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32例体会

时间:2022-10-05 11:54:26

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32例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3-1973-02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

我院外科2002年4月~2006年12月对32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2~76岁。骨折类型:横形7例,斜形8例,粉碎性17例。车祸伤21例,摔倒致伤11例。均为新鲜骨折,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2治疗方法

平卧垫高患侧肩背部,消毒包扎患肢,采用颈丛麻醉25例,基础麻醉加局麻7例。以骨折断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一横形或弧形切口,长约2~6 cm,骨膜下剥离后暴露骨折端。(1)选用2~2.5 mm克氏针从骨折远端逆行穿出,出皮肤前退出克氏针,并将针尖与针尾调转,以便针尖更容易进入内侧骨折端,穿出皮肤后继续出针,至克氏针内端刚好露出骨端,复位骨折端,将克氏针钻入骨折内侧端,并继续钻入,克氏针将会因锁骨的弧度从锁骨的不同部位穿出,部分克氏针会从胸锁关节处穿出,但也有部分不能穿出髓腔,则放弃本法。(2)选用2~2.5 mm克氏针先从内折段前方皮质穿出,复位骨折后从远折段上后方皮质穿出固定[1],后将两端折弯埋于皮下。本组选择能穿出髓腔治疗32例,克氏针穿出髓腔后,将其折弯约90度埋于皮下,然后将露出在皮肤外的克氏针向外拉紧,恢复解剖对位,如果有碎骨片或斜形骨折加用钢丝固定,克氏针尾剪除多余部分后折弯成约90度,埋于皮下。术后仍用三角巾悬吊3周。

3结果

功能评定标准[2]:优:骨折正常愈合,无局部畸形,X线片对位对线良好,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良:骨折正常愈合,术后骨折稍有移位,局部稍隆起,肩关节活动功能正常;差:骨折明显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和再次骨折,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经随访32例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2天~6个月。32例中无1例出现克氏针向外滑出皮肤或向内滑脱刺入胸腔等。比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有明显效果。术后功能分别为优23例,良9例,优良率为100%。

4讨论

4.1锁骨骨折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多见青壮年及儿童。固定方法也有很多,但针对广大的农村患者而言,克氏针内固定确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因其固定方法简单易行,且经济实惠,深受广大农村患者欢迎。但由于传统克氏针固定易松动、滑脱,针尾刺破皮肤引起疼痛、感染等,笔者用改良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32例,无1例出现上述现象,由于克氏针两头均弯成90度埋于皮下,无法向任何一端松动或滑脱,亦不能旋转,达到了稳固的目的。缺点是取针时增加了一个小切口,骨折愈合后必须同时切开两端,先行咬断一端弯钩后再从另一端拔除克氏针。这种方法同时也避免克氏针滑脱进入胸腔或其它部位的可能。何大为等报道[3],髓内针可自近骨段的一侧骨皮质穿出或嵌入骨皮质内,该方法有助于防止针的位移。

4.2术中注意事项:术中需要特别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向内侧推进克氏针时一定要把握好针尾的方向,尽量向下压低,让克氏针向近端锁骨前面或侧面穿出,避免从锁骨后面穿出,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术中应同时准备一根同样长度的克氏针放在锁骨上面作导引,以便及时了解克氏针进入的长度,随时调整其方向及长度。

参考文献:

[1]侯春林,王诗波,吴韬. 锁骨外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60.

[2]陈树忠.锁骨骨折几种内固定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 16(5):377.

[3]何大为,张搏,吏晶晶,等.对38例锁骨骨折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比 较研究[J]. 中华医药杂志,2005,2(5):2.

收稿日期:2007-02-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80例疗效分... 下一篇:床旁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急性中毒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