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创新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05 08:45:03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分析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改革中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整合、实验体系构建、现代化科室完善、基础条件更新等措施,应用“IP”(创新-探究Innovation-Probe)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从主体创新、过程创新、角色创新、方法创新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73-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校高等教育各个专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多个方面的欠缺和发展方向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供需关系。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措施的改变和落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现代社会急需的创新型和综合型优良人才,是当前化学教学面临的最主要课题。因此,针对高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按照创新、综合、实干等要求构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是推动高效化学教改发展和当前社会新形势要求的最主要工作。

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大多延续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型教学模式,这种过于强调模仿的实验方式所带来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只能是机械式的操作,加上实验教学设备设施、考核标准等多年未变,以难以培养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化学人才的需求,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还以瓶瓶罐罐的摆弄为主的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脚步,当前化工行业多以先进设备和计算机技术代替原有的手工设备,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也是采用各项新技术新设备,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其匹配开展教学。单一且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忽略了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超前、化工行业的需求和创新性能力培养的要求,大多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以实验完成数量评估教学质量,不但遏制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还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教学专业化师资力量薄弱

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金,直接改善教学师资、设备、实验环境等条件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成效。部分高校只重视硬件条件建设,改善实验条件,忽视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部分高校为了节省资金,采用化学老师兼职实验老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缺乏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化教师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师资队伍不稳定,引来了学历低、能力差、兼职办公等现象,直接导致化学教学开展不顺畅。

(三)化学实验未能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高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带领学生良好就业,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创造财富。但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缺少与社会生产实践直接联系的综合性、发展性实验,即使组织了实践,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地参观企业、工厂、生产基地等,学生却不能直接参与应用所学知识。最后毕业时,化学专业毕业生还是缺乏化工行业实际应用和要求的实操能力,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愿意花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实践的学生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化学实验教学不能直接带动学生就业。

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措施

针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和薄弱问题,采取一系列科学化措施,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建设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平台

化学实验教学要取得成功,就需要良好的教学平台予以基础支撑,化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思维和知识。以此为目标建设基础型教学平台,将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等进行温习掌握;建设综合性平台对化学专业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教育,包括相关的内容和实验,突出办学特色,吸引学生化学实验兴趣,扩充知识;建设创新型平台,在现有化学实验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操作实验,以开放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和验证结果,培养创新研究能力。

(二)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化学专业课程和实验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总体要求,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实验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现场操作示范等进行重新修订整合,建立可多角度、多方向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体系。优化体系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现状、科学研究动态、学生认知能力等,及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社会需求引入到实验教学体系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发散、探索研究的能力。

(三)强化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软实力,以此促进化学实验变革的舒畅进行。深入探讨开放式、多功能的化学实验室运行方式,组建一套完善的化学实验管理制度且保持动态更新,确保管理体制和机制时刻符合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具有较高效益和整体教学优势的管理模式。同时从提高教师认识、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等角度,引入开放、联合、竞争、共享、激励等手段,切实做到实验教学符合科研机构一致、社会企业需要、学生自身实用的要求目标。

(四)组建成立现代化实验教学实验室

有了管理上的软实力,就需要硬件上的真实力,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化学实验教学实现进步。一是对现有化学实验室的老化陈旧设备、工具进行更换和补充,按照生产实际的要求配备合理的实验工具,且数量尽量保持所有上课学生能力同时进行操作;二是引进先进的设备系统和准确的仪器工具,尽量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前就接触和了解当前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见识和现代化知识;三是依靠微信、网站、互联网等科技,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注意问题、拓展事项等进行实验前、中、后联网教学,实时实现教师―学生互动,确保化学实验教学事半功倍。

(五)完善化学实验教学基础保障

一是高校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课程,多形式、多类别的常态化化学实验教学,转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开拓学生求知力;二是要规范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对实验基本操作、教师演示、突发问题处理等都要形成规范,该教师指导的要主动,该学生解决的教师不插手,逐渐完善;三是充实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引入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素质强、责任心高的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四是完善就业保障,以化学实验操作方向扩大就业职位,激励学生注重技能、重视探索创新、学会自己动手操作,以达到好就业的目的。

四、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虽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化学实验教学形成最佳化的系统模式,实验教学还处在措施多、落实少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应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本文根据教学现状和改革措施,提出“IP”(创新-探究Innovation-Probe)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IP”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实验课程以创新为目标、以探究为方法。以创新代替原有的示范模仿,以探究式代替原有的验证式。“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由教师提供素材,提出情景问题;第二步学生根据素质设计实验方案;第三步学生自行实验;第四步实验结束,教师分析;第五步总结考核,获取知识,加深印象。

(一)“IP”式化学实验教学主题创新

学生是“IP”式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自主、自由、自创为主,但是教学是从老师开始,所以教师不能由于实验内容、条件和方法而使之流于形式,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堂理论知识、需培养技能等整体考虑选择实验主题。“IP”式教学主题要简单易行,易于思维发散,探究实验过程易于操作,可以为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对比“IP”实验和传统实验优缺点,思考如何继续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实验效果。

(二)“IP”式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创新

探究性实验模式不让学生照章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学生在化学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完全自由发挥,自己通过调查、翻阅、分析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确立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设备。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确认后加以指导和改正,进行注意事项和安全教育后,学生就自行组织实验操作,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干预,只是给予咨询指导和措施及时纠正,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IP”式化学实验教学角色创新

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实时转换自身角色,实验前以导师身份进行指导,实验过程中则变成“助手”身份,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同时还可以进行提示,让学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学生在实验前接受教师的教学,实验中则完全成为主导者,自行落实各项程序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互相提问和解答,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双方又是平等角色。这种角色的不断变换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可以对实验总结讨论提供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

(四)“IP”式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创新

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创新为核心,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大的突破空间,而且实验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们一起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新的知识,可以为实验教学带来很多新的内容。总之,创新―探究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发挥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最佳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加强知识掌握效果,不断提升对科学方法的领会能力,提高技能和素养。

五、结论

首先,针对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从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实验体系、完善现代化科室、更新基础条件等方面提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措施。

其次,在总结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提出“IP”(创新-探究Innovation-Probe)式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从主体创新、过程创新、角色创新、方法创新等四个方面对“IP”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团.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8):182-184.

[2]常艳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J].科教导刊,2015,(7):61-62.

上一篇:工商管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下一篇:工科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