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面前的中国武警

时间:2022-10-05 08:34:15

大震面前的中国武警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如同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在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同时释放。顿时,城市化作废墟,乡村夷为平地,数万人罹难,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失去家园。灾难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13万人民子弟兵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在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有2.3万身穿橄榄绿的中国武警,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生死突击,摧艰拔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的表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兵发地震灾区

山崩,地裂,断壁,残垣,灾难突然袭来,灾情十万火急!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到的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灾情传来,总书记立即做出批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地震发生时,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和政委喻林祥正在外地检查指导工作。接到党中央的命令后,二人立即紧急通话,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行动、最有力的指挥,挺进灾区,紧急救援!”两位首长果断做出决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分别在北京和成都设立抗震指挥中心,并立即派两名党委委员赶赴灾区,协助指挥部队行动。之后,吴双战改变了工作行程,立即飞赴灾区,喻林祥也马上中断在基层的调研紧急回京,与其他常委一起坚守作战指挥中心。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吹响了中国武警向灾区立体突击的冲锋号。遵照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一道道调兵遣将的命令下达到各部队:驻守在地震区域的部队在地震发生后5分钟内,就收到了总部司令部发出的紧急号令;1小时后,武警部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分别发出抗震救灾指示;2小时后,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基本指挥所和前进指挥所分别在北京和成都成立。灾情如火,军令如山。灾情发生后,驻守震区的四川总队、重庆总队、8740部队和水电、交通、森林、黄金部队疾速出动,第一时间在各战场上展开救援。在震区驻训的8690部队、8650部队、8730部队快速动员,快速准备、快速集结、快速开拔,火速向灾区挺进。2.3万将士日夜兼程,挺进以汶川为中心的数十个重灾县市。在各路精兵调动的同时,“军中帐”搬到了火线上。12日当晚,吴双战司令员一下飞机,就冒着大雨赶到都江堰,现场指挥部队开展救援行动。他与同在灾区指挥的副司令员刘红军、后勤部长王俊杰等,一次次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翻山越岭,徒步赶往各灾区指挥救援抢险,部队每向前推进一步,指挥中心就向前跟进一步。在北京指挥中心,喻林祥政委坐镇抗震救灾基本指挥部,进行前后方调动指挥。人命关天,十万火急!时间就是生命!广大官兵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些、快些、再快些。一趟趟军列昼夜兼程,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一辆辆军车风驰电掣,一支支队伍冒雨奔袭,一个个勇士艰难跋涉。他们只有一个心愿:早一分钟、一秒钟到达灾区,尽早救出亲人;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帐篷住。起初,对于中国武警能否快速出动、快速集结、快速到位、快速展开,许多人都表示怀疑,当中国武警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此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部队,并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抵达目标展开救援,世界为此震动,外电惊讶地评论说:“中国武警了不起!”

在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仅仅两天时间,武警部队投入到灾区救灾兵力就达2.3万人,这在武警部队组建以来是第一次。这些指战员冲向最急需的地区,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武警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武警部队92名军师职领导干部、374名团职干部始终冲锋在前、指挥在前、战斗在前,成为广大参战官兵的“主心骨”,带出了一支支冲不散、累不倒、震不垮的救灾铁军。武警部队在抗震救灾战斗中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兵力救援,第一时间传出震中受灾信息,第一时间开通水上救援通道,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实施搜救。官兵们始终保持旺盛战斗热情和持续战斗力,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主席的多次表扬。

生命通道上的开路先锋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武警8740部队参谋长正随部队在汶川以北200公里外的阿坝州马尔康执行任务。地震发生时,他们所在地明显感到了大地的剧烈震动。多年的经验和直觉,使立刻感到周边地区发生了大地震,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处置突发状况准备。结果,情况比预料的还要严重。16时20分,部队长沈涛接到武警总部关于紧急救援汶川的命令。得知灾情后,立即请求沈涛由他带队前往灾区,沈涛答应并当即下令:部队摩托化开进,目的地――汶川县城。

