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戏,奥巴马都在追

时间:2022-10-04 04:46:52

中国的IP改编“扑街”,很多都是扑在编剧。在国外,已经有一套“小说-编剧-电影-电视-音像出版物-游戏-动漫-玩偶-周边-明星-粉丝-社群”流水线作业的IP改编规范,《冰火》完成了最艰难的一步:改编。

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甚至不够优秀的改编,那点不合时宜的情怀要安放何处?

它的人气不亚于《哈利波特》

凡人皆有一死。

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它一集的耗资足够拍一部电影,大约一年出一季,每次更新几乎全世界都在关注。有人称它在影评网站上只要一出现,其他电视剧自降半星。在艾美奖的颁奖典礼上,它让别的参选电视剧几乎成为陪衬。参演过这部电视剧的演员,无论曾经出名与否,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它的基调一片肃杀,用剧里人物的话说,“凡人皆有一死”,你千万不能喜欢任何一个角色,因为它不一定活过下一集。而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牵动人心,就连奥巴马都忍不住要问“雪诺到底死了吗?”。

你已经猜到了,这部剧是《权力的游戏》。它根据乔治・RR・马丁的严肃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而来,剧名正是这部小说第一部的名字。《冰与火之歌》仍在连载中,已然成为人气不亚于《哈利波特》超级IP。操刀将书改编成电视剧的除了作者马丁本人,还有被称为2DB的大卫・贝尼奥夫和DB・魏斯两位编剧。

由于是系列书籍变成电视剧,人们难免要将两者进行对比。许多因为热爱原著入电视剧坑的原著党对于剧中一掷千金打造的冰火世界啧啧称赞,同时也会为与书中不同的剧情表示“要给2DB寄刀片”(马丁大爷不参加第六季的改编)。

作为一部魔幻巨制,《权力的游戏》当然也吸引了不少非书迷,原著党在这批粉丝面前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还时常在各大论坛“剧透”剧情走向。然而,2DB打脸原著党已经不是新闻,将《权力的游戏》中不同的故事支线删改是常态。当原著党表示不能接受剧情删改的时候,剧集粉丝却认为:尽管进行删改,但电视剧仍然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抛开原著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于是,《权力的游戏》的粉丝分为了两拨――原著党和电视剧党。原著党深入研究书中的冰火世界,电视剧党则只针对电视剧进行分析。

在国外,已经有一套“小说-编剧-电影-电视-音像出版物-游戏-动漫-玩偶-周边-明星-粉丝-社群”流水线作业的IP改编规范,《冰火》自然也会按照这个流程走,基本上完成了最难的一步――编剧(书和电视剧均在连载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马丁大爷的加持,又有出产过《六尺之下》、《真爱如血》这种重口神剧的HBO进行制作,还不差钱,如果能拍出一部烂剧来,才真令人惊讶。

它不仅仅是一个IP,而是一种文化

中国的IP改编“扑街”,很多都是扑在编剧。并不是说编剧水平不足,书中的世界、故事,搬上银幕难度极大。如果是像马丁一样构建新世界、N条故事支线还有极其复杂的历史、世界观,想要完全把它用电视剧呈现出来,恐怕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看到完结。必须要把故事打碎、拼接、修改才能在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中呈现出来。

然而,除此之外,很多的IP没有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完整的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所以难以成功。

那有没有成功的例子呢?

由于《西游记》太过深入人心,很多人已经不认为它是一个IP,而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江流儿”,86版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无疑是儿时英雄的化身。然而周星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齐天大圣,《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是英雄,他乘着五彩祥云来救他的挚爱紫霞仙子,他也不是英雄,最后他只能像一只狗一样跋涉在漫漫黄沙之中。这部电影长居豆瓣电影前十,颇具悲彩的孙悟空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每个人又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关乎青春,爱情和命运。甚至如今,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已经从《西游记》中脱胎出来成为一个大IP。

有不计其数的游戏、动漫、周边是围绕着《大话西游》产生的。而且作为大IP,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长期被人们关注着、喜爱着、讨论着、回味着,每当有相关的影视、游戏、周边等一出现,必将引爆话题。即使《西游降魔传》被人吐槽“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即使《大话西游3》有“美瞳仙子”和韩庚演的至尊宝,它们依然话题热度不减,人们依然乐于买票。当然,如果仅依赖通过《大话西游》积累的观众情怀而在制作质量上放松,这种情怀终有一天会被耗尽。

真正优秀的“端游改编”长什么样?

《诛仙》算是一种特例。2005年出版的《诛仙》作为一个有完整世界观的IP最先被完美世界在2007年开发成网游。

相比电视剧来说,游戏中的一张地图,多个场景,具体而生动地还原诛仙世界。加上玩家可以直接扮演书中角色,加入书中门派,并通过第一视觉体验剧情,确实要比看电视剧过瘾。《诛仙》游戏借力于原著,配合完美世界的运营,先后更新了三代,和《权力的游戏》一样,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不只吸引了原著党,更有许多游戏本身的粉丝,并通过这种魅力能够留住粉丝,从而衍生出很多产品,比如说手机游戏。

以网游为基础推出端游已经是大势,知乎网友may may说“完美世界的9年诛仙积累不好好搞一搞,真是对不起这么多年烧钱的人民大众”。《诛仙》游戏粉丝(包括原著党和被游戏吸引的粉丝)关注这个手机游戏的点,无非就是能否真正把书中、玩游戏时那种情怀找到。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就是要求画面优质、风格唯美,又要能在手机小屏幕中展现,剧情生动,还原原著,同时不能拖沓,战斗、任务、操作贴合端游还要进行简化,更适合移动端。

通过“亲爱的葡萄”在口袋巴士中的游戏测评《〈诛仙〉手游评测:真正优秀的“端游改编”长什么样?》可以看出,基本上手游《诛仙》符合这些标准。

从原著到影视,再到端游手游,曾经把书藏在课桌桌肚的少年,曾经通宵刷副本打团战的少年,现在变成了挤着早高峰晚高峰的地铁公交上下班的小白领。曾经幻想着成为故事里的主角,哪怕不是英雄,只要与心爱的姑娘长相厮守,也敢拿起宝刀与正邪两派为敌。可惜现在手里握着不是屠龙的宝刀,只是一台手机,缓存着各样的电视剧,装载着各种手机游戏,只能打发一下琐碎的无聊时光。

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甚至不够优秀的改编,那点不合时宜的情怀要安放何处?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南周知道”

上一篇:国内媒体里约奥运报道“度”的贴近性表达 下一篇:园林美术教学中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