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介绍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05 02:17:50

森田疗法介绍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森田疗法最初是由日本精神科专家森田正马在20世纪2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日渐增多,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森田疗法主要使用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中国的道家学说和佛学思想与森田疗法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森田疗法在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森田疗法 顺应自然 为所当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Morita Therapy Introdu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AN C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Abstract Morita therapy wa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created by the Japanese psychiatrist Tian Zheng horses in the 1920s . With the growing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lso got rich and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is mainly used in hospital treatment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 Chinese Taoism and Buddhism thought and theory of morita therapy ha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origin, morita therapy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erm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morita therapy; comply with the nature; for what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1.1 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顺应自然就是当不良情绪出现的时候,自然的接受它们的存在,相信存在即为合理,不去极力逃避或刻意改变,更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相信出现的就是最好的,这些症状只是一种体验,并无特殊之处,只管静心努力的去做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事情。忍受着不良情绪和上进心的共存,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获得适应现状的自信。

1.2 为所当为

精神交互作用是在疑病基础上产生的,指个体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种感觉,使这种感觉变得过敏,这种过敏的感觉又使个体的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并固定在这种感觉上,感觉与注意相互作用、彼此促进,使这种感觉越来越敏感,这一心理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当意识到症状的存在,患者会有强烈的控制欲,迫切的想要去改变现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越想甩开的偏会黏得越紧。这种高控制欲和低成就感的反差会让患者心理矛盾加剧,导致惶恐和不安情绪,唯有实际行动是转移注意的最佳途径。①接受现实,减少控制欲,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转移到具体的实习行为上,痛苦将逐渐舒缓,生活将会重新拥有自信和希望。

2 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2.1 住院治疗(最佳方法)

绝对卧床期(4~7天)、轻工作期(3~7天)、重作业期(3~7天)、生活训练期(1~2周)。治疗周期短则3周,长则60~70天,平均周期为40~50天。

2.2 门诊治疗

治疗者与患者一对一交谈方式进行。初诊(30~60分钟)、复诊(15~30分钟)。第一个月为每周一次,以后为两周一次。鼓励来访者承担责任,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即帮助其理解顺其自然。

2.3 改良式森田疗法

改良的森田疗法一般视情况而定,如在治疗焦虑症时,增加了社会适应训练的部分,在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上,适量减少了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基础上,在第4期增加了社交和劳动技能训练内容。在治疗网络成瘾的案例中,第4期增加了与家人联系,鼓励其与父母见面,学习控制上网时间等。可以看出,改良森田疗法前三期的治疗基本不变,第4期的治疗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时调整。

3 森田疗法与道家、佛学的关系

3.1 森田疗法与道家认知心理疗法

森田理论认为“疑病素质学说”和“ 精神交互作用学说”是神经质的主要病理。而道家认知心理疗法(道家疗法)中道家学说提出的顺应自然,超然物外,守朴尚俭, 重生贵生,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和超脱忘世的人生态度,②为神经症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认知文化基础,两者学理上有深厚的渊源。森田疗法中认为的“为所当为”,只有正确的行为才能有效改变症状,舒缓不良情绪,才能使神经症患者慢慢走向心理健康状态。相反,如果是错误的行为“为所不当为”,健康心理状态的正常人也会有可能转变成为心理疾病患者。道家疗法全面完整地概括为32字,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反朴归真,顺其自然。③

3.2 森田疗法与佛学思想

森田疗法是佛学思想在心理健康治疗方面的实际应用,而佛学思想是森田疗法的哲学源泉,两者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两者在本质思想上是一致的:“无所住心”――我们的注意力不断移动,注意的指向全面分布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立即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④两者在适用对象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佛学思想追求的是所有人群中的个体自身彻底觉悟和解脱,而森田疗法主要是针对神经质患者这一类人群,回归心理健康状态,重拾生活信心和希望,积极乐观的适应社会生存。

4 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时代个体开始反省自我,规划自我。“理想的我”是自己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和欲望,“现实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观察与评价。⑤“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经常是不一致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种落差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矛盾,引起不安和焦虑,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逃避,时间久了就会开始自我怀疑,甚至是走向自我放弃的堕落。

4.1 接纳“现实的我”

大学时期,自我意识走向成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我,只是片面或极端的看待自身的问题,常常伴有自责、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失衡,严重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按照森田疗法的理论,大学生要顺应自然,接受自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用工作和学习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

4.2 规划“理想的我”

在接纳“现实的我”的基础上,对“理想的我”要制定一个实际可操作的具体计划,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生活目标。森田疗法主张,只有紧紧掌握住欲望,以目的为准则,去考虑如何使之付诸现实,把此确定为当前的目标。⑥所以不要局限于要达到的是什么样结果,也不要去想结果是好是坏,而是在制定计划时确定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怎么做,然后行动起来,因为期望和现实落差导致的不良情绪就会消失。

4.3 少想多做,积极乐观

接受自我,确定目标之后,行动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就肯定不能成功,只有真正的去行动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万事开头难,如果一开始不能忍受不安的情绪,总是过多的担忧结果的好坏,计划就难以实践。应该坦然接受不良情绪,积极乐观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下去,目标就能实现,人也会变得自信乐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森田疗法要求患者对不良情绪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坦然接受态度,积极乐观的去行动,性格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总之,森田疗法以“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为治疗理念,除了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疗法,在帮助正常人心理调节,提高心理素质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国的道家学说和佛学思想为森田疗法提供了良好的认知文化基础。森田疗法在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注释

① 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应自然的人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② 吕锡琛.道家文化与民族性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③ 朱金富.森田疗法与道家认知疗法的比较.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

④ 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⑤ 郝红杰.森田疗法―来自日本的认知行为疗法.日本问题研究,2007(4).

⑥ 长谷川洋三.行动转变性格――森田式精神健康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上一篇: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性思考 下一篇:“以人为本”的县域城镇化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