部队良好的素质此时得到了完美体现,5分钟后,部队集结完毕。跳上车,率领670名官兵向汶川开进。

老天像是有意考验这支部队的能力,受地震影响,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此时风雨交加,车队闪着警示灯在雨幕中疾速前行。“快点,再快点。”坐在指挥车上的焦急地不停地对司机下着命令。知道,在震后的狂风暴雨中用这样快的速度前进,随时都会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可他也知道,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是在与死神赛跑,早一点到达,就会有更多的人获救。经过近9个小时的连续开进,车队行至川北小镇古尔沟,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的意料:前进的公路已被挤压拱起,破碎的路面像锅巴块一样四处散落,卡车大小的石头布满了山路,不要说车辆,就是步行都要小心翼翼,非常艰难。看了一下地图,这个地方距汶川县城还有90多公里。前进,数百名战友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停止,10万汶川人民正焦急地等待救援,怎么办?当机立断,决定抽调200名官兵组成突击队,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他一面下达命令,一面向领导报告。突击队很快集结待命,要是在平时执行大的任务,肯定要做一下动员,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前进!”他一挥手,带头跨上塌陷的路面。

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时的蜀道,路已经不能称为路了,地震严重地破坏了路面,大多数地段由于受压已经高高拱起,路面上堆满了山顶上滚落的巨石,石块中间灌满了泥浆,左侧是高不见顶的山峰,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头顶上还有摇摇欲坠的巨石和零星落下的飞石。余震不断,人走在路面上像在荡秋千,官兵们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当部队行至岷江时,前进的道路因塌方全部陷入岷江里,官兵们只好从山脚下、树丛中摸索前进,许多官兵被树枝和石块划破了手脚,但没有一个人吭声。在这样的环境下,以这样的速度急行军,本身就是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这是一种毅力和信念的较量,是一场生与死的比赛。“快,快!”不断地催促着突击队员。看着累得极其疲惫的突击队员,他其实也心疼,但一想到灾区等待救援的灾民,他就心急如焚。此时,比其他突击队员承受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这些突击队员大都是20多岁的青年,身体好精力充沛,而他毕竟已经40多岁了,年龄不饶人。除了挑战体力外,还要承担比其他人更大的责任,他把突击队员带出来以后,就要千方百计保证队员的安全。每到艰难的路段,他都要第一个走一走,看看有没有危险,在每个危险处,他都要停下来,一个个拉扶队员们走过去。13日凌晨4时,率突击队行至红叶电站处。此处离震中很近,路基几乎全部垮塌到江中,在这种松动的斜坡上贸然前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江中。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黑夜中,命令官兵3人一组,手拉手半立半爬前进,一旦遇有特别危险路段,则一组过后,另一组再行。正在艰难行进的时候,突然,一块脸盆大的石头从山上滚下,直向砸来,通信科科长何亚国眼疾手快,一把将推开,眨眼间,石头在距两米远的地方砸落。好险啊!“参谋长,我带小分队到县城摸清情况向你报告。”作训科科长蒋锐提出建议。“不行,我是指挥员,我必须上!”话音没落,就快步向前,率先爬过了这段险路。随后,机要科长和一名作训参谋担负起排险、探路的重任。钻过犬牙交错的石缝,尖利的棱角划破了他们的双腿;爬过重叠倒塌的大树,带刺的树枝扯烂了他们的衣襟。带领他的部队,手持电筒互相搀扶着前行。 13日上午8时许,部队终于翻过由无数乱石垒成的石山,突破了第一道难关。然而,挡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一片因山体滑塌形成的淤泥潭。一脚踩下去,淤泥没过膝盖,而头顶上,山坡岩石仍在不停滚落。他把部队分开,5人一组、10人一队。一组快速通过,另一组警戒观察,交替行进。13日20时,率部到达震中汶川县的龙溪乡,这里距县城还有9公里。此时,一次6级左右的余震发生了。本来就已被毁坏的公路雪上加霜,大地抖动,已倾斜的房屋倒塌,路边头顶上的山石乱飞。龙溪乡的乡长劝不能再走了,硬闯会造成大的伤亡。危难之际,想的是人民的生命安危,想的是党中央、胡主席急等震中情况以便做出决策。他把继续前进的想法向总部首长和部队长沈涛汇报后,大声告诉战友:“同志们,汶川就在前面!党中央、胡主席在等待着汶川的消息,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不到汶川,决不收兵!”的战地动员,鼓舞了战友们的士气,部队冒着飞石急速前进。

