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长城建筑学论文

时间:2022-10-05 02:41:22

修建长城建筑学论文

一、宇文恺以及其主持修筑的建筑

宇文恺,在西魏555年出生于长安城一个显赫的家族中,其字为安乐,他的父亲是宇文贵。根据历史资料《周书》中的记载,我们得知,宇文贵从小就跟随老师学习,他经常叹息道“男儿应当手握长剑,骑马杀敌,博取公侯,为何要像老师一样成为教书的人呢!”后来宇文贵参军,并且屡建战功,他的地位更是直摇而上,在北魏时期取得了非常好的官职,到西魏时期又加官晋爵,担任多种官职。宇文恺的哥哥们,都在朝廷中有令人羡慕的功绩和官位,出身于这样一个显赫的将相家族中,宇文恺很小的时候就被封爵,但是宇文恺没有像其父亲和兄长那样,喜欢弓箭、骑马等,他喜欢读书。在历史文献《随书》中对宇文恺这样记载“:恺少有器局,家世武将,诸兄并以弓马自达,恺独好学,博览书记,解属文,多伎艺。”宇文恺是这个家族中的特例,他不善习武,唯爱读书写作,尤其喜欢研究建设方面的书籍和知识,这与他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是有一定关系的,从小就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在北周末期,宇文恺为御正中大夫、仪同三司。在580年,又被封为上开府、匠师中大夫。根据历史资料《唐六典》中的记载“:后周有匠师中大夫一人,掌城郭、宫室之制以及诸器物度量。”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宇文恺年轻时期,在建筑和工程管理中的锋芒。隋朝一个最为著名的建筑———长安城(隋朝的首都),就是由宇文恺主持建造的。当时,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以及统治地位,将宇文氏的人大肆诛杀,想要将北周的残余势力清除,因此宇文恺也成为被杀的对象。但是因为宇文恺的家族和北周宗室之间有差别,而且他的兄长又在隋文帝登基中立下了大功,考虑到他本人的才华,隋文帝没有杀他,赦免其死刑。隋文帝修建宗庙时,启用宇文恺,使他在建筑方面的才能和专长得到了发挥。宗庙建成后,隋文帝对其加官晋爵,随后,宇文恺从事隋朝其他大型工程的建设。

隋朝建立时,以北周的都城长安为其首都,当时的长安城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城中的供水、排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用水不能正常供应,生活污水不能及时排出,于是隋文帝下令修筑新的都城。隋文帝命宇文恺负责对长安城进行规划兴建,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新的长安城外有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在长安城的兴建中,整个工程规划、人力分配、使用、物资的组织和管理都是精细、严谨,还充分地考虑到地形、地貌、交通、军事、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将长安城建设成为经济、政治、文化于一体的都城,并将其命名为大兴城。长安城的建设预示着当时中国建筑的发展水平。在隋炀帝时期宇文恺被封为大匠,在608年,宇文恺被封为工部尚书。隋炀帝对当时大兴城的地理位置有所不满,因为大兴城处于内陆,水运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能满足朝廷的消费,于是隋炀帝命令大匠宇文恺主持修建另一座都城———东都城(今洛阳)。东都城的建设工程浩大,史料中记载:“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煎,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周匝四面有七十万人,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六十日成。”“东都土工监常役八十余万人”等,根据史料记载从豫章(今江西)向东都运一根柱子就要花费十万工,以及使用三千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却在一年的时间内建成,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隋炀帝时期,国力强大也相当富裕,但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任意挥霍。607年,隋炀帝向北巡察榆林,为了将自己的地位进行显示,命令宇文恺制作“大帐”,帐内可容纳千人,同年隋炀帝又命令宇文恺制造“观风行殿”,这个“观风行殿”和其他的建筑不同,其可以容纳几百侍卫,殿下有轮轴,可以进行移动,大殿可分、可合。可以说这是一项独特的发明,是历史中最早的活动房屋。

除了主持修筑建筑物,宇文恺还主持修筑了一些水利工程。在公元584年,隋文帝以“以渭水多沙,深浅不常,漕(运)者苦之”,命令宇文恺率领水工万人进行通渠道的开凿和扩宽。该条渠道中的渭水来自大兴城,至达潼关,有300余华里之长。在修筑渠道的过程中,宇文恺亲自勘探河流的深度,对其地理环境等进行考察,制出周密的计划,进而使得这一项水利工程顺利完成,这条河道不仅可以通航,还可以进行灌溉,因此被百姓称之为“富民渠”。这项水利工程的成功为以后进行的大运河开凿,提供了经验。宇文恺不仅进行建筑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兴修,它还设计了一些计时工具,比如说“,称水漏器”“、马上漏刻”等。宇文恺的建筑成就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肯定,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宇文恺主持、规划、修筑的建筑、工程等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时中国的建筑技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二、宇文恺修筑长城

