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

时间:2022-06-18 01:19:14

【前言】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生态园林的主要特征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园林,除了具有传统园林所具备的特点外,还具备以下传统园林所不具备的特点。 2.1 生物多样性 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生物多样性。因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会对以下因素产生重要影响,如物种的数量,分...

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起源、概念、主要特征、建设原则和主要类型。

关键词:生态园林;概念;主要特征;建设原则;主要类型

生态园林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园林模式,代表着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为目的,发挥绿化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等综合的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生态园林的起源和概念

生态园林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其主旨是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特征,最初的实例是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蒂洛和园艺师派克斯按造园师斯普林洛的设计,在海尔勒姆附近的布罗门代尔的土地上建设的一座自然景观园林。其后生物学家们从保护生物物种的角度出发,开始主张和发展生态园林的观点。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将多种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应用,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构建层次合理、功能全面、新型、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该植物群落高度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全面综合的功能,符合生态学要求,具有地域风格,设计上有高的艺术性,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是一个优美、舒适、和谐和富有生命力的绿色生态环境。

2 生态园林的主要特征

生态园林不同于传统园林,除了具有传统园林所具备的特点外,还具备以下传统园林所不具备的特点。

2.1 生物多样性

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生物多样性。因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会对以下因素产生重要影响,如物种的数量,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系统的动态特点,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在一个稳定群落中,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要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样对于资源的利用才会由直接竞争转变为更为合理的互补利用。从另一方面讲:“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所以具有丰富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丰富物种多样性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同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为生态园林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园林景观和功能。

2.2 公共性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城市上形成一个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同时生态园林所产生的净化空气、固碳作用、调节气温、增加湿度、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降尘、美化环境、休闲游憩等一系列综合功能,并不是单对某人提供的,而是面向居住在城市中的所有居民。每一个人对生态园林功能的使用都是平等的。所以说生态园林具有社会公共物品的性质。

2.3 调节性

生态园林可有效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综合效益。植物群落可有效地净化城市大气,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可有效地改善和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2.4 整体性

生态园林打破了传统园林概念的局限,在涵盖内容上超过了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传统观念,涉及到单位绿化、各种附属绿地、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植物群落。生态园林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绿地系统建设,其目标是改善城市大的生态环境。其建设是形成“点、线、面、网、片”的大体系,使园林绿化脱离原来城市建设的附属地位而形成一个独立体系。

2.5 综合性

生态园林的综合性可从两方面理解,涵盖内容的综合性和功能的综合性。内容方面前面已经说到生态园林打破了传统园林的概念,其涵盖内容更加全面广阔。功能方面,从生态角度看,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一个具有自然调节器功能的子系统,对整个系统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3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3.1 以生态原理指导绿地系统布局

生态园林的建设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区分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在群落构成方面,生态园林建设针对植物品种、观赏性、适应性等特点,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地进行合理配置。在大结构方面,本着让城市生态化的原则,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布局。

3.2 保护园林绿地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自然化的基础。因此生态园林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园林建设首要应保护城市的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修建绿色廊道和憩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板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存环境。

3.3 建立生态园林的群落维持机制

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功能。生态园林建设要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园林建设的事后管理,将末端管理转变为源头管理。这就要求在建设中合理设计种群结构,以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建设中要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和土壤相适应的植物种类,推广乔、灌、草的多层次结构群落,尽量不采用单一树种模式或草坪模式。在规划中科学合理地考虑群落的循环机制,使其达到良性循环,从而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引入群落的生态设计和生态系统管理,调节目标植物与有害生物的动态平衡,实现绿地植物的无公害控制。

3.4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要以为人类谋福利为根本,追求人、园林景观、城市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与园林中的人工设施、历史文化风情与植物群落的互动共存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4.1 城市居民与生态园林的和谐。在一个城市环境中,人是主宰和享用环境的主体,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以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或和心理的需求为目的。一方面,人们通过在园林绿地中的观赏、游憩、健身、娱乐等活动获得身心放松;另一方面,居民的活动对园林中生态系统的维护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的反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既要满足居民的各种活动对园林空间的需求;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既愿意进入园林绿地中进行活动,又能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达到和谐统一。

3.4.2 人工设施与生态园林的和谐。人工设施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雕塑、小品、服务设施等,生态园林建设要求这些人工设施和园林绿地中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绿色植物作为生态园林的主体,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另一方面应充分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生态园林的功能,让园林景观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3.4.3 历史民俗与生态园林的和谐。园林绿地是保持和塑造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本土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等通过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赋予生态园林地域性和文化性,使本城市的绿地系统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性。同时,许多园林植物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也具有其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4 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4.1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4.2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

4.3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4.4 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是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5 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5 结语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园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优美、绿色的游憩场所,为城市增加绿色景观。生态园林是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统一。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大力加强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

(收稿:2012—11-18)

上一篇:不对称信息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业主索赔管理研... 下一篇:板栗简易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