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海醇不良反应观察及其预防与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5 12:45:15

碘海醇不良反应观察及其预防与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碘海醇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的价值及CT增强扫描时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240例静脉使用碘海醇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联合使用地塞米松,乙组单用碘海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碘海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对预防碘海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确切效果。

关键词:地塞米松; 碘海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24-01

碘海醇注射液为CT检查常用的造影剂,使用碘海醇有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本次研究显示,在使用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的同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并不能降低碘海醇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份经静脉使用同一批号碘海醇注射液(商品名为“欧苏”,江苏杨子江药业生产)进行增强扫描的240名成年患者。患者年龄55±14岁 ,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08例。按就诊日期奇偶数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在奇数日接受扫描的患者编入甲组,偶数日接受扫描的患者编入乙组。甲组118人,乙组122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所有患者碘海醇皮试均阴性,并使用同一批号的碘海醇注射液。用量为1.6~2.0ml/kg,药物注入速度为2.5~3.5ml/s。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的x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喉头水肿、过敏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但总计5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给予肌注抗组胺药等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中甲组2例、乙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1.69%、2.46%。两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碘海醇属新一代非离子型造影剂,能使平扫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灶显影,在CT增强扫描中广泛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造成的致死率为1:50万[1]。碘海醇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2],而引起剧烈反应的风险更小。本次研究对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大样本统计显示使用碘海醇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及死亡概率分别为1.0%~1.6%,0.01%~0.06%,0.0025%~0.0074%[2]。建议影像科医师对使用碘海醇患者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尤其是有过敏史、哮喘病史,或是曾对含碘造影剂有不良反应的病人,需要特别小心。有研究报道快速注射碘海醇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缓慢注射的3.36倍[3]。不良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减慢给药速度甚至停药并对症处理,可使其症状较快消失。需要强调的是,造影剂过敏反应一般在用药后立即发生,常发生在造影过程中,但也存在延迟发生的过敏反应,因此病人在造影后24小时内仍应注意监护,并做好急救准备 [4]。过敏性休克常闪电样发作,医技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抢救技能,高危患者注药时应有急救专业医师在场,并备有抢救药品和器械。本次研究说明,常规使用地塞米松并不减少碘海醇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样本量偏小,未能对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但从原理上看,地塞米松虽具较强的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对已经发生的过敏反应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它并不能抑制白细胞抗体的产生,对药物过敏反应无明确的预防作用,临床工作中应重新对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的习惯进行审视[5]。

参考文献

[1] 贾公孚,谢惠民.药害临床防治大全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52.

[2] 张华清,高力.水溶性碘对比剂在介入性血管造影中的副反应(附63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 :198―199.

[3] 彭源,马国贤,田红等.63例碘海醇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2,09(7) :433-435.

[4] 张永东.碘海醇注射液致呼吸抑制死亡1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志,2004,23(2) :125-126.

[5] 刘亚萍,王波.地塞米松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 2011,20(9):67.

上一篇: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 下一篇: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