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时间:2022-10-05 11:50:12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数学活动研究,打开课堂的封闭性,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加深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发现、创造,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72-01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所谓“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指将相关数学问题放入特定的情境(一般指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中,并在这一特定情境下说明这些问题的缘由,最后对于情境下的相关数学知识加以提炼、总结和有针对性的探究,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另外,要让小学生产生自愿进行数学探究的渴望和需要,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这也有助于探究活动的广泛开展。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出现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导致情境中问题的指向性不强,缺乏活动的实效性和数学味。在探究学习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所探究的数学知识为主题,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联系,在现代生活中找寻数学的信息,以此形成合理性的教学素材,对教学的内容重新整合,在数学知识的问题背景下,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纠正习惯,培养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假如教师不能正确让数学教学内容成为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那么教学成果就不会由进展,陷入学生不爱学、无心学,教师没有动力和劲头去教书的恶性循环。同时,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会造成小学生们心理上厌倦,阻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才会激起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模拟一个问题的情境,使之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让学生深入其中,在这种情境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它是生活的模型,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可以将数学理论形象和生动化,采取有效的激趣改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理论的具体情景化,来让学生自动提取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在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之中吸取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极力地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操作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不是出示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在做圆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究过程。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活动,创设多种活动,让活动尽量惠及每个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就如水中浮萍,落不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质疑,自己去解决问题,从中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感悟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五、多元评价,促进提高

在评价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与情感、态度的发展。从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方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集中评价与分散评价相结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要进行不同的评价,评价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亮点,让学生看到希望,并力争成功。评价要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来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对自主探索的让学生自评,对小组探讨开展互评,对组际探索的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方式可采取定量的呈现,如用记分与打等第相结合;采取定性的描述,如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学习情况。另外还可采取多渠道形式评价,如作业分析、操作,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使教学评价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评价更客观、更民主、评价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 [J] 钱江,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小学2009.

[2] 赵立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J] 科技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上一篇: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环节实施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