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行结转分步法费用分配率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05:29:23

摘要:成本计算中的平行结转分步法,本步骤生产费用合计数在广义在产品和最后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直观上不符合“谁收益,谁承担”的成本分配原则。本文详细论述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费用分配率公式,并指出本步骤期初在产品某成本项目费用应是本步骤期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费用以及后续所有步骤期初在产品包含的该步骤该成本项目费用的合计数。

关键词:平行结转分步法 费用分配率 约当产量法

要正确理解并应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关键是正确理解每种方法的公式,公式是成本计算方法的具体体现和应用。成本计算中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将各生产步骤应计入相同产品成本的费用看作是产品成本的“份额”,所有的“份额”平行汇总后,得到完工产品的总成本。该方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和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只平行计算各生产步骤中各成本项目在最终完工产成品成本中的“份额”,简化了成本的核算工作。虽然平行结转法的计算步骤和公式较少,但是体现“份额”理念的计算公式却相对较难理解。这个公式就是各步骤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它直接关系到最后完工产品总成本是否正确。平行结转分步法中本步骤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主要有定额比例法和约当产量法。本文就约当产量法在平行结转法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公式和计算步骤简介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产品成本计算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计算各生产车间应计入产品成本的份额,其中首先计算某步骤月末的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公式为:

也就是说,某步骤完工半成品总产量等于最后步骤产成品耗用该步骤半成品数量加上该步骤月末狭义在产品约当产量,再加上该步骤已完工仍留在半成品库和转入以后各步骤但尚未最后完工的在产品(半成品)数量。

其次是计算某步骤完工半成品的生产总量,计算公式为: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就可确定某步骤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为:

费用分配率=

所以:

平行结转法的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生产产品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求得最后完工产成品总成本,再除以产成品数量,就得到产成品单位成本。

从以上计算公式和步骤可看出,公式(1)、(2)的目的是为得到公式(3)分母的值,公式(3)是公式(4)的基础。因此正确计算费用分配率是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基础和核心。

二、对平行结转分步法费用分配率的直观理解

在第一部分,我们介绍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公式和步骤。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可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具有类似的计算过程,即将各步骤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合计数在期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求得某成本项目的费用分配率,也就是单位产品成本,再用完工产品的数量乘以费用分配率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但是,平行结转分步法在计算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的公式中,分母中在产品约当产量是广义的约当产量,不仅包括该步骤的期末在产品,也包括交给以后步骤尚未最后完工的半成品。也就是说,平行结转分步法是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定义在产品的,只要没有最后完工的产品,都叫做在产品,而逐步结转分步法是站在某个步骤的角度定义在产品,只要完成本步骤的生产,就是完工产品。

平行结转分步法费用分配率公式中的分子是某步骤月初在产品该成本项目和本月发生的该成本项目生产费用的合计数。于是,分配率公式表达的含义是某步骤某成本项目的生产费用合计数从整体企业的角度在广义在产品和最终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是这样分配直观上却与“谁受益,谁承担”的成本核算基本原则相左。既然某步骤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为本步骤在产品和完成本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服务,就只能由该步骤的在产品和半成品承担。

那么会不会存在期末本步骤的在产品和后续步骤的在产品以及最后完工的产成品都得到了本步骤生产服务的情况,如果有,分配率公式就遵循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请看以下数量等式:

从以上等式可看出只有“∑后续各生产步骤期初在产品数”等于零这一种极端情况,分配率表达式才符合上述成本核算原则。除此之外,本步骤某成本项目生产费用分配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后续各生产步骤期初在产品,显然,它们并没有获得本步骤的生产服务。

三、约当产量法下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要解决平行结转分步法费用分配率公式理解上存在的矛盾,先来看看约当产量法下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在约当产量法下,

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公式(单位成本)=

其中:该成本项目费用合计数=该成本项目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该成本项目发生的费用

