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龙:“绣皇”寻梦

时间:2022-10-05 12:32:58

沈德龙着一身白色唐装,衣袂飘飘,温文尔雅。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也曾为师者,教学近十余载。而今,他更为姑苏“绣皇”,将那枚枚小小的绣花针,控于掌下,以针,探寻自己别样的艺术人生。

以画入绣自成一派

沈德龙生在苏州,长在苏州,从小对苏绣耳濡目染,但是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拿起绣花针。

1990年,沈德龙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院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苏绣的花样设计工作。当他看到苏绣大师任嘒闲用乱针绣技法绣的《齐白石像》后,惊叹不已。任嘒闲看出了沈德龙眼中的渴望,问他要不要自己也来尝试绣一绣。这一问,成为了沈德龙人生的转折点,把他从西方美术的阵营拉回了民族工艺的阵地。

和苏绣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师姐的指点下学绣一朵花。当真的坐下来,一针一线地用针线表现作品的肌理时,那种慢条斯理让沈德龙受不了。业里有句话:一根银针没有四两重,但是根根骨头都牵动。说的是针虽轻,却因为没有技巧,无法控制。一周后,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好好的鲜花让他绣成了烂茄子。他越看越难受,如果自己对刺绣一窍不通,怎么为苏绣设计画稿呢?他开始定下心来,发自内心地想要走进苏绣。

苏绣很不简单,它和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四川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且自古就是一门闺中绝技。苏绣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著称,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种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古老的苏绣技法分为细绣、乱针绣等。细绣又名平绣,每一针都互相平行,绣面细致入微、纤毫毕现;乱针绣则采用长短参差、粗细不一的丝线,纵横交叉、疏密相间,似乱不乱、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最适合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沈德龙越往里研究,越欣喜不已:“乱针绣以针,以线代色,对绘画语言的要求更甚于技巧。”这种针法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于是,沈德龙就萌生了用乱针绣绣人物肖像的想法。说做就做,他架了一个绣框,找来一面镜子,开始对着镜子自己绣自己,颇有“对镜贴花黄”的意味。

一个多月过去了,同事们看到他的作品后,哭笑不得,这哪里是人像,是一团乱七八糟的线嘛。沈德龙让他们退后20米看,这一看炸开了锅:“了不起,第一幅竟绣得那么好……”任嘒闲在看到这幅自画像后更是赞不绝口,称其有师父遗风。而任嘒闲的师父,则是苏绣的传奇人物——苏绣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沈德龙被调入了乱针绣针法室,被任嘒闲收为关门第子,成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

自绣像在研究所引起轰动,大家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所里甚至将一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交给他调整。经沈德龙调整后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外国客人们赞不绝口,成交价也比开价高出很多。沈德龙异常兴奋,原来绘画艺术与苏绣技艺竟能如此水融地融合在一起,不但提升了艺术价值,更能体现出如此之高的经济价值。

创立“古吴绣皇”以商养艺

在苏州刺绣研究所工作了三年,沈德龙发现,市场枯萎,是民族工艺面临的共同课题,苏绣也不例外。要让自己的艺术生涯继续下去,那就得让苏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他决定辞职,于1993年创立“沈氏绣坊”,开始探寻自己的苏绣之路。经过两年的风格摸索,沈德龙和他的“沈氏绣坊”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沈德龙也开宗立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门技法“三散针法”: 让“刺绣”的概念最大限度的外延为“绘画”;无论题材的挖掘与再创造、针法的设计与运用,都不脱离“造型”与“色彩”以及“透视”等绘画规律。

自古以来,苏绣的定位就是奢侈品。苏绣是成也皇室,败也皇室。如今,皇室没有了,但是苏绣的高贵血统不能丢。所以沈德龙给苏绣的市场定位是有品鉴能力的精英人群,但是“沈氏绣坊”这个大一统,不够个性,不能凸显出自己特色。不能和同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品牌就是鸡肋。

1995年,沈德龙放弃苦心经营了两年的“沈氏绣坊”,把自己的品牌更名为“古吴绣皇”,开始了品牌再造之路。如果说,在“沈氏绣坊”阶段,沈德龙还处于艺术风格探索期,在迎合市场,希望绣出合三教九流、东西方通吃的产品;那么,在“古吴绣皇”阶段,沈德龙就已处于品牌经营阶段,要引导市场,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在输出文化理念。

