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综合征1例

时间:2022-08-02 01:00:04

白塞氏综合征1例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91-01

患者女,45岁,于2013年10月主因“口腔内反复出现溃疡2年余”至我科就诊。患者自两年前口腔内出现多发性溃疡,颊、唇、舌、上腭粘膜可见大量溃疡面,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疼痛剧烈,影响进食及睡眠。患者面容憔悴,精神萎靡,因长期进食差造成患者营养不良,中度贫血。患者精神负担重。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给予“补充维生素,口腔溃疡散外敷”等处理,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遂至我科就诊。查体可见口内上下唇内侧黏膜、舌、牙龈、颊粘膜可见多处溃疡,溃疡面大小不一,轻者仅黏膜发红,触之疼痛;重者呈弹坑样,表面可见伪膜覆盖,触之疼痛。进一步询问病史,患者2年来外出现过数次溃疡,下肢偶有红斑,按压时疼痛,反复发作,因症状轻微,患者未予重视。我科请风湿免疫科会诊,确诊为白塞氏病,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讨论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疾病,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溃疡、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道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生活环境都有关系.

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

1.好发人群:该病可见于我国各类人群,中青年更多见,男女均可发病。

2.口腔溃疡: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疼痛,溃疡面较深、底部多为白色或黄色,可以同时在多个部位出现溃疡,包括舌、口唇、上颚、咽部等。多数溃疡可自行好转,但常反复发作,严重者疼痛剧烈,影响进食。

3.生殖器溃疡:除口腔溃疡外,患者还可出现外溃疡,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溃疡。

4.眼部病变: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眼睛病变,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视物不清,可以一只或两只眼睛受累。

5.皮肤表现:表现为面部、胸背部或其它部位“青春痘“样皮疹,或类似于“疖子”的表现,可自行好转,但易反复发作。还有病人下肢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大小不一,可以从黄豆大小到铜钱大小,按压时疼痛,这种现象称为“结节红斑”。有的病人在输液或抽血针眼局部会出现红肿或水疱或脓疱,多数在注射后24~72小时内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为“针刺反应“阳性。

此外不少病人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及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或吞咽时胸痛、返酸烧心、腹痛、腹泻、溃疡”。少部分病人可以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及深静脉血栓。部分病人可有手脚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手脚感觉麻木、疼痛或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抽搐、翻白眼等类似”抽羊角风“的表现。不少病人伴乏力、纳差、低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诊断 诊断需到风湿免疫科进行专科检查,包括医生的体格检查、抽血化验及其它一些辅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些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等,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结核、病毒等感染指标及脏器功能指标等。其它辅助检查包括眼科的特殊检查、血管彩超、脑部核磁共振、关节B超等。

白塞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在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基础之上,加上以下任何两条:反复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眼部受累及针刺反应阳性。

白塞病需要与其它许多疾病进行鉴别,包括:

(1)其它原因导致的口腔溃疡:一些口腔科局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可导致口腔溃疡,如口腔感染、维生素缺乏等,需与仅表现为口腔溃疡的早期白塞病进行鉴别;

(2)其它原因导致的虹膜炎:如眼部结核感染、眼科局部疾病引起的虹膜炎、其它风湿免疫病导致的虹膜炎等,需与仅表现为虹膜炎的白塞病进行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本病可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虹膜炎、关节炎、皮疹等等,需要与出现多个器官受累的白塞病进行鉴别;

(4)病毒感染:如HIV病毒感染等,可表现为皮疹、口腔溃疡、全身乏力、消瘦等,需要与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白塞病进行鉴别。

治疗 白塞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病人需要较长期服药,主要是免疫调节药或免疫抑制药,包括外用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和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选择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但都应以药物治疗为基础

预后 不同表现的白塞病患者预后不同,多数患者病情长期处于缓解-复发交替的状态,部分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能达痊愈。仅表现为口腔溃疡或皮疹的患者预后较好,表现为系统受累者,如眼部、神经系统和肠道受累,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导致失明、肠穿孔或死亡,所以需积极治疗,并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或药物,建议易感患者尽量避免感染、精神紧张和劳累。平时注意均衡营养,进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油腻和“上火”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勿“着急上火”,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慢性有氧运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上一篇: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7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产后心衰针对性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