距汶川县城6公里处,一道新的“鬼门关”横在面前。这是一条长约3公里而几乎只有10厘米宽的山间小道,左侧是陡峭的山壁,滑落的泥沙夹带着石块不断往身上倾泻;右侧脚下是深约百米的悬崖,崖下江水滔滔。冲在最前面的带着他的部队,抠着石缝,蹬着树根,硬是匍匐着爬过了这整整3公里没有路的“鬼门关”,200多名铁骨铮铮的汉子相互拥抱,流下热泪!历经21个小时的急行军,部队于13日23时15分到达汶川县,成为地震后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将大地震后的汶川情况,向党中央、胡主席进行了汇报,为党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废墟中的“希望天使”

在武警部队各路大军奔赴灾区的同时,武警总医院救援队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武警总医院自2000年开始承担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任务以来,先后参加了新疆喀什、巴楚,云南大姚和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印尼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救援等10次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队员们迅速集结,22名医护专家分别来自急诊、心内科、关节四肢、儿科、烧伤整形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10个科室,每名队员都通过了国际SOS机构严格的统一培训,获得了国际灾难救援证书,实战经验丰富。他们在第一时间搭乘专机由南苑机场起程,开赴受灾最重的汶川县。医疗队携带了20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配备有先进的综合急救箱、手术器械箱、便携式呼吸机、检水检毒设备、检验仪器。开设处置组、内科救治组、外科手术组和医疗保障组4个救治单元,具备开展内科危重病人抢救及转送、外科急诊手术、特检(X线诊断)及消毒供应、药房于一体的三甲医院的功能,最快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同时展开2-3台外科手术。与此同时,所有的医疗器械箱都装备减震、防水、信号识别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必要时可通过飞机空投,同时携带了海事卫星通讯设备,有危重病人时可以进行远程会诊。

5月13日凌晨3时,救援队途经都江堰聚源镇时,见这里的灾情非常严重,他们决定改变救援计划:一边沿途搜救,一边向震中前进。时间就是生命,大家立即运用生命探测仪、红外线和声波探测仪在几所倒塌的学校搜寻幸存者。3时10分,救援人员终于在楼梯处发现一名被压在三层厚厚水泥板下的女生,他们用装备将楼板顶起。女生的双腿被卡住,无法活动,头部及胳膊擦伤,见有人来救她,情绪不稳。护士赵海萍忙对她进行心理安慰,并通过饮食管,让她服下去糖盐水,补充她的能量,并一再鼓励她要坚强,相信叔叔阿姨们!

8时45分,经过近6个小时与死神的赛跑,他们终于将这名女生安全地救了出来。医生王明新和护士赵海萍立刻上前,进行伤势的检查和及时补液。经过检查,发现她左腿小腿骨折,全身多处压伤和擦伤,他们立刻对她进行了骨折的固定复位,对伤口进行清创、包扎,之后,送上等候在旁的救护车,转往后方医院进行治疗。之后,他们一鼓作气,在废墟中又陆续成功救出23名幸存者。

为了抢救更多的生命,医疗队员们顾不得休息,紧急向汶川进发。此时,队员们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当地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雨一直下,气温骤降,供电中断、通讯不畅、余震不断,残垣断壁随时可能倒塌。虽然只穿着被淋湿的薄薄的救援服,吃着生冷的食物,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队员们心中还是只有一个信念:抢救生命!

