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

时间:2022-10-05 10:46:50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

摘要:进一步总结我院近年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实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手足口病的发展路径和流行特点,通过实行个性化护理、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 宣教活动以达到切断传播途径,对住院患儿综合治疗,促进患儿尽快康复为目的。

关键词:手足口病;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较常见;多发生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手足口病患儿168例,其中男性102例,占60.7%;女性64例,占39.3%。其中0~2岁38例,3~4岁76例,5岁5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2010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所有患儿均以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红色小斑疹或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部分患儿表现不典型,以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病情较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在0~3岁儿童,在发病1~5 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本组病例38℃~40℃的患儿有11例,高热的患儿大多为0~3岁儿童或未经合理治疗的;其中转诊2例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嗜睡、哭闹、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和巴氏征阳性。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浅促,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末梢循环障碍等。

1.3治疗方法与预后 临床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加强营养、补液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168例患儿,在我院治疗痊愈166例,另2例因高热不退,病情危重,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

2门诊及院外宣教

2.1我科制作了小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在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儿科门诊、皮肤病门诊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宣教;要求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原则。

2.2家长宣教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②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⑤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3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①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②每日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④消毒的必备品:84消毒液、碘酊、消毒棉球等。

3护理措施

3.1住院患儿的常规护理 嘱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辛辣、油腻、冰冷等刺激性食物;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患儿制定不同的护理原则;如对口腔疱疹、溃疡的患儿因嘴疼、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当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如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在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

3.2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要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用淡盐水或温水清洁口腔,口腔有疱疹或溃疡者尤为注意,清理口腔2~3次/d,并用消炎止疼药外敷,如:口腔溃疡散、西瓜霜喷剂等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保持皮肤清洁,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因皮肤有痒感而搔抓,或使水泡破裂而感染;衣着要宽松,床铺干燥清洁,手足有疱疹或破溃的,用炉甘石洗剂或外涂1%龙胆紫,保持皮肤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3.3对症处理 对发热的患儿,要卧床休息,多饮水,体温超过38.5℃给与降温处理或口服退热剂;护理人员按不同患儿的不同特性,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如恐惧静脉穿刺、进食后饥饿、哭闹不安、情绪不稳定的患儿,要多陪护患儿,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以取得患儿的配合与治疗,使患儿尽快恢复。

我院收治的手、足、口患者,通过综合治疗,选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针对患儿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制定不同的护理原则,对患儿的康复取得了较好效果。积极争取患儿家长的配合,尤其注意手、足、口及皮肤的护理,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随着门诊及院外宣教的加强,使更多幼儿家长掌握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通过我院近3年统计,手足口病住院患儿逐年下降,说明门诊及院外宣教以切断患儿的传播途径产生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米非司酮与甲胺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体会 下一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