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电影音乐

时间:2022-10-05 01:53:53

刍议电影音乐

[摘要]电影与音乐有不解之缘,电影音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边缘领域,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电影对进入它本体之内的音乐加以改造,使之创新,成为影片提示主题、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我国文化艺术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食粮,人们的欣赏趣味愈来愈复杂多样。音乐与电影的其它元素一道肩负着丰富影片内涵,提高电影整体艺术水平的责任!

[关键词]电影 音乐 审美特征 发展趋势

电影音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边缘领域,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

一、电影的审美特征

电影是“用电影摄影机以每秒摄取若干格画幅的运转速度,将被摄体的运动过程拍摄在条状胶片上,成为许多格动作逐渐变化的画面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制成可以放映的影片。当影片通过放映机以同样的运转速度被连续地投映于银幕时,由于人类视觉具有滞留印象的特性(一说由于静物位移而在心理上产生似动感觉),观众便从银幕上看到放大了的活动影像。”所以说,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情感的一门综合艺术形式。

电影具有下列主要审美特征:

(一)科技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电影从产生那一天起,就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运用光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机械学等原理,创造出动感世界的神奇。开始时无声音,称为“无声电影”。其正式诞生之日,已有明确记载:1895年12月28日晚,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内,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他俩拍摄的短片《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完全可以说,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1927年诞生的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手》其实就是在无声片的基础上加进四首歌和一些音乐伴奏与简单的台词,但它标志着声学正式介入电影艺术。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电影《浮华世界》的诞生,又标志着彩新时期的开始。现在,随着高科技21世纪的到来,电影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电影、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全面向电影领域进军。《泰坦尼克号》中巨大的客轮沉入水中的大场面,就是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的。

(二)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电影综合了艺术各门类,成为艺术的“百科全书”。因为它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故被称为“第七艺术”。但是它几乎同所有的艺术都密切相关、紧密结合:它与舞蹈关系密切,并对进入它本体之内的舞蹈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的电影舞蹈。例如美国影片《出水芙蓉》以及秀兰・邓波儿主演的许多影片中的舞蹈,就是精彩的电影舞蹈它与戏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电影中的故事片,其实就是戏剧由舞台走向银幕,无论是剧本中的情节、冲突、情境,还是人物、语言、细节等等,都与戏剧同根同源,如出一辙。根据同名戏剧改编的电影,不胜枚举。如《雷雨》、《日出》、《千万不要忘记》等等。而在导演、表演各方面,也都走的是戏剧的路子;它与文学也有密切关系,诸如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等,俯拾即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楼梦》、《祝福》、《早春二月》、《家》、《春》、《秋》、《子夜》《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等等,举不胜攀它与摄影也有直接关系,电影摄影原本来源于摄影艺术,无论是构图、光线、色彩等各要素,都以摄影艺术为基础,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拍摄的戏曲片《定军山》,就是在照相馆拍摄的;它与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等各种艺术,也都不可分割,电影美术中的布景(内景、外景)、道具等,涉及到视觉艺术的每一个品种。

(三)创作性与制作性的结合

电影创作与制作密不可分,是一体化的。一部电影的完成,要依靠高度综合的庞大的艺术群体,一个摄制组,要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照明、美术、置景、化妆、服装、道具、录音、拟音、场记、制片、剪辑、特技等10多个部门数十位专家,形成一整套复杂而有序的电影制作工艺流程,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高科技化

许多国家的电影,都呈现高科技化的发展态势,其中尤以电脑三维动画制作为突出代表。例如美国大片《玩具总动员》完全由电脑制作的1500个镜头组成。

(二)市场化

电影集艺术、文化、传媒、商品等特性干一身,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我国电影生产不得不考虑票房收入。于是商业大片应运而生《英雄》、《夜宴》等,都是典型的例证。

(三)国际化

电影是一个国家艺术的“形象大使”,是文化品格与民族风格的“展品”,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无论是国外电影市场的打入,还是国际各种电影评奖(戛纳奖、奥斯卡奖、柏林电影节奖等)的参与和中奖,都是势在必行、无可厚非的。中国电影必须步入世界电影的大循环之中,这是与经贸、文化国际化同步一体的。

三、音乐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演唱或演奏,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具有下列主要审美特征:

(一)形象性

音乐素有“流动的建筑”之称,其意在于音乐虽然有声无形,却仍具有形象性特点。只不过音乐的形象性与一般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不同,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是凭借联想、想像、通感等方式,形成于音乐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头脑中的形象。当然,这种“音乐形象”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生,也不是