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壮美江河,荡尽胸中块垒

时间:2022-05-03 08:33:47

拥抱壮美江河,荡尽胸中块垒

宿甘露寺①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②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③,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①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松声万壑: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阅读思考]

1. 诗中“要看银山拍天浪”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前人评价“放入”一词虽然平常,却最显气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白色的浪花比作“银山”,从光彩、形状、质感等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拍天浪”极言波浪的高峻和壮阔,给人惊心动魄的美感。

2. 同意。“放入”一词使开窗赏景的平常行为转化为拥抱山河的壮举,诗人以其博大的胸怀与江河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

[品评赏析]

甘露寺所在的北固山位于镇江市区东侧的长江边上,形势险要,风景秀丽,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江山”。北宋时期,甘露寺规模宏大,亭台栉比,殿宇辉煌,楼阁华丽。时任宰相的曾公亮于日理万机之暇,登临北固山并下榻于甘露寺僧舍,写下了这首绝句。

山水诗或者写景诗,从视觉落笔,几乎成为诗人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曾诗却避开这种传统章法,开篇即从感觉、听觉写起。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叠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既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又“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理感受。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整,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极目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调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与巨浪,将情感体验由哀愁转向惊喜,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而且气势警拔,动人心魄,一般人身处此景都会生出渺小与敬畏之情。“开窗放入大江来”,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豪迈而奔放。

诗人拥抱江河,与雄奇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气魄,正见其“宰相肚量”开阔而博大,非常人所具,非常人能写。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中学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上一篇:用拥抱回报拥抱 下一篇:关于四肢五官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