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5 06:26:50

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辣椒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发病因素等,并提出了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辣椒疫病;发病规律;综防技术

辣椒疫病俗称黑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露地辣椒(包括制种辣椒)和设施辣椒栽培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成为影响九江市庐山区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给农民在辣椒生产中提供科学指导,笔者就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症状

该病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各个部位均可受害,具体表现症状如下:苗期发病,茎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有的茎基部出现褐色,幼苗枯萎死亡;根部受害,毛根开始变黄后成褐色腐烂,侧根变褐整株枯死;主茎和枝条染病,病部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茎秆扩展的褐色病斑,病部以上枝条迅速萎蔫;果实染病,多从果蒂开始,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黑色僵果;叶片染病,多表现在叶边缘,为水浸状,易脱落。主要染病部位和症状在茎基部。

2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最高在,38℃,最低8℃,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大雨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尤其近地面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1代。

3 发病因素

3.1 轮作与栽培方式

粮菜轮作田间发病较轻,重茬或茄科蔬菜连作套种发病重。高垄地膜栽培发病轻,平膜和高密度露地撒播田因排水不畅,田间湿度过大而发病重。

3.2 温湿度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当旬平均气温在20℃左右,突遇大雨或旬平均降雨量在40mm以上,辣椒疫病即可暴发;当旬平均气温22℃以上,田间湿度在80%以上,辣椒封垄郁闭时,辣椒疫病便可迅速蔓延。

3.3 灌水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灌水方式、灌水量、灌水时间是诱发辣椒疫病的主要因素。单水口、大水漫灌,极易暴发流行;多水口,不上垄小水浅灌,发病轻;午间高温灌水发病重于早、晚灌水;雨前、雨后和久旱猛灌大水发病重。

3.4 品种抗病性

一般线椒类抗病性较好,甜椒类抗性差,发病重。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生态控制技术

4.1.1 种植抗耐病品种。由于杀菌剂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险性愈来愈强,加之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一旦地上部分出现发病症状,再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已很难达到防治效果。种植抗病品种是解决辣椒疫病最有效又安全的措施。我国已选育和筛选出了一批抗辣椒疫病的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湘研1号、湘研4号、湘研5号等系列以及21号牛角椒、朝天椒、早丰1号、光皮椒、窑嘴大辣椒等,可根据各地地理环境和具体需要选种合适品种。

4.1.2 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焚烧或深埋,严禁随意丢弃,以减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

4.1.3 合理轮作倒茬。辣椒疫病属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因此轮作倒茬是减少病源的主要措施。避免重茬和与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豆类作物套种。

4.1.4 嫁接育苗。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对辣椒免疫或高度抗性的品种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嫁接育苗一定要先做小面积试验,确定砧木对辣椒品质无不良影响或嫁接后产量和品质有所改善时,再做大面积种植。

4.1.5 合理肥水。在辣椒种植过程中,应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含芽孢杆菌的生物肥,叶面喷施高美施等叶面肥,对促进辣椒旺盛生长,预防旱衰,减轻病害发生,具有极其明显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灌水要及时适当,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部发展,结果期要勤浇水。灌水应采用小水沟灌,杜绝大水漫灌,以多水口、不上垄为原则,避免病原菌从发病区向未发病区传播。

4.2 药荆防治

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一旦发病极难控制,因此要力争在发病前期进行预防。

4.2.1 种子处理。用10%福尔马林液浸种30分钟,药液浸过种子5-10cm为宜,捞出漂洗、催芽、播种。

4.2.2 苗床处理。苗床消毒,用58%甲霜灵猛锌或69%安克猛锌可湿性粉剂8-10 g/m2,拌细土4~5 kg。在苗床浇足底水的前提下,取1/3的药土撒在床面上,播种后再将2/3药土覆上;或用甘肃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4%疫病灵颗粒剂30-40g/m2,在播种或出苗(3片真叶)后,均匀撒于床面,避免苗期该病危害。

4.2.3 栽植后喷雾和灌根。在植株发病初期,用41%乙蒜素1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500倍液、72.2%普力克水液6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和灌根并用,防治效果明显。

(收稿:2012-11—02)

上一篇:十堰市幼龄核桃园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合欢桔萎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