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五个方面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时间:2022-10-05 06:47:49

注重五个方面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摘 要】新课程中教学目标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教学体现的是学生的学;行为动词是指学生做什么,从这两个要素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怎么做是一堂课的核心。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文章意在反思教学行为,唤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视。

【关键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才会活跃,才会敢于提问。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允许学生质疑时出错、改正、保留意见,如此激励学生研讨交流。在学习中,学生不论问及什么问题,大问题也可,小问题也罢,“不着边”的问题也行,老师都应给学生满意的回答或精神上的鼓励,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的自信心,不应简单的加以否定或置之不理,甚至批评,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平时让学生树立起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孩子的观念,使他们在发问中肯定自己,展现自己,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鼓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敢于质疑,使其逐渐养成不懂就问,不会就问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使学生敢于问

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些知识不理解,也不知疑点在哪里,这时不妨师生互换“角色”,老师质疑,学生释疑。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学会寻找疑点的方法。如:学生学习完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没有”。老师接着说:“我提几个问题,你们帮我解答下好吗?”“为什么分子、分母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学生能回答更好,不能回答时,老师说:“同学们,这就是疑点所在,也是你们质疑之处。在学习上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

三、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于发问

“授之鱼,不如教人以渔。”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

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教案,创设质疑情境,使疑点显现,便于学生质疑问难。如在讲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发给他们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让学生实验,看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或圆柱是圆锥体积的几倍),并把实验结果报上来。当三组实验完毕,报上结果时,学生的疑问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我们组的结论怎么和另外两组的结论不一样?……我们组的圆锥体积怎么不等于圆柱的1/3?”“具备什么条件才易找出圆锥和圆柱的关系?”生疑,必质疑。

四、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于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五、质疑要适时、适度,把握好质疑的度

质疑一般这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在讲新课前学生一般都要进行预习。预习不等于浏览,应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疑点去探求。如:预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一节内容时,应带着:“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多类型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一样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否借助于平行四边形进行?”的疑问去预习,增加预习效果。课中,即:新课传授时,对老师的讲解、演示、总结,在心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搞清知识的衔接点.新旧知识相似点,加以比较。不懂之处,不明知理,质疑问难,让老师答疑释惑。课后,对书本例题、习题的解法提出质疑: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实验证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正是让教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保证质难问题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作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总之,“疑”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是增长智慧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启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参考文献

[1] 曹蔚.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J].才智,2009 (36).

[2] 王亚萍.数学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1).

上一篇: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初探 下一篇:试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