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时间:2022-10-05 12:46:4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单纯地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正确率,对学生进行重复、机械的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方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合理巧用开放题,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教学优势,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优势

1. 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解题的正确率,并让学生过度重复性做题,这就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传统的封闭式题型不同,开放题的设问方式、答题角度包括解题答案等都是多种多样的,是不确定的。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开放题。因为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积极加入数学课堂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先从一些多解的题目开始,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唯一的题目相比,这样多解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发散思维

在解决传统的数学题时,解题过程一般都是固定的,面对不同的题型,学生只要掌握对应的解题步骤即可解出答案。但开放题都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固定的解题步骤,再靠死记硬背公式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引入开放题能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逐渐培养发散性思维。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需要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针对问题的不同层面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整个解题思路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虽然问题是相同的,但每个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他们得出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

3.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小学正是一个充满创新思维的时期。一成不变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会禁锢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解出唯一正确答案为目的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给问题设置过多的限制,并要求学生按固定的步骤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只会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而逐渐失去了创新能力。引入开放题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训练,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解题视野,多角度思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在实际解决开放性问题时,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甚至发挥想象与创新,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1.利用题材层层渗透

开放性问题的题材背景广泛,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题材与知识点相结合,把学生引入到开放题中来。在课堂上,可以把开放题引入到对公式、概念或例题的讲解中。利用开放性的题材,层层深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小数和中分数时,教师可以先简单解释这两个概念,然后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小数与分数的例子,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总结。这样,利用一个开放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不同的答案,层层渗透,最后针对学生的答案再进行总结,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便会更加深刻。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讲解和对问题的解答上,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的固定题型答案唯一,有对应的固定步骤,学生只需按步骤、套入公式便能解出答案,这就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开放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这样一道题“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4米,宽3米,请问这块空地的面积为多少”。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求出面积后就不再思考这道题了,而教师可以再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如果要在空地上建一个花园,并使花园的面积占原来空地面积的一半,请问该如何设计”。这就需要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了。

3.结合现实引入实践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脱钩,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虽然许多学生能够解决数学试题,但在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把小学数学开放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小学生去现实的生活中解决问题、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实际的数学问题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只是学习,还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这样才能加深印象。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为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满足课改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改革,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巧用开放性问题,围绕开放题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开放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昌荣中心校)

上一篇:天然植物化妆品防腐剂分析报告 下一篇:山枣改接大枣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