5月16日,四川汶川震后的第五天,武警总医院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从都江堰转战绵竹已三天两夜了,队员们极度疲倦、体力透支,他们都被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生怕因为自己片刻的休息让废墟下的生命匆匆离去。在他们的顽强努力下,在德阳市东汽集团和实验中学,又成功救出了19名幸存者。随着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流逝,孩子们生存的几率在不断地下降,但救援队员们绝不放弃一丝一毫的机会。5月17日早7时,搜救队员在教学楼最左边的墙壁夹道下发现有一个孩子还活着,立刻兴奋地大叫:是个女孩子,她还活着!队员们都奔过来,通过查看,发现她的双腿被一名已失去生命的同学压着,上身被挤,头部可以活动。搜救队员们立刻研究营救对策,主管护士张艳君,则通过狭窄的空间,爬进去查看她的生命体征。“我叫秦静文,阿姨,我的腿被压住了,我很疼……”张艳君一边将糖盐水通过管子递进去,一边安慰着静文:“好孩子,别多说话,保持体力,坚持住,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由于现场情况复杂,救援工作进展艰难。约两个小时后,救援队终于在静文头顶上方用隔垫清理出一个开口,可以探进去半个身子,张艳君小心避开障碍物,探身进去给小静文注射止疼针。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张艳君心痛得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与此同时,在另外两处楼层的瓦砾下,又有4名学生被医护人员营救出来。而在东汽集团的专家楼也传来喜讯,7名专家被营救出来,在东方汽轮厂家属区,又营救出4名幸存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墟中已经不可能再有生命的奇迹。可队员们并未休息,他们又深入灾区的临时帐篷,为灾民们巡诊,传授卫生防疫知识,并对灾民的临时居住区进行了消毒,以防大灾之后有大疫。

森林部队临危受命迅雷出击

武警森林部队是一支以防林防火、保卫森林(草原)资源为中心任务的专业部队。四川汶川县突发8. 0级地震发生后,四川森林部队兵分三路,组成5个梯队,火速奔赴重灾区。

5月12日17时20分,地震发生不到3小时,四川森林总队暴玉怀副政委即带领前线指挥所向汶川方向开进。因山体滑坡和道路破损,部队无法前进。为了尽快到达灾区,他们不顾危险,乘冲锋舟沿峨江向汶川方向开进。5月13日,震后第一天,大雨滂沱。6时30分,阿坝森林支队李林副支队长,即带领松潘大队100余名官兵,从驻地川主寺镇出发,沿峨江南下,奔赴受灾严重的茂县;9时40分,四川森林总队总队机关和直属成都大队、教导队160名官兵,在副总队长赵峰的带领下,赴都江堰抢险救灾;12时40分,阿坝森林支队马尔康大队150名官兵,在副政委邓陆军、参谋长王世烈的带领下,向理县方向开进。当晚,森林指挥部和四川森林联合指挥所成员抵达都江堰灾区;在漆黑的城区中,他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楼房坍塌危险,勘查现场,指导营救,研究制订救援方案。

14日凌晨2时30分,森林指挥部前线指挥部与四川森林总队前线指挥部联合召开作战会议,对抢险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区分任务,调整。

5月14日上午10时,四川森林总队机关、警勤中队100名官兵在总队副政委唐映慧带领下,奔赴都江堰;凉山森林支队150名官兵从西昌出发,以摩托化方式沿108国道,奔袭457公里,向都江堰开进;攀枝花森林支队150名官兵,从攀枝花向灾区开进。地震发生时,森林指挥部机要干部集训班的36名学员正在四川森林总队教导队参加集训,也在14日由成都向都江堰方向开进。

至5月15日,抵达重灾区一线直接参与抢险救援的森林官兵已达1047名,出动车辆80多辆,全部投入都江堰、汶川、茂县、理县等重灾区,整个森林部队共投入2000余名官兵进行抗震救灾。

阿坝森林支队马尔康大队一中队官兵,在教导员唐映旭带领下在理县通化乡搜救;二中队官兵在中队长代亚杰带领下,在理县毕棚沟搜救;二中队指导员陶应玖带部分官兵在理县朴溪水乡搜救。

就近就地救人的信息,通过军用电台、海事卫星甚至手机短信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方式,不断从奔赴灾区的各路救援大军中传出。“都江堰市外北街190号,坍塌的中国水电十局职工家属楼,援救一位被埋在废墟中的大娘。”正在都江堰成都大学医护分院执行搜救任务的总队副总队长赵峰得到地方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命令。

