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人生 第32期

时间:2022-10-05 08:30:22

主持人语: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我国当代有一位极富思想的哲学家、作家。他的散文文风活泼,他常化艰深为平易,他在多数作品中摆脱了学术的艰涩,并加入鲜活的生活场景,如细雨滋润万物一样。散文又不乏艺术的新奇,文章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能了解的真实感悟。这人便是作家周国平。

他的小品文经常被选入中考试卷中,如2010年佛山《交往的质量》,扬州《忘记玄奘是可悲的》;2011年益阳市选用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济宁市选用了《论真性情》……

选文一

儿童大师

文/周国平

我从啾啾身上清楚地看到,幼儿期是语言能力的高峰,幼儿不但讲究表达的准确,而且擅长表达的生动。

看见一个小男孩把刚买的玩具弄坏了,她评论道:“任何一个小男孩的玩具都是悲惨的。”(6岁)

吃猕猴桃,她说:“我一看见猕猴桃,嘴里就酸。”喝可乐,她说:“可乐冒小泡泡,我的眼睛就想哭。”

她说脚痒,我问她是哪儿,她自己已经挠过,告诉我:“把痒劲挠掉了。”(3岁)

咳嗽,吃的药里有双黄连口服液,味极苦,但她每日三次都喝了。有一天她吐真言:“我苦得都发抖了。”

她不喜欢吃果仁巧克力,解释说:“我不喜欢硬的和软的在一起,我喜欢硬的和硬的在一起,软的和软的在一起。”(4岁)

她和妈妈以标准姿势接吻,然后议论道:“接吻太整齐了,感觉就像自己跟自己接吻。”(5岁)

她说:“晒过的被子一个味,都是太阳味。没晒时是各人自己的味,我的没晒也是太阳味。”(6岁)

为了让她好好吃饭,每天只准她在临睡前喝一次牛奶。一天中午,她要喝牛奶,妈妈妥协了,我表示不满。她对我解释道:“我脑子里只有牛奶,没有水,一点就点到了牛奶。”“点”是指用鼠标点击。 她问妈妈:“《猫和老鼠》里老鼠躺在沙滩上唱的那首歌,你会吗?”妈妈说不会。她接着说:“你听听我心里,我心里会唱,嘴里唱不出来。可是你听不见我心里。”

在车里,她很困了,我问她一个什么问题,她不答,我再问,她说:“我什么也说不了,现在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3岁)

她告诉妈妈:“有时候我想醒来,可是还特别困,觉得自己睁开了眼睛,可是看见的仍然是我的梦。”(4岁)

她谈看《视觉游戏》的感觉:“开始没有看出来,后来我体验到了

幻觉。”

夜晚,她睡不着,向妈妈诉说:“我脑袋里面乱七八糟的,像刚吃完饭还没有收拾的桌子,黑糊糊的,像缠成一团的乱毛线。”妈妈用两个成语概括:杯盘狼藉,心乱如麻。

晚上,她躺在床上,很困了,向我诉说:“朝右睡,看见噩梦,朝左睡,看见笑话,都睡不着。”(6岁)

(选自《意林》2011年第10期)

赏析:小啾啾的语言幽默形象,令人忍俊不禁。用作者的话说,堪称语言大师!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许多生活语言的小细节,被作者描绘得具体生动。在本文中我们要借鉴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可爱智趣特性,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父亲的那种真挚强烈的父爱。

选文二

直面苦难

文\周国平

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机会和材料的。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夸大痛苦,甚至伪造痛苦。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

望着四周依然欢快地生活着的人们,我对自己说:人类个体之间痛苦的不相通也许正是人类总体仍然快乐的前提。那么,一个人的灾难对于亲近或不亲近的人们的生活几乎不发生任何影响,这就对了。

幸运者对别人的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侥幸:幸亏遭灾的不是我!

不幸者对别人的幸运或者羡慕,或者冷淡,但是,比两者更强烈的也许是委屈:为何遭灾的偏偏是我?

不幸者需要同伴。当我们独自受难时,我们会感到不能忍受命运的不公正甚至于不能忍受苦难的命运本身。相反,受难者人数的增加仿佛减轻了不公正的程度。我们对于个别人死于非命总是惋叹良久,对于成批杀人的战争却往往无动于衷。仔细分析起来,同病相怜的实质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为自己的安慰,以及幸灾乐祸,这当然是愚蠢的。不过,无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权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发生动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低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则会把人击碎。

我的智慧是把痛苦当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担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会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11期,有删节)

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理解“然而,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一句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

选文三

论真实

文/周国平

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真实。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的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的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 纯洁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实。真实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涂。可是郑板桥说:“难得糊涂。”还是太纯洁了。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质朴最不容易受骗,连成功也骗不了它。

“以真诚换取真诚!”——可是,这么一换,双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诚了吗?刻意求真实者还是太关注自己的形象,已获真实者只是活得自在罢了。 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不过,首先一个人内心生活的隐秘性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受到尊重的,因为隐秘性是内心生活的真实性的保障,从而也是它存在的保障,内心生活一旦不真实就不再是内心生活了。

天赋,才能,眼光,魄力,这一切都还不是伟大,必须加上真实,才成其伟大。真实是一切伟人的共同特征,它源自对人性的真切了解,并由此产生一种面对自己、面对他人的诚实和坦然。

精神上的伟人必定是坦诚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也足够自尊,不屑于用做秀、演戏、不懂装懂来贬低自己。

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

在不能说真话时,宁愿不说话,也不要说假话。

必须说假话的场合是极其稀少的。

不能说真话而说真话,蠢。不必说假话而说假话,也蠢。

如果不说话也不能呢?那就说真话吧,因为归根到底并不存在绝对不能说真话的情况,只要你敢于承担其后果。

撒谎是容易的,带着这谎活下去却是麻烦事,从此你成了它的奴隶,为了圆这个谎,你不得不撒更多的也许违背你的心愿且对你有害的谎。(选自“周国平博客”)

赏析:这篇文章作者首段提出论点“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真实”,然后作者纵横捭阖,从各方面来论证人的真实的重要性,人怎样才能做到真实,说真话,做到真诚待人?英国的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一个对人对己都真实的人,他必是一个真诚的人。真实对待自己,坦诚对待他人,是作者在字里行间传达出真挚的写作意图,与人交往、与社会沟通等惟其如此,方显“真”之可贵。

《祖国炊烟》

1.小时候,炊烟是母亲的呼唤;离开村庄后,我就成了炊烟,炊烟就成了思念。

2.两处。东北的炊烟,特点是温暖;江南的炊烟,特点是温情。

四版

《直面苦难》

1.人要直面苦难,承受苦难。

2.夸大伪造的痛苦是

可以用无数语言来表达的,然而真正的痛苦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而是用身心体验的。

3.比喻论证 把承受苦难获得的精神价值比做财富,生动形象地论证直面苦难的作用。

上一篇:采薇女孩:绝不让命运扼住咽喉 下一篇:那朵鲜花 都朝太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