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涌来归国潮

时间:2022-10-05 09:25:40

几年前,出国潮曾经风靡中国大地。谁曾想到,几年之后的今天,一股回流风正从海外缓缓吹来,眼下虽不及出国潮那时的浩浩荡荡,却也持续而执著。这些归来的学子到底有多少?眼下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似乎也很难统计,因为这些人大都是自费留学者。但据从法国归来的一些人介绍,他们那里回来的人接近1/3。而现今国内也随处可见留学生归来的身影,这已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他们带着多姿多彩、千秋各异的目标,或坦坦然然,或感慨万千地落回到生育他们的故土之上……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当张瑜回到国内拍片时,当朱建华准备参加七运会、不幸受伤而一改初衷准备在国内经商时,当盖克在北京拍《爱你没商量》时,W小姐此时正踟蹰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街头。她早先是一位酷爱艺术的女孩子,做过不少的明星梦。考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均未中第,便一头扎进了出国大军的队伍中。第一次站在悉尼歌剧院外,看着那像白帆一样高高耸立的剧场外景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随后便发誓要考上某大学的电影与电视艺术系。可她连英语都说不了几句,只好先就读一语言学校。没上几天,便发现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已经不是语言不通,而是银根吃紧。从国内带去的上千美元已快花光,如果不去找工作挣钱,那就得睡到大街上去了。通过朋友介绍,W小姐找到了一份在酒店打扫卫生间的活儿,比在餐馆洗盘子高出一倍的工钱,干不干?不干还有3个人在抢这份工呢!W小姐一咬牙,走进了厕所。客人进来后,她要给人家刷衣服、拿包,帮人家拧水龙头、冲屎冲尿、擦马桶,客人走时还得赔笑脸,说声“拜拜”。一次,一位肥胖的老太太跑肚,还没坐稳就拉了一地。临走,那太太不好意思地留下了一笔可观的小费,说了几句抱歉的话。可收拾残局是W小姐的事呀!W小姐心中有说不出的委屈。下班时间一到,她冲出酒店,跑回居处大哭了一场。她在上海有个很不错的家,曾做过小资本家的外婆从小把她带大,她连家里的马桶都没洗过,更何况给别人洗!当晚,她下决心辞了这份工,干脆去餐馆洗盘子。洗盘子是很辛苦的,没几天她就受不了。好在有个北京来的同学说堪培拉那儿有家中餐馆缺人,于是随这位同学来到首都,一呆就是4年。4年中,W小姐总算过了英语关,可原来考大学当明星的那份梦想也已被繁重的打工活撕得粉碎。细腻光洁的小手变粗糙了,姣好的脸上也不知不觉爬上了细细的皱纹。这一年是1993年,她才26岁,生活对于她来说是无望的。她本来想嫁个澳洲人,入了澳洲籍。可她没有这份福气,与她一直同居的男友似乎根本就没有与她结婚的心,而她手头的护照5年期限近在眼前,怎么办?继续呆下去,就只有做下等的工作,难有出头之日。回去呢,钱没挣多少,书也没读成,这样父母能接受她吗?上海能接受她吗?

一筹莫展时,她收到了北京一位同学的来信。那同学说他已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如果W小姐想回来,可以到他公司工作。W小姐权衡数日,终于拿定主意回北京。

1993年初夏,W小姐回到了北京。她没有去那家小公司,而是去了美国的一家大公司,人家看中的是她那带有浓重澳洲口音的熟练的英语。昂首挺胸地出入凯宾斯基饭店的白领丽人一直闭口不谈她在澳洲的那段生活,她似乎想把那4年多的时间从记忆中抹去。其实,W小姐大可不必否定自已的过去,因为留学生生涯必定教会她如何珍惜今天的一切。

每个发现,都是新感觉

记得前几年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在美国做条狗,也不在中国做个人。”理由是美国的狗吃得比人还好。可说这话的人去了美国才知道,在美国富人家生活的狗的确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可野狗、流浪狗也不过是在垃圾箱中找口剩饭剩菜吃。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出现了不景气,1992年简直进入了低谷。尽管克林顿实行了一系列促使经济复苏的政策,也敌不过失业人数增大给社会带来的巨大阴影。“星球大战”计划取消后,一批资深的华人工程技术人员从某局被裁了下来,其中也有一位在美国做博士的中国留学生K先生。这位在美国有绿卡、汽车和住房的先生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原本一帆风顺的路上也会出现深沟。他联系了几家研究机构和大学,但得到的回答都是经费问题没法解决。正当他为房子的分期付款发愁时,大陆深圳市派出的“招聘团”来到美国,为留守人员提供了一条施展自己才华的光明大道。K先生很快领到了一张申请表,并与深圳一家公司取得了联系。深圳人事局以及用人单位为K先生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公寓房,以及几千元人民币月薪的报酬。相比之下,住房和工资虽比不上美国,但这家公司却给了这位精通统计与计算机的博士以用武之地。1993年初,他率妻儿来到了深圳,以满腔热情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K先生说:“以前我是花了国家的钱出去的,总是想有个机会报效祖国,但又不得不考虑许多实际问题,比如住房、工作环境等等。到了国内才发现,用人单位是真的为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着想,把最好的房子给我住,把最好的机器给我用,还创造了一些国际交流的机会。想来想去,还是祖国好。”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干得再好,人家也把我当成外来人,我永远也摆脱不了客居异乡的感觉,在国内则大不一样,这里是我的家园。我深信在国内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随着邓公讲话所带来的神州下海潮,不少出国人员纷纷回国投身到经济领域中试试身手。这不免让人想起台湾、新加坡等地,在60、70年代初,也是有大批青年人到海外谋生。到70年代以后,大批的留学生回到台湾、新加坡,投身于这些地区经济起飞的工作,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繁荣的生力军。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有所成的出国人员回到祖国,那时我国贮存于海外的巨大人才库将会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

咫尺天涯皆有缘

前些年连夜排队考TOEFL,连夜排队在美国大使馆门前等签证的情况在1993年已不多见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感到并非出国才是生活的最佳选择。

L先生是某机关的干部,毕业5年多他在机关只干成了一件事——出国。好不容易办了一个去德国读语言的签证,去了以后才发现,他所在的城市中竟有2000多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2000多自费生中,除了个别混得好的在踏踏实实读专业外,大部分人是在学校注个册,然后就到处打黑工、挣马克。德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对于L先生来说,在国内考过TOEFL和GRE,英语已可以应付,可德语一句也不会说,只好从头学起。学语言本来就不容易,再加之德国不承认他的本科文凭。他读完1年语言后,如果能考上大学,也只能从“大一”上起。也就是说,他必须用5年时间才能拿下本科。然后才是硕士、博士,算下来他要是都读完,怎么着也得到40岁了。L先生想来想去才觉得自已费了这么多年拼死拼活地到德国来,实际上是办了件蠢事。他有些后悔了。

上一篇:迷宫 第1期 下一篇:走出人体洗涤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