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5 11:40:05

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彭志斌(1982.8-),男,湖南衡阳人,讲师,工作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务:学工秘书兼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青年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力军。他们大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主要从事与生产和服务相关的劳动,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安定。

关键词:进城 务工青年 婚恋

进城务工青年一般是指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城镇)从事劳务型工作的16-35周岁青年。他们既不同于知识型的外来青年人才,又不同于打工族中的中老年人员。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人数众多,群体范围大,三是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青年群体,进城务工青年成为青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一群体不断扩大。武汉市江夏区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湖北省“1+8”城市圈的重要节点,素有“楚天首县”之誉,东接鄂州,南通咸宁,西临长江,北连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就在江夏区境内。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发展规划,江夏区已经成为新兴开发经济地区,因此吸引了大批进城务工青年前来发展。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这一特殊群体也存在许多客观问题,其中婚恋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一、当前进城务工青年的主要特点

笔者从对武汉市江夏区进城务工青年发放的问卷调查中统计发现,当前,进城务工的人员大多数以青年为主,年龄在18——40岁之间。因为务工的青年具备充足的精力和强将的体魄,同时因为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又缺乏职业技能操作技术,因此他们是社会一线生产、建筑和服务行业所热招的工作人员。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快速的发展,受到多元化经济与思想的冲击,现在的务工青年的法律意识和婚恋观念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和转变。而进城务工青年大部分是未婚青年,他们对待生活、爱情和婚姻也有美好的憧憬,只是在复杂的社会市场竞争中,在传统观念、家庭背景、地域文化差异和知识结构等问题的影响下,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进城务工青年婚恋的主要问题

青年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婚姻实践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城务工青年的婚恋问题是否稳定,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安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进城务工青年的婚恋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择偶难依然是务工青年婚恋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仍存在较大的失衡现象,男女性别比例差异,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男性择偶难的重要原因。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5.20比100。我国男性已经比女性多了3400余万人,适婚男生也比女性人数多。由此可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男性在婚姻过程中存在着婚姻挤压现象,很多适婚男性可能在同年龄群组中找不到配偶。而进城务工青年大多数以男性为主,他们的恋爱和择偶也将面临严峻的现实。

2、生活压力大对婚姻缺少安全感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好坏已经成为了人们衡量生活质量的一条主要标准。进城务工青年都以从农村出来务工为主,他们在面临恋爱、结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都市生活的影响。高昂的房价、物价水平的上涨、城市高额的消费等等都给他们正常的生活带来束缚。尤其是面对结婚,就要马上改变角色,改变现有的生活,同时要承担责任,养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而对于务工青年来说,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能承受这么多方面的支出,因此,这种外在的生活压力和内在的心理压力,都使得务工青年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而对婚姻缺少安全感。

3、缺少交友平台

进城务工青年在社会认知度上处在弱势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素质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是受市场经济作用下的观念所致。由于大量青年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这部分人现在是“外来”的,但相当一部分在城市有了稳定就业的渠道,就会成为新的城市居民。在城里恋爱结婚是他们今后生活中当然的“必须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调动社会资源,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氛围。而进城务工的青年由于工种的特殊行业性他们业余的时间没有更多的场合、平台认识和结交异性,因此为他们的婚恋带来了一个大的阻碍。

三、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的对策思路

1、积极引导,突出“服务”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一方面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社会安定局面造成较大冲击。如何认识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本地青年与进城务工青年的差距,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这正是我们国家所要逐渐消除的。另外,还要在工作中加强外地青年与本地青年的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消除其中的隔阂。各政府某些对应的职能部门在工作实践中,要强化管理为服务。尤其是共青团组织,更要强调这点,要把进城务工青年作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积极引导避免务工青年因业余生活需求无法得到合理的满足就有可能导致一些人滑向赌博、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活跃文化,搭建平台

丰富多彩的活动应当是缓解他们情感压力,提升城市融入感的最有效途径。相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丰富进城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组建、扶持创建各种形式的青年社团,为广大进城务工青年施展才华和交友提供舞台;依托各类媒体开展“务工青年专场相亲会“、“务工青年联谊会”、等活动,展示他们的风采,促进交流,增进认同,多渠道拓宽他们的交友平台。

3、提高素质,突出“保障”。

进城务工青年主流是好的,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实践的磨炼,有强烈的创业渴望和创造潜能。对于一些素质不高,易出现犯罪的青年,加强学习教育,促进其提高素质,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公、检、法、司和各执法部门当前对进城务工青年的法律保护力度正在加大。另外,开展志愿服务热线,组建青年法律工作者志愿服务团,推进安全打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进城务工青年维权工作。帮助进城务工青年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接受基础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实施对进城务工青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4、多种服务,优化政策

对于新生代进城务工青年的文化生活,团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实用人才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联系开办创业贷款项目信息,为他们提供联系资金支持并及时致富信息和市场供需信息。在关注流动人口子女上学、就医创造相应的条件的同时保障他们合法经营的权益。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在对务工青年办证、审批方面打开方便之门。

结束语

青年婚恋观的变化通常更直接地反映了转型期社会的现状。于是,青年的婚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安定。进城务工青年作为青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婚姻与恋爱也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产生和壮大的深远意义,随着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工作时间的延长、素质的提高、生活的安定,他们中的一大批人将成为城市新一代的工人阶层,提高这一阶层人员的素质,解决这一群体的婚恋问题,把他们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对于党巩固执政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进城务工青年婚恋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YB182

上一篇:从马克思异化思想看当下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