人命关天。赵峰随即派出由教导队副队长王新兵带领的20名突击队员,火速赶往现场。官兵们在滂沱的大雨中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第二天中午10时20分,将这位被困44小时的大娘从废墟中救出,使其脱离生命危险。14日,顺峨江而下救援茂县的松潘森林大队,遭遇前所未有的山体滑坡和道路垮塌,官兵一边开辟道路,一边营救被困在路途上的中外游客。

14日18时,880名森林官兵已经投入到都江堰和汶川两个重灾区参与抢险救灾,1200名官兵就近就地执行自救、互救和维护社会秩序任务。15日,32名英、美、法等国游客,被卧龙森林中队官兵从卧龙景区成功营救护送上直升机,离开重灾区。5月15日18时,四川森林总队参战官兵在汉川、茂县、理县、都江堰市区等4个重灾区,分8个梯队展开救援行动,已经从废墟中救出群众49人,疏散转移人民群众和景区游客5000余人;运送各类物资600多吨;向驻地群众赠送帐篷50顶,捐赠人民币6万元。

黄金部队昼夜鏖战争分夺秒

武警黄金部队是一支以承担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和护矿、生产为主要任务的专业部队。地震发生后,黄金三总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投入抗震救灾战斗中。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大湾村五组一栋四层民用旅馆轰然坍塌,20余名午休中的旅客顷刻间被断梁瓦砾掩埋,急需救援。接到求救电话后,三支队集结第一梯队40多名官兵,出动10台车辆,火速赶赴出事地点。眼前的景象让救援官兵震惊了:一片死寂的气息中,旅馆化为乌有,地面垒起废墟,上吨重的楼板错落叠压,尖利的钢筋在外,破乱的电线、家具随处可见,瓦砾碎片不时坠落,残留的残垣断壁也已裂缝斑斑,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时间紧迫,救援刻不容缓。由于不确定被掩埋者的具置,使用大型机械装备很可能再次伤及幸存者,副总队长杨增华果断下令:加快速度,降低力度。官兵们有的用铁锹铲、有的用钢钎撬、有的用麻绳拽,更多的是用双手刨,许多人的手磨破了,鲜血直流,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此时,天空下起了大雨,雨水模糊了人们的视线,气温也越来越低,但没有一人退缩不前,在余震接连不断的废墟中,大家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

每次微小动静的发现、每个微弱声音的传出,都会激起官兵们阵阵激动。“别紧张,保持体力,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坚持住,再忍耐一会,好吗?”官兵们不停给幸存者打气。在旅馆楼梯间外,一面巨大的墙体斜倚在掉落的水泥板上,狭小的空间内一名年轻男子生命已危在旦夕。踩着随时可能倒塌的墙体,避开锋利得可划破皮肉的钢筋,总队警通勤务中队排长韩建庆艰难地靠近被困者。伤者左脚被沉重的石块和杂物死死压住了,残缺的预制板凌乱地横挂在他头顶,无论怎么使劲都拽不出来。“排长,让我试试!”入伍前曾在工地上当过临时工的刘斌,凭借经验迅速找来一只大号老虎钳,冒着危险,只身钻进狭窄的洞中,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夹缝。雨水和豆大的汗珠流淌在一起,这些他全然不顾,咬紧牙根狠劲地一次次扭动钳子,将预制板中间的钢筋根根拧断。终于,断成两半的预制板被挪开,直接压在伤者腿上的杂物也顺利被清理完。当刘斌从洞里爬出时,后背的衣服已被划破,一道长长的血痕清晰可见。接着,副参谋长周纵,战士梁滔、黄永超纵身跳下,第一时间将伤者抬出陷坑。这是一名二十六七岁的司机,他用满是尘土的手轻轻拽了一下身旁的战士,艰难地挤出两个字:“谢谢。”看着被成功解救的司机,大伙儿长吁了一口气。