隋文帝称帝以后,面临很多的危险因素,首先就是北周残余党羽势力的威胁,还有就是南方后梁、陈朝等旧政权势力一直存在,北方还有突厥的危险,这些都危及隋文帝政权的稳定。为了防止突厥的侵犯和能够很好地进行预防,就要修筑一条防线,保护隋朝的江山。边界突厥侵犯是隋朝主要的边界危险之一,是边防的主要危险力量,有可能会危及隋朝的政权,因此隋文帝开始与周边的国家建交,希望通过这种联合对突厥的势力进行打压。由此国防成为主要的军事战略。为了防止突厥的侵犯,以及缓解边界紧张的关系,开始下令修建长城。根据地理条件,将长城修筑在山脉相连河流相通的地方,蜿蜒在山脉之上,形成坚固的防护墙,边界防务成为这时的工作重心。

隋炀帝时期边界问题一直是危及朝廷的力量,隋炀帝向国家四周的边界地区进行巡察。大业三年,隋炀帝向北边界进行巡察。据史料记载在大业三年宇文恺跟随隋炀帝北巡,查看隋朝疆土边疆地区的情况,面对突厥的猖狂,隋炀帝只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北巡期间其命令宇文恺修筑长城,为隋朝的建设防护墙,由此创建了三项具有活动性的建筑物。对于宇文恺修筑长城的事情,在史料中的记载很少,我们从《隋书》中可以获取一点关于长城的资料,在《隋书》中有记载“:及长城之役,诏恺规度之。”这项记载只是将宇文恺修筑长城的事情进行了证明,但是没有指明长城修筑的时间,以及宇文恺是负责修筑哪一段长城的。在史料中记载隋炀帝在位期间共进行了两次的长城修筑,第一次修筑长城是在大业三年,进行时间比对可以得知,这次修筑长城是有宇文恺负责的“,发丁男百万修筑长城,西至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罢”。这次修筑的长城为榆林郡系,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以及黄河东岸的林格尔一带,其中紫河的地理位置是在定襄郡大利县,这点在《隋书》中有记载,根据《隋书•地理志》中的记载“:大利县,大业初置,带郡。有长城,有阴山,有紫河。”其中讲到的大利,其古城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察布盟南部的清水河县境内,而其中的紫河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以及山西西北长城以外的浑河,在蒙古语中称之为乌兰穆伦河。隋炀帝期间第二次修筑长城的时间是在大业四年,史料中记载到:“发丁男二十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诏免长城役者一年租赋”。由此可见,第二次长城修筑完成后,隋朝对服役,进行长城修筑的百姓劳力给予了一定的福利。在《资治通鉴》中对第二次修筑长城的地方有记载“:榆谷在榆林西”,我们也可以由此推断出第二次修筑的长城是榆林西部至榆谷一段。隋炀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突厥炫耀,与命令宇文恺建造大帐是一个目的,正是这种炫耀为隋朝带来了严重的内政危机。

在史料中对宇文恺修筑长城的记载,是在他为工部尚书后进行的。《隋书》中有记载“:进位开府,拜工部尚书”。但是在《隋书•炀帝纪》中,关于宇文恺官职的记载,可以得知宇文恺是在大业四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的,这个时间和第二次修筑长城的时间符合,我们进行分析后,将后面一种记载进行了否定,在史料中记载宇文恺在大业四年并没有达到榆林,他只是在大业三年跟随隋炀帝北巡,并在榆林逗留了一段时间。在《隋书》也确实记载了宇文恺在大业三年跟随隋炀帝北巡的事情,并且在此期间奉命制造了大帐和观风行殿,因此,对宇文恺修筑长城的考证,确定为隋炀帝在位期间,进行的第一次长城修筑,这次长城修筑是由宇文恺负责规度主持的,主要负责长城榆林至紫河这一段长城的修筑。长城的修筑起先是为了向突厥炫耀隋朝的国力,但是在后来的隋文帝时期修筑长城是为了缓解边界紧张。宇文恺一生对隋朝建筑建设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作者:王婷婷邵晶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徽派风格古建筑论文 下一篇:美术基础教学建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