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当学郑板桥

时间:2022-10-05 08:46:03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七品官长达12年。在为官期间,他不仅亲民为民,敢作敢当,而且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堪称为官者楷模,尤其值得当今的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学习郑板桥勤政务实、为民谋利的公仆情怀。郑板桥爱民如子,对下层百姓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即是他体恤民众的集中体现。在潍县做官时,他采取减轻徭役税赋、开放山禁、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时时处处务实为民。时遇潍县连年遭灾,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郑板桥果断动用太仓储备粮,开仓救灾,以致因再次为民请赈得罪上司,愤而罢官回乡时,当地百姓痛哭挽留,还将他的画像当神一样供奉起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应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事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注重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努力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赢得百姓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学习郑板桥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郑板桥自幼家贫,入仕后仍没忘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和坦然平和的心态,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勤劳俭朴,甘于清贫,一句“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官袍加身便不可一世的肤浅轻狂之徒的鄙视和不屑。在罢官回乡后,凭其“三绝诗书画”的技艺,本可换取相对优裕的生活,但他始终坚守“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的作品多以平民百姓、市井生活为题材,旨在服务劳苦大众,价格也很低廉。

作为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切不可自以为是,忘乎所以,更应经常保持一种淡泊心态,学会看淡权力、看淡名利、看淡职位,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把“当官即不许发财”作为从政的座右铭,不断追求“吾貌虽瘦,必肥天下”的思想境界,始终保持“心如止水鉴常明”的道德情操。

学习郑板桥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为政操守。郑板桥任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多年,但他始终清廉律己,从不与“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辈同流合污。在潍县知县任上时,家乡的弟弟就写信给他,要改建家中的老屋。这件事本属正常,但郑板桥却担心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怕群众以为修房的钱一定是贪污受贿而来,于是立即回信劝告其弟暂不改建。他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家人也严格要求,并以家书殷殷告诫亲人要低调生活,不准为恶乡邻。

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在各种利益面前自觉做到眼不红、嘴不馋、耳不塞、心不动、手不伸,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责编/彭澜)

上一篇:牢记“两个务必”,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下一篇: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