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探析

时间:2022-10-05 03:54:06

机械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探析

摘要:机械设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源于其能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制造出优化的机器或机构的过程,因此本文介绍了机械设计原理概述、机械创新设计中的机构创新、机构创新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原理;机构创新设计;应用;案例

设计是把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实践过程。就机械设计而言,它是从给定的合理的目标参数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作出一个所需的优化的机器或机构的过程。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是随着人类无止休的需求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和成熟的。近几十年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机械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方法,使设计质量和速度有很大提高。作为将来的机械工程师十分有必要了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1]。

一、机械设计原理概述

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是关于机械设计本质和设计方法的系统理论,目的在于揭示机械设计过程的本质规律,探索各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南。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现场生产实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天地,它覆盖了所有机械产品的设计及制作过程,对于提高生产率,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机械创新设计中的机构创新

把含有3个构件以上、且不能再进行拆分的闭链机构称为基本机构,其要素是闭链且不可拆分性。基本机构可以直接应用在机械装置中,只有一些简单机械中才包含一个基本机构,如空气压缩机中包含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若干个互不连接、单独工作的基本机构可以组成复杂的机械系统。各基本机构之间进行运动协调设计。各基本机构通过某种连接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复杂的机械系统,这类机械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普遍的[2]。

1.机构的创新设计

机构组成原理:把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可以组成新机构。机构组合原理为创新设计一系列的新机构提供了明确的途径。机构的创新设计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机构的串联组合与创新设计:前一个机构的输出构件与后一个机构的输入构件刚性连接在一起,称之为串联组合。前一个机构称为前置机构,后一个机构称为后置机构。其特征是前置机构和后置机构都是单自由度的机构。(2)机构的并联组合与创新设计:可以将几个单自由度的基本机构的输入构件组合起来,保留单自由度构件的输出运动;可以将几个单自由度机构的输出构件组合起来,保留单自由度构件的输入运动;也可以将几个单自由度基本机构的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分别都组合起来;均称为并行连接。其特征是各基本机构均是单自由度机构。(3)机构的叠加组合与创新设设计:机构叠加组合是指在一个基本机构的可动构件上再安装一个以上基本机构的组合方式。把支撑其它机构的基本机构称为基础机构,安装在基础机构可动构件上面的基本机构称为附加机构[3]。(4)机构的封闭组合与创新设设计:一个两自由度机构中的两个构件用单自由度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由度的机构系统,称为封闭式连接。其特征是基础机构为二自由度机构,附加机构为单自由度机构。

2.基于原机构的再生创新和综合

基于现有装置的再生创新综合,其设计全过程可分如下5步:(1)明确所设计机器的功能要求,并作相关调研;(2)运动链一般化,把原有机构通过抽象化,转化为只含有只含转动副和构件的运动链;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改变自由度、转动副和构件的邻近关系;(3)运动链数综合:通过运动链综合的作用,使原有一般化的转动副和构件综合为新的全部可能的一般化运动链。在综合过程中可以利用拓扑理论和图论的相关理论。(4)运动链再生:就是根据设计要求与约束条件,选取满足条件的一般化的运动链;(5)最后进行机构的结构化设计,得到机械装置的运动简图[4]。

三、机构创新设计的应用

机构创新设计有多方面的应用,以凸轮控制机构的机械设计为例,讲解其应用价值。要求根据机械设计的创新路径和方法,设计一个凸轮控制机构,其能够使一个质量为M,并在规定的路程D中作循环往复运动,并要求比原机构能获得更大的机械效益。

首先应明确机械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果怎样设计能够使凸轮控制机构去驱动连接点P,并获取最大化的机械效益,同时机构的自由度应为1。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忽略次要问题仅关注驱动点P之前的传动机构,它是F=1的凸轮摇杆机构,其对应运动链如图1所示。

其次设计好运动链后,要进行运动链数综合。由于机械设计创新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取较大的机械效益,可以通过增加机构杆件数来满足上述要求,考虑的自由度不能发生变化,增加机构杆件数应不少于两个,设计好新的装置具有六杆运动链,2种独立异构型式,即斯蒂芬森链与瓦特链。比如在进行斯蒂芬森链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对斯蒂芬森链进行结构的改变[5]。由于该装置是一种凸轮控制机构,需要进行运动副的更替,也就是说必然进行运动副的替代,即用一个凸轮副去替代运动链中的一个二元素杆与2个转动副,故得到演化后运动链。

四、结论

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充分获取适用的知识;二是要使用符合创新设计思维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设计系统。运用机构学原理进行机械设计创新,首先要学习掌握相关的机构理论与已有的结构,才能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魏三平.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2):59-61.

[2]李笑,刘福利,陈明.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创新设计能力[J].教书育人.2001(02):79-81.

[3]李法新,王金凤,王利红.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04):89-92.

[4]徐涛,陈义厚.基于机构创新设计的机构再生设计的探讨[J].通用机械.2008(05):45-48.

[5]沈韶华,张晓玲.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典型机构设计平台的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48.

上一篇:城市失落空间的再生 下一篇:现代35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