“古吴绣皇”四个字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每一个都掷地有声:古,苏绣是传统文化瑰宝,这是基石不能丢弃;吴,苏绣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民族的、地域的才是世界的;绣,产品有着鲜明的行业属性,要一心一意做专做精;皇,要走高端奢侈品路线,关注的是细分人群。

沈德龙要做的是百年老店,要创的是国际品牌。所以,他创立了这一古朴、地域、专业、细分的品牌。他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奢侈品,而奢侈品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是你穿个洋马甲,向潮流抛个媚眼就能赢得芳心的。关键在于血统的高贵,独特的品位,强大的气场。1999年,沈德龙正式注册“古吴绣皇”商标,开始从“血”“品”“气”全方位提升自己。

“古吴绣皇”的苏绣是非常精妙的艺术品:传统制线技艺加工成的蚕丝线,每根由2个单位的丝线缠绕而成,称为绒,每一绒可分成8个单位,称作丝,每丝又可分为8个单位,称作毛,一根线可分成128毛。古吴绣皇的极品绣都是用2丝打底,最细到二三毛甚至一毛,颇耗工时。另外在密度、针距、色彩的掌握上,也有很严格的掌控。一旦有所放松,都是艺术的缺憾。其中的微妙差距,外行人从成品中可能观察不到,“但我们依旧坚持自己的品质,对一个品牌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自己对品质的执着,对品牌的把握,“古吴绣皇”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业内翘楚。但是,“古吴绣皇”的成功给沈德龙带来的不是丰收的果实,而是难以下咽的苦果:“古吴绣皇”成为了盗版疯狂追逐的目标。那个年代,“创新”的产物是电脑喷绘,外行人根本无法分辨真伪。沈德龙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奢侈品有一夜沦为地摊货的危险。盗版围城让沈德龙明白了三件事情:其一,自己的“古吴绣皇”已经“吾家有女初长成”;其二,只安心做小家碧玉是不够的,应该走出去做大家闺秀;其三,奢侈品不再是社会精英所独享的,品牌应继续细分。为了解决盗版围城的危机。2001年,沈德龙走出苏州,来到北京,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古吴绣皇”专卖店,和LV、GUCCI等大牌同楼打擂。昂贵的房租和自身的实力让沈德龙彻底摆脱了那些盗版商,黯淡的生意马上回暖,更因与国际奢侈品牌毗邻,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十年时间,这样的顶级专卖店沈德龙一口气开了25家,“古吴绣皇”也从最初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成长为苏绣行业的标杆企业。今天,号称有十万绣娘的苏州苏绣行业,有十分之一的人接受过“古吴绣皇”的培训。为了应对各个阶层的市场需要,把市场做精做专,他把“古吴绣皇”切分成三大品牌,六个等级:左龙、右龙,是沈德龙和手下的弟子手织,专攻收藏市场;沈氏、绣皇、女工坊,分别由特、高、中级技师限量手织,面向精英阶层;绣缘,则是培养绣娘的习作,不限量,面向普通大众。

在问到为何没有让“古吴绣皇”穿洋马甲披挂上阵时,沈德龙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对艺术品的欣赏,是最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自己的刺绣《蒙娜丽莎》,虽然现在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当国人的审美情节、消费心理回归之后,更有影响力的将是《伎乐天》《深山里的太阳》等纯中国风的作品。最近几年,“古吴绣皇”之所以越来越兴盛,是他努力的结果,更是当下中国文化价值观在回归的体现。社会成熟,附庸风雅的暴发户阶层萎缩,有真格调与口味的精英阶层崛起是必然现象。属于中国的奢侈品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中国风主导的世界。所以,面向国内市场,穿洋马甲没必要。

在谈到未来开拓国际市场,会不会考虑穿洋马甲时,沈德龙摆了摆手说,自己是学油画出身,对西方艺术心怀敬意,能把作品卖到西方一直是他的心愿。如果将来真要开拓国际市场,他甚至连西洋画题材都不会涉及。因为当下国外的绘画已开始趋东方化,民众的审美心理也一样。将来,能在西方产生影响的艺术品、产品,肯定是有中国味的东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吴绣皇”将以东方面孔走向世界。

从一个绣一朵花就急得满头大汗的毛头小伙子,到自成一派的苏绣大师,沈德龙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这些年的发展中,沈德龙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技艺超群的手艺人,还要成为懂得经商之道的老板,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传承此传统手工艺。(编辑/小可)

上一篇:浅析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消除对策 下一篇:家乐福“逆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