在严峻的灾情面前,哪怕早一分一秒,都能够减少一分损失和伤亡,早一刻清理废墟,被埋群众就多一份生还希望;多一份力量,被困群众就会得到更多救助。十二支队警通中队中队长彭福林,脚趾被钢钉刺伤,轻伤不下火线;总队警通勤务中队班长王志强,接受任务时,仍然打着点滴,听到紧急情况,二话没说拔掉针头就加入抗灾行列;刚入伍的新战士陈世伟,看着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遗体,忍不住呕吐、呜咽,一阵撕心裂肺后,又奋勇抬起担架。13日上午,总队增派第二梯队40余人快速赶赴现场,与连续作战一整夜的第一梯队会合。 一个,两个……幸存者不断被救出。此时,已是深夜11点,夜色浓黑,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时间离地震发生已经快30小时,官兵们在加快清理的同时,大声呼唤被困群众。“有没有人,我们救你们来了!”就在一切像要戛然而止的时候,一个柔弱的声息从缝隙中隐隐传来:“救救我!”“快,还有人!”官兵们的心再次提到嗓子眼。他们忘却了疲惫,忘记了流血的十指,再一次深入废墟中仔细勘查险情。在搬开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后,发现原来在房屋间隔处最底层,门口顶梁折断掉下时与预制板形成一个狭小空间,多亏这个空间,给予一被困女孩一线生的希望。此时,门框松动的墙体摇摇欲坠,受困者随时可能再次遭受致命一击。“必须绝对保证被埋者的安全!”一块,两块……官兵们小心翼翼地挪动压在女孩身上的石块,当最后一块石块被移开后,被困废墟长达33个小时的女孩终于从“死神”掌中挣脱。5月13日23点30分,废墟被清理完毕。奋战了两天一夜的90余名黄金部队官兵成功地将23名被掩埋的群众全部救出,其中9名得以生还。他们顾不上休息一下,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的救援中。

水电部队生死救援屡创奇迹

武警水电部队是一支承担国家重大水电工程项目、大江大河治理和重点部位防洪抢险任务的专业技术部队。发生大地震后,水电三总队派出精干官兵662名,调动大型机械设备54台套,组成专业化抢险救灾队伍,分赴四川德阳市什邡、汶川、都江堰等重灾区展开抢险救灾。在通讯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灾区情况还不明确,抢险救灾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三总队领导就迅速组织部队赶赴距离震中较近的德阳市灾区救灾,在倒塌的德阳蓥华中学废墟中,先后救出13名幸存学生,在什邡渝氏中学废墟中成功营救2名幸存者。

由于受地震破坏,几条公路被毁,数万名群众被困灾区,水电三总队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几条道路的抢修抢建任务。5月14日12时30分,支队长王永平率部赶赴紫坪埔镇道路抢修现场。8米宽的盘山公路一半以上的道路已塌陷,崎岖难行,当队伍到达紫坪埔水库大坝时,一个400多立方的塌方体掩埋了整个路面,部队立即投入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开始清整塌方处。下午3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第一个塌方体被清除。可部队推进不到1公里,前方道路又被4块重达30余吨的巨大落石阻拦,抢险官兵一边疏散数千名上山寻找亲人和下山投亲的群众,一边联合某工兵团实施爆破,顺利通过了第二道难关。接着,部队从紫坪埔水库大坝前行2公里多,穿过龙池隧洞后,再遇一个8000多立方的塌方体,而且因山体破碎,塌方还在持续。虽然不时有落石从山上滚落,但官兵们还是紧急投入战斗,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的巨大轰鸣声在深夜里回荡。巨大的塌方体异常湿滑,装载机遇到大石块就被顶得打滑,而路的另一侧就是悬崖峭壁,难度和危险性都很大。支队长王永平带着技术人员冒着随时发生塌方的危险到前方探路,发现在距龙池仅2公里远的地方,又一个巨大的塌方体已经把整个路基摧毁,塌方体约有30万立方,如果按原定的计划,清除这个塌方体至少要半个月。怎么办?王支队长带着技术人员冒险绕过这个塌方体,艰难地徒步行至龙池乡了解情况。从当地群众那里得知,就在塌方体附近有一条一米多宽的人行小道,王支队长立即决定,重新开路,把这条只能步行的小道,拓宽成一条5.6米宽能够让抢救设备通过的生命线。15日凌晨4时30分,经过34名官兵1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从紫坪埔镇到龙池乡的救灾专线胜利抢通。接着,水电部队又组成3支道路抢修抢建突击队分赴成都通往汶川方向的317国道,执行开辟救灾道路的新任务。

