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责任 第6期

时间:2022-10-05 09:37:27

拥抱责任 第6期

去年10月,我疾步穿过马路后,下了慢车道(此行合乎行人交通规则)。一辆电动自行车,速度很快,将我一下子刮翻在地。当骑车人把我搀扶起来后,四周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以为双方肯定就要开始破口大骂了,一场关于责任和赔偿的唇枪舌剑上演在即!

那个骑车人是个小伙子,他把翻倒的电动自行车扶起,一脸羞愧地走过来,低头对我说了声“对不起”,然后轻声问道:“撞坏了没有呢?”我说:“没有,没有撞坏,你看我不是已经站起来了么?”看热闹的众人一时哑然无声。大概在他们看过的案例中,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一个傻女人,竟然主动对肇事者说“算了算了”。看热闹的人们终于对这样一个奇怪的女人失去了兴趣,人群在一阵嘘声中散了。那个小伙子也跟着不见了,马路边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我要捡起散落在地上的杂物时,疼痛就从右腿的长裤里面发出来了。我不得不将裤腿撸起来寻找伤口,小腿上一道渗血的刮痕清晰可见,足有一尺多长。正准备往家走,那个小伙子满头大汗地又跑了回来。他说找到了存放电动车的地方,现在就可以陪我去医院了。他说着就伸手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在车上,骑车人满脸歉意地向我解释说,他的电动车车速太快了,他只注意到走在我前面的那个人,那人挡住了他的视线,等他看到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刹车了。那是辆新车,刚买了没多少日子,骑得不顺手……

我心里有些感动起来。肇事者和受害者彼此都主动承担责任、率先作自我批评―― 如此违反常规的情形,如今恐怕已不多见了吧?不由对那人产生了一点好感,随口问他从事什么职业。他说和朋友们合开一个影楼,虽然挣钱不多,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到了医院,医师说没伤到骨头,包扎完毕,随后要了我的病历卡,开了点消炎药。我起身要走。小伙子说:“还得交费拿药呢,你的腿不方便,我去取吧。”一会儿,那个小伙子从楼梯口匆匆奔来,手里拎着一大包药。我想:医生怎么给开了这么多药啊?等他走近我,我一眼看见那一大包塑料袋的药里,居然有几盒“六味地黄丸”,不由暗自吃惊:从没听说外伤还得服用“六味地黄丸”呀?把他手里的大袋子接过来仔细一看,里头还有好几种别的药,药名都似曾相识。我纳闷了一会儿,忽然想起自己那张病历卡里头,夹着一张处方笺,是前几天看病后,还没有抽出时间去排队划价交费的。我恍然大悟地问小伙子:“你怎么把我病历卡上的另一张药方上的药都给买了?那些药跟你又没有关系!”他低下头望着自己的脚尖说:“就算是我给你的赔偿吧,我真不知道怎么赔偿你……过几天你还得来医院换药,我会陪你来的,这期间你如果有什么意外我一定会管的……”

遇上这么个人,算是我不幸中的一点运气。他搀着我下了楼,打车回家。到了公寓的大门口,我说我自己走进去就可以了,他却坚持非要送我到电梯口。到了电梯口,我又一次朝他挥挥手说:“你回去吧,我自己能上去。”可他非要送我上电梯。到家门口按了电铃,正想最后一次同他说再见,他递过来一张名片,说那上面有他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号码,我哪天去医院换药,提前给他打电话,他会来接我。我接过名片,说:“你请回吧,没有‘意外’我就不找你了。”

进得家门,跟父亲简单复述事情经过后,门铃响了起来。一开门,见又是那小伙子,他手里拎着一大堆水果,放在地上转身就走了。我在他身后喊道:“你别那么客气了,我不会找你麻烦的……”我开始觉得这个人有点过分了,我根本就没让他赔偿,他干嘛这么三番五次地用各种方法赔偿我呢?

过了几日,我正在考虑去换药的事情,他又主动找来,说要陪我一起去。我说:“我自己能应付,不然你这样一趟趟跑也太辛苦了。”我有感而发地说:“我觉得你这个人蛮有责任感的,社会上要是像你这样的人多一点就好了。”他连连摇头,急忙说:“我也没有那么好。只是……只是因为……因为那天中午我把你撞翻之后,你站起来的时候,连一句责备我的话都没有说,所以我……”

我一时无言。看来,人与人相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选自《生活文摘》2009年第10期)

[阅读思考]

1. 小伙子“三番五次地用各种方法赔偿我”,具体表现有哪些?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2. 文末“人与人相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1. 具体表现为:①主动真诚道歉;②主动拦车,陪“我”去医院;③主动交费拿药,并买与他无关的药;④主动护送“我”回家;⑤主动拎水果慰问。

作者多次写主动赔偿的细节,表明小伙子对待责任没有逃避,而是主动承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即面对责任,只有“拥抱”,只有积极主动承担,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让人与人相处融恰。

2. ①这句话表明了人与人的相处是双边活动,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即人与人是否能相处得好取决于人与人是否能互动得好。②这句话让“拥抱责任”的主题升华到了“待人处事”的高度,使文章富有更深广的意义,带给读者更多的启发。

[写作借鉴]

立意方面,视角独到,逆流而上。在人们抱怨人心不古的背景下,作者没有随众道怨,而是转换视角,把“违反常规的情形”精彩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的同时,悟出了生活中诸如“以善待善”“投桃报李”的处世道理。

叙事方面,起伏曲折,悬念环生。本文在事件的叙述上委实高妙,很能吸引读者。从标题到文末,几乎都有出乎“定势心理”之外的新奇之感。如:意外发生众人围观意料之外众人四散小伙子折返等一系列情节的安排。

(作者系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高级教师吴学光)

上一篇:拥抱的技巧 下一篇:拥抱最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