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时间:2022-08-04 01:36:20

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100例患者分为,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52例与稳定性脑梗死组48例,病发7天内记录患者的舒张压值、收缩压值、平均动脉压值及血糖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病7天内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分别低于稳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进展性脑卒中; 血压; 血糖;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64-01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死,其中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发[1]。按照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ECI)和稳定性脑梗死(CCI)两大类。进展性脑梗死(ECI)是指在发生局部脑缺血6 h后,病情仍持续进展的脑梗死类型,相比于稳定性脑梗死,进展性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更高[2]。导致脑梗死发病急性期病情持续加重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血脂、血压、血糖、动脉硬化情况、血小板功能、脑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等等。在上述因素中血压及血糖由于易于检测和控制,常作为患者入院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3]。本文通过检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探讨血压和血糖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于1995年制定的脑血管病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确诊;无糖尿病、痛风病史;在发病24h内入院;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重症感染及严重系统性疾病。根据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100例患者分为,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ECI组)52例与稳定性脑梗死组(CCI组)48例。进展组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4.3±11.4)岁。稳定组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62.2±9.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 GE公司生产的Dash4000多参数监护仪,连续1周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视病情每次间隔时间为15mim~2h不等,最后取其测量平均值;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糖测定使用强生公司生产的Sure Step Plus型快速血糖仪,每天检测1次,连续1周,最后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а=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 发病7天内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分别为(124.66±20.27)mmHg、(76.23±9.02)mmHg、及(84.76±9.18)mmHg;稳定组为(165.42±22.32)mmHg、(87.24±10.62)mmHg、及(112.54±12.52)mmHg,对各项血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由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发生闭塞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相关症状,经过临床治疗和干预后病情仍有进展,且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加重迹象,在发病后6h至2周内持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4]。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出现病情加重,由此引发大量的临床医疗纠纷。目前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通常认为包括脑部和躯体两大方面因素。脑部因素包括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栓进展性形成、脑组织水肿、再灌注损伤等导致梗死面积扩大、周围神经细胞死亡、缺血半暗带扩大或梗死后出血等;脑外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高黏血症、高血压或低血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心肺疾病、全身感染以及药物影响等等[5]。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7天内进展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值分别为(124.66±20.27)mmHg、(76.23±9.02)mmHg、及(84.76±9.18)mmHg;稳定组为(165.42±22.32)mmHg、(87.24±10.62)mmHg、及(112.54±12.52)mmHg,对各项血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往往出现下降,其中原因可能为不适当的降压治疗及发病后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受损。血压下降后造成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可能是①高血压患者能耐受较高的血压,但对低血压耐受能力较差,血压较平时下降30%左右,脑血管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脑血流量显著减少;②在发生脑动脉硬化和大血管病变的病变基础上,尽管部分患者血压很高,但血压略有下降临床症状即可加重,缺血半暗带的缺血在血流动力学机制的作用下加重而向转变为梗死,从而使病情发生进展。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的调控需格外慎重。

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均会出现血糖增高,而高血糖又会反过来加重患者的脑损伤,造成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患者预后不良。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机制主要有[6]:①高血糖状态下,细胞外兴奋性增高,造成细胞内的高钙现象,导致细胞线粒体受到损伤,可致使细胞死亡;②高血糖时会造成患者脑组织内葡萄糖水平升高,无氧酵解增强,加重乳酸在脑组织内的堆积,细胞容易造成酸中毒,从而引发局部组织的缺血甚至坏死;③血糖增高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扩血管物质减少,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对于血管壁的附着性增强,引发广泛的微血管损伤;④高血糖即可引起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损伤血管内皮屏障;⑤高血糖使血液粘稠,容易使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降低脑部供血,为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⑥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患者的脑水肿现象;⑦血糖增高可使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诱发出血性病变。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病7天内进展组的平均空腹血糖为(13.19±5.01)mmol/L,稳定组为(7.21±4.42)mmol/L,稳定组低于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压和血糖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生与发展呈显著相关,且检测简单便捷,可作为临床监测进展性脑卒中病情进展的常规指标,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龙,张均.进展性脑梗死与空腹血糖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4):3626-3627.

[2] 陈小芳.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6(3):94-95.

[3] 张淑云,时宝林,宋保华,等.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1(6):1034-1035.

[4] 王金兰. 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4):1587-1588.

[5] 贺淑静.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8-29.

[6] 高素玲,刘国荣,陈瑞英,等.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4(2):171-172.

上一篇: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碘海醇不良反应观察及其预防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