修建在半山腰上、蜿蜒曲折的317国道所处的邛崃山脉,属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带和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年轻,山体破碎,极易塌方。由于余震不断,不时有巨石从山上滚落,七八米宽的道路已被塌方掩埋,有的地方震开的裂缝有2米宽,连步行都无法通过,加上高山悬崖,大雨如注,给抢通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官兵们一边爬上山坡处理险情,一边用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清除塌方,一块块二三十吨重的巨石被官兵推下山崖,数千方的滑坡体被一铲一铲地清除,抢险部队开始一米一米地艰难推进。40多个小时过去了,官兵们没能喝上一口热汤,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终于在14日9时30分抢通47公里的救灾专线到达理县。

汶川大地震使千米之高的唐家山从山顶开始滑坡,沙石狂泻而下,迅速将渝河堵塞,形成了一个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的堰塞湖。这是汶川大地震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堰塞湖又称“悬湖”,是地震后引起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因为山体垮塌形成的堤坝土质松软,堰塞湖决堤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再遇到下雨,堰塞湖面积就会不断扩大,最终会导致湖中蓄积的水压过大而溃决,酿成极大的灾难。据史料记载,1786年康定大地震,1933年叠溪大地震,均发生过堰塞湖溃坝的惨剧,造成的死亡人数数倍于地震直接死亡人数。

由特大地震引发山体高速滑坡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结构复杂,多是极不稳定的散粒体。当堰塞湖水位涨至752米、库容超过3亿立方米时,因湖水漫堤造成全溃坝的可能性高达93%。届时,绵阳130万群众将直接面临灭顶之灾。即使是出现二分之一溃坝、三分之一溃坝,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群众也高达百万之众。

一定要把唐家山溃坝的风险控制在三分之一之内,保证人民群众无一伤亡。这是党和政府交给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人员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水利部调集全国水利专家,要求赶在汛期之前确定并实施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各种方案。

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拍板决定:在坝体右侧垭口的软硬结合处开挖一条泄流槽,槽口下切深度按低、中、高方案分别为5米、7米、10米,从742米高程处开始泄流。按此方案泄洪,即使出现溃坝,下游淹没区受影响的群众可减少至20万人。此后,武警水电部队和各方抢险人员倾全力按此方案施工。

接到任务后,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一心,众志成城。经过6个昼夜的不停挖掘,一条长475米、宽50米、深13米的引流渠出现在堰塞体上,提前5天超额完成抢险任务:开挖13.55万方,超挖3.55万方,上游开挖到740高程,超挖了2米,下游开挖到739高程,超挖了1米。5月31日,会战唐家山的官兵奉命撤出。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汇流不明显,湖水增加,随时都有垮坝的危险。面对险情,水电一总队抢险突击队再一次临危受命。从6月7日起,所有设备和人员进入阵地,官兵们争分夺秒地开挖泄水渠。 6月10日清晨,水电一总队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突击队员们惊讶地发现,9日晚上沿着自己日夜挖成的引流渠下泄的堰塞湖水一夜之间已经变得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壮观:积蓄了20多天的堰塞湖水,咆哮如雷,顺道而去!

10时,唐家山堰塞湖上游水位回落到740米以下。随着湖水的快速下泄,堰塞湖水位不断下降,高悬在数百万绵阳百姓头顶的利剑也随之缓缓落下。

艰难险阻挡不住交通部队的进军步伐

武警交通部队是一支以国家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公路维护保通为中心的工程技术队伍。汶川地震造成国道213线都江堰通往汶川公路多处中断,导致救援部队和救援物资无法运送。交通部队一总队立即召开常委会,决定从就近的四川、重庆、、青海地区抽调大型机械抢修公路。13日中午,一支由一总队抽调人员组成的突击队挺进都江堰紫坪铺,担负交通管制任务。15日上午9时55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赶到抢通现场说:“时间紧迫,抢通任务交给交通部队,我了解你们,相信你们!”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殊死较量,在与灾难的搏斗中,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武警前进的步伐,“谁英雄,谁好汉,抢通工地试试看”“坚决完成任务!”的豪言壮语不时从抢通现场上传来,只见军旗猎猎、彩旗招展,各种机械穿梭往来,井然有序,到处是一派欲与灾害搏斗到底的壮观场景。指挥员的口令声、安全员的口哨声,此起彼伏;挖掘机、推土机,机声轰鸣;钢钎、铁锹与顽石碰撞发出的“叮叮咚咚”声响,构成了拓路者雄浑的“交响曲”。

从紫坪铺至映秀镇的40多公里山路,崎岖坎坷,山体滑坡严重,上有悬石,下为悬崖。面对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发生塌方的险情,突击队队长吕召钦心急如焚,他习惯性地眼睛微闭,少顷,只见他双目猛睁,目光炯炯,右手臂向空中有力地一挥:“温进忠、周奇,你俩开挖掘机,跟我上,其余人员随后!”正在施工的机械阵阵发烫,由于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使每台机械的操作室都成了“蒸笼”。专心操作机械的官兵们,豌豆般大小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滚落。矿泉水、冷开水一个劲儿地朝肚子里灌,可喝进的水马上就从体表渗了出来。汗水浸透了军服,不一会,又被“蒸笼”蒸干。衣服就这样汗透又蒸干,蒸干又汗透,每个人的衣服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盐碱。

16日上午,官兵们用了20个小时,成功到达汶川县第一镇――漩口。“向重灾区映秀挺进”的命令下达后,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开始进入攻坚阶段。17日上午10时,在距离映秀镇仅3公里的地方,一条长达2公里的塌方区犹如一只拦路虎,横亘在官兵们面前,此时余震更为明显,飞石像流星雨般不停掉下,山体不时发生滑坡。

为了预防不测,现场总指挥部决定先开辟一条简易的安全撤离便道。而要在坡度达70度的半山腰上开辟一条2公里长的便道,这可不是一块好啃的硬骨头,把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呢?现场总指挥部的几位领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安满福,任务非他莫属!

于是,老安率领自己的队伍,带上一台推土霸王D85、一台140上了半山腰。他在一会儿雨、一会儿烈日炎炎的天气下,一遍遍打着手势、指挥若定:“向左,向右,倒,前进……”随着操作手一脚脚油门,一条条沟壑被填平,一块块巨石被推走。经过7个小时的苦战,到下午5时许,通往映秀镇的便道顺利开通。

每一次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特殊的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出一批批英雄儿女。

推土机手龚成强,这个曾参加过易贡抢险的二等功臣,技术精湛。13日,正在青藏公路整治改建现场的他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奔赴抢通一线,参加抢险施工。小伙子开着部队新购置的推土霸王――D85,尽管已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却依然精气神十足。连续不停的施工,使崭新的推土机铲刀都被磨得锋利起来,抢通道路的里程在逐渐上升。参加抢通的队伍中,每台机械上都挂着一面红旗,每一名官兵胸前都佩戴着一枚长10厘米、宽6厘米,红底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交通第一总队。这旗子、这牌子代表着交通部队,代表着武警部队,代表着人民子弟兵。

目前,该部200余名抢险突击队官兵依然奋战在抢通一线,帮助灾区群众在相对安全地带平整避险场地,清理地震受损危房和倒塌房屋的废墟。

18日下午3时,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上将来到都汶路亲切看望、慰问和鼓励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交通部队官兵,他动情地说:“事实证明,你们是立了大功的,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本文参考了程莹 樊毫军 张云生李传永 孙娟 杨吉庆 史志强 翟平国 徐勇 张涛报道材料,在此感谢)

上一篇:陈独秀与吴越 下一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