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校 以师生发展为本 质量立校 办人民满意学校

时间:2022-10-05 07:46:35

科学治校 以师生发展为本 质量立校 办人民满意学校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前身是郴州官立学堂,由时任郴州牧的金镜蓉先生牵头创办。学校是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历史潮流中应运而生的。百年间,不管校名如何变更,校址如何迁徙,从诞生之日起,学校便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百年沧桑,薪火相传,学校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郴州一中人的光荣与梦想。反思和回顾这两年学校走过的路,看到学校的进步、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成长,我们是颇感欣慰的。两年来,我们郴州一中在做事,能做事,也确实做成了一些事。本文将就我校近两年来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

一、明确办学思想和奋斗目标,找准学校定位

思路清,则方向明。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这届班子是在学校比较困难的时候诚惶诚恐地上任的。上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在此学校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能头脑“发热”,期望一蹴而就,也不能明哲保身,畏缩不前。由此,我们较快地明确了工作原则和工作思路,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重塑一中教育品牌”为奋斗目标,坚持走“科学治校、民主兴校、务实强校和质量立校”的办学之路,凝心聚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力争使学校尽快走出困境,使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办学思路中所谓科学治校,就是学校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按教育规律办学。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为学生奠定发展的根基,这应该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谓民主兴校,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强调民主程序,强调制度管人,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决策权。所谓务实强校,就是实事求是不吹嘘、朴朴实实不作秀、循序渐进不乱来,推行的措施做到符合校情,可操作、可执行,学校管理从最基础抓起。所谓质量立校,就是认认真真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把它作为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最基本要求。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早在1959年就被评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后又被评定为“湖南省实验中学”、“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校承载着近500万郴州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我们一直把“培养合格的公民,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强大的精英人才”三个层次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总而言之,就是要给每一位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天空,最大限度发展其潜能,最终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走“合格+特长”的路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学校为自己设定了“市内引领、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宏伟目标,这是我校教育目标的定位,也是我们这所百年老校的神圣使命。

二、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明确办学思路,找准定位后,接下来就是练基本功的问题了。如何实现育人的目标?我们的思路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恪守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教学优良传统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学校的个性化与特色化。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校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

一方面,聚焦课堂,坚持教学中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的要求。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肯定不是好校长;质量不高的学校,肯定不是好学校。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环节。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重点在课堂教学,难点也在课堂教学,希望更在课堂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课堂“四重”要求,即重基础、重能力、重学生、重创新。当然,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只给思想,不给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自由灵动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

另一方面,精研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与时俱进,把握重点。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直奉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指挥棒依旧存在。考上大学不是决定一个学生成败的唯一标准,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尽最大努力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的形式和题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学校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与时俱进,精研高考。通过研究,我们基本把握住了近年的高考基本趋势。未来的高考和新课程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对新课程相关理念的落实会越来越到位;总体难度适当降低,答题规范性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备课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和加强近几年新增的内容、与时展紧密结合的内容、教材中的知识支撑点、与大学关系密切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考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大胆放手让学生做自己该做的事,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尽可能给优秀学生留足独立思考和归纳整理的时间与空间。

近年来,我校一直积极推进高中新课改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2010届高考,二批以上上线563人,上线人数、上线率位居郴州市第一,在全省同级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11届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725人,全市理科前10名中我校占6人,整体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

三、构建多元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是文化场所,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对于人的影响,犹如阳光、空气作用于植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文化的产物。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使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而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又会最终促成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因此,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使命。

多样化发展的学校,必须要有多元立体的校园文化做支撑。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精髓,是深层次的办学特色,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我校从以下十个方面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即铸就生机蓬勃的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校园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重视隐性环境建设,不断增厚学校的文化底蕴;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创设立体育人渠道,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重视学校形象塑造,扩大学校影响;重视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营造班级文化,优化育人环境;重视体艺活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美化绿化校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围绕上述十个方面,我们美化绿化校园,建设校园电视台,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建设诗词长廊,开展演讲赛、辩论赛、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它的价值和意义是长远的、深刻的,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推手,它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气质形成的无形后盾,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人的独特性决定了教育的丰富多彩,这正是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目前,学校面临许多挑战,可谓任重道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扎实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为学生奠定发展的根基,着力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丰富“百年一中”的教育品牌内涵,我们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历史学科如何实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八步四环节”创建生态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