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型特征 强化主体思维训练

时间:2022-10-05 11:03:43

把握课型特征 强化主体思维训练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进而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结合评析李莉执教的七下Unit 6 Reading Ⅰ提出观点:我们要把握好课型特征,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型特征;思维;互动;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42-02

【作者简介】陈国安,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新坝中学(江苏扬州,225107)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第11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本课例正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的李莉老师的展评课。这节课李老师围绕主题,把握课型,基于学生,科学设计,以情节为主线,问题为引导,任务为驱动,活动为平台,充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李莉老师选择本课来进行展评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从教材单元板块的整体设计看,阅读板块(Reading)是单元语言输入较为集中的环节,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板块。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话题材料,为单元话题的输出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般需要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侧重读前和读中活动,第二课时侧重读后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阅读课课型特征,在第一课时要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文章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让学生的思维积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并运用适切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本课的阅读板块节选自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笔名为路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很多学生已经读过这本书的中文版或看过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因此,学生非常乐意阅读这篇英文小故事。

李莉老师能吃透本次展评活动的主题精神。所执教的这节阅读课,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依据学生实际及文本特征来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多重教学任务,阅读活动的设计层次分明。尤其能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阅读课教学范例。这节课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目标适切,教学过程严实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有效教学要以适切的目标为落脚点。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型特点及学生实际,设定了行为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如: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动词过去式和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用法;通过略读获取故事的基本要素和故事梗概,通过细读获取故事的细节信息,理解故事中的逻辑关系;预测故事结局以及小组表演故事;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并乐于阅读国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思考,乐于想象,乐于表达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目标,以爱丽丝的活动为主线,以故事性文本的四大要素――who,when,where和what以及爱丽丝活动的两个不同场景――在河边和在洞里为抓手,通过读前学习预测,读中学习快速阅读、仔细阅读、想象和读后学习表演等环节,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信息及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体验文学作品语言使用的巧妙与精致。整节课目标适切,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层层深入,活动丰富,教法灵活,努力实现了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精心设疑,强化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思维的养成与否是衡量学生英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思维去掌握语言的本质,从而增强语感。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本节课,教师能够把握课型特征,通过在各教学环节精心设置问题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如,读前请学生预测故事的基本要素――who,when,where以及what等;读中先请学生通过寻读来回答这四个基本要素问题,接着通过略读回答:Do you like the story? Why or why not? 然后请学生通过细读来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abbit? If you were Alice, what would you do when you see such a strange rabbit? What is the rabbit hole like? What would happen to Alice later?等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英语表达运用能力。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和方法指导,有效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入了思维的殿堂。此外,教师还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爱丽丝、爱丽丝的姐姐和兔子,并进行想象性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形成心灵对话与情感共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互动充分,激活主体潜能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应相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而教师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它可以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教师也能不断打磨提高教学技艺和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亲其师,信其道。”本节课教师角色定位找得准,积极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人际关系和谐,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与学,平等交流、互动合作有效,课堂充满快乐体验。本节课教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积极以对话、讨论、质疑、合作以及竞赛等活动为抓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活动,有效激活了主体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开展活动,重视参与体验

通过活动途径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也告诉我们:最佳学习效果的取得关键就在于主动、参与、体验的学习态度与方式。

本节课上,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强化主体参与和体验,如:读前的预测;读中的完成表格、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想象故事发展;读后的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等等。在文本阅读阶段,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后,把自己放进文本角色,用恰当的语调读出“Oh dear! I’ll be late!”“How amazing!”和“Down, down, down.”等句子。这样不仅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情感上体验出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境,而且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教师还先通过小组讨论爱丽丝遇到的困难及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过程,再阅读文本中三个but的简单表达,让学生来体会爱丽丝的几度希望和失望,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真正体会到爱丽丝是一个勇敢、坚强、不轻易放弃的小女孩,并产生阅读后续故事情节、乐于阅读国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愿望。只有学生的全员参与,自始至终的参与,从行为上的参与到情感、心理、思维上的参与这样的主体参与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而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进而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在这节阅读课上,教师带着学生走进并沉浸在童话故事的文本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了他们可持续性的发展。

上一篇: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 下一篇: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