该公式可从资源消耗分配的角度进行说明。

产品耗用的资源是A单位,价值为B元,则该资源每单位是 元,假设本期没有期初在产品,期末在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M单位,期末完工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N单位,显然M+N=A,每单位完工产品耗用L单位该项资源,是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是期末完工产品数量,该资源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

在下期,期初在产品就是本期期末在产品,假设下期发生的资源耗费是 单位,价值为元,下期末在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单位,完工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单位,显然,将该期初在产品当做在该期生产,就与前述没有期初在产品的情况下求解思路相同,该期期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就是+M,所以,。当然,该项资源费用合计数是元,该资源本期每单位价值为

。如果该期每单位完工产品耗用

单位该项资源, 是该期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是期末完工产品数量,该期该资源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在稳定、有序的生产企业中,一般来讲,

代入该期资源费用分配率,化简为L,与前述没有期初在产品的情况下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相同。

四、平行结转法费用分配率的再理解

有了第二部分的准备,重新理解平行结转法下的费用分配率公式。发明广义在产品概念实际就是将整个企业当做一个大的车间,在这个车间,除最后完工产品,其余当然是未完工的在产品。但与逐步结转分步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这个大车间里,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是在广义在产品和最后完工产品中独立分配的,互不干扰互不关联,各步骤平行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最后再相加。对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费用分配率公式的讨论,仍沿用本文第三部分的思路。

假设企业刚投入生产,各个步骤都没有期初在产品。其中任意一个步骤,该步骤本期投入的某项资源仍为A单位,价值仍为B元,则该资源每单位是 元,留在本步骤的期末在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M单位,期末最后完工产品耗用的本步骤该项资源N单位,该步骤已完工转入后续步骤但未最后完工的在产品或半成品共耗用的本步骤该项资源为Q,显然M+N+Q=A,每单位完工产品耗用L单位本步骤该项资源, 是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是期末完工产品数量, 是已完成本步骤生产但未最后完工的在产品或半成品数量,该资源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到第二期,某个步骤的期初在产品就是该步骤上期末在产品,假设第二期某步骤发生的资源耗费仍是 单位,价值仍为 元,第二期末本步骤在产品耗用的该项资源仍为单位,最后完工产品耗用的本步骤该项资源仍为 单位,该步骤已完工转入后续步骤但未最后完工的在产品或半成品共耗用本步骤该项资源为 单位,因为资源的消耗数量等于资源来源数量,所以, 当然,该步骤该项资源费用合计数是元,该步骤第二

期每单位该资源价值为(。如果该期每单位完工产品耗用该步骤单位该项资源,是第二期末留存在本步骤的在产品约当产量, 是第二期末已经完成该步骤转入后续步骤但未最终完成的在产品(半成品)数量,是第二期末最终完工产品数量,该期本步骤该资源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

由于,代入该期资源费用分配率,化简为 ,同理对于有序稳定生产的企业,,由此 。与前述没有期初在产品的情况下分配率(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相同。

五、结论

从第四部分数学算式很容易看出,要正确理解平行结转分步法费用分配率公式(单位成本),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分子中月初在产品在某步骤某成本项目的成本,它不仅仅是本步骤月初在产品在该成本项目的费用,还包括了后续所有生产步骤月初在产品含有的本步骤该成本项目的费用。也就是说费用分配率中月初在产品某步骤某成本项目费用 ,而非只是 ,否则无法得到 (或L )。由于一些专业书籍对生产步骤中月初在产品成本包括的内容没有特别说明,而逐步结转分步法月初在产品成本就是本步骤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因此容易陷入误区,以为平行结转分步法月初在产品成本仅指本步骤的月初在产品成本,从而不能正确计算成本,也不能正确理解“谁收益,谁承担”的成本核算原则。

参考资料:

[1]鲁亮升.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7-134.149-154.

[2]李炳先,吴希慧.成本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8-14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48-452.464-48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析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及产品 下一篇:浅谈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