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命题特点 探究复习方法

时间:2022-10-05 09:37:14

剖析命题特点 探究复习方法

一、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生活”试题特点

1.命题基本情况

2.试题基本特点

(1)命题立意:坚持“三维一体”,体现课改导向。试题充分考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首先,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山东文综卷第20题考查了“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福建文综卷第26题考查了“人大代表的职权”、安徽文综卷第5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执政地位”、江苏政治卷第17题考查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浙江文综卷第32题考查了“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等。其次,试题强调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凸显灵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如天津文综卷第8题通过“环保部门开展PM2.5监测,向市民公布监测数据”、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17题通过“政协参与公共外交问题”重大时政热点材料,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政治知识、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又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8题第(2)问通过“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的报告”为背景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北京文综卷第38题第(3)问通过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等,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政治知识、描述和阐释政治观点、论证和探究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再次,试题重视正确的价值引导。如山东文综卷第20题通过“互联网参政”、江苏政治卷第35题通过“微博参与社会生活”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福建文综卷第25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实施”、浙江文综卷第32题通过“黄岩岛争端事件”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这样,考生阅读试题材料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成为接受知识和能力考核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认同、确立正确价值标准的过程。

(2)命题情境:关注社会生活,彰显学科特色。首先,试题的取材源于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如天津文综卷第1题“新一轮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安徽文综卷第5题“即将召开的十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17题“政协参与公共外交问题”、浙江文综卷第32题“黄岩岛争端事件”和第35题“叙利亚问题”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考生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其次,试题情境多元化,彰显学科特色。一方面情境取材地方化,展示地方特色。如北京文综卷第30题选用了“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的做法”、天津文综卷第8题选用“天津等地环保部门率先开展PM2.5监测,向市民公布监测数据”材料、广东文综A卷第27题选用“广东省某市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等素材作为试题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考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另一方面,情境更体现课程的一般特色,关注学生的国家意识乃至世界眼光。如山东文综卷第21题“刑事诉讼法修改”,广东文综A卷第37题“财政为文化发展保驾护航”,天津文综卷第13题“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问题”,浙江文综卷第32题“黄岩岛争端事件”、第35题“叙利亚问题”和第41题“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问题”,体现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的关切,有利于培养考生用宽阔的视野关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

(3)命题策略:设问巧妙新颖,适度创新求进。首先,试题的设问强调在特定的情境下分析和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问题和具体情境的结合,而且角度新颖多变,具有个性化和隐性化的特点。如同样是“文化建设”热点问题,广东文综A卷第37题第(1)问是从“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财政为文化发展保驾护航)”角度考查的,江苏政治卷第37题第(2)问则是从“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角度考查的,前者采用的是描述类设问方式,后者采用的是措施类设问方式,重在探究。其次,“大热点小切口”,设问指向更加明确。如天津文综卷第13题“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浙江文综卷第41题第(2)问“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府职能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阐述工信部出台《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道理”等采用限制性设问方式,“小切口”、低起点、高要求。最后,设问多角度,注重探究性。如北京文综卷第38题第(3)问“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山东文综卷第30题第(2)问“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等采用扩展性设问方式,多角度切入,呈现出开放探究的特点。

二、2013年高考“政治生活”模块复习备考建议

1.明确模块主体,构建清晰网络

“政治生活”模块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就是围绕模块主体,构建起清晰的知识网络。本模块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公民、国家机关(主要指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人民代表大会等)、人大代表、政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员——依法执政的主体、各派)、政协(政协委员)、国家(外交政策的主体)、国际组织等,复习时应围绕这些主体的相关知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办)”的思路构建起几张知识网,网络越清晰,答题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以“政府”为例,构建知识网络时可包括:“是什么”——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和履行国家职能的体现,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怎么样(办)”——要切实履行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正确行使政府的权力,包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行使权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而其中的一些具体知识条目如“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复习时又可以细化为:“是什么”——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为什么”——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怎么样(办)”——建立健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依靠民主与法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等。

2.强化常考内容,走出认识误区

近年来,“政治生活”模块常考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民方面——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权利;政府方面——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政府的权力需要监督、树立政府的权威等;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政党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党的执政方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及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人民政协的职能);国家政策方面——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等。对于这些常考内容,要重点关注,反复敲打。

本模块在复习中还应特别注意一些容易产生认识误区的知识点。如公民的选举权即选举和罢免人大代表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政府部门领导人以及村委会、居委会成员的选举都不属于公民的选举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与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不能混为一谈;政府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有区别的;党政机关、各派、人民政协、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履行政府职能;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不同于执政,参政议政是“参与、介入、商议国家事务”,而不是进行决策,也不是直接处理具体的事务;等等。对于这些易错内容,应不断纠错,走出误区。

3.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分析能力

紧扣时展的脉搏,直面社会热点,是思想政治新课改的重要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思想政治高考命题应始终坚持的方向。从2012年各省(市、区)文综政治模块高考命题来看,试题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为背景,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政治生活”模块的考核尤其如此。如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17题“公共外交”、第38题第(2)问“民生问题”,天津文综卷第8题“PM2.5检测问题”,浙江文综卷第32题“黄岩岛争端事件”和第35题“叙利亚问题”等,试题背景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可以预见,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依然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回避国内外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本模块的相关知识时,要注意结合国际国内重大社会热点,尤其是党和政府于本年度在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建设等方面开展的重要工作,并以此为素材,不断提升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党的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换届选举”、“上合组织北京峰会”、“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访问丹麦和出席G20第七次峰会”、“中国南海、问题”、“欧债危机”等具有鲜明生活性、时代性的热点,复习时要高度关注。

4.把握常考题型,做到触类旁通

复习时还应把握不同类型的主观题的解题技巧,寻找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触类旁通。如考查“政治生活”模块时常见的题型有“是什么”型、“为什么”型、“怎么样”型、“认识、评价”型等,而在解答每种题型时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如:“为什么”型——设问常常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的依据”等。答案在一般情况下应包括:“这样说”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课本相关观点),即必要性;说(做)这件事的现实依据(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或主客观条件),即可能性;说(做)这件事的目的、意义,即重要性;有时还应回答其危害性,即说(做)或不说(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型——通常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怎么办”型和“为什么”型一样,其设问一般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不外乎前面所提到的政党、国家(政府)、公民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某一方面内容。审题时务必要看清主体,主体不同,答案有别。此外,“怎么办”型试题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紧紧围绕材料来组织答案,观点与材料要一一对应。

上一篇:卜居 第11期 下一篇:通城商圈 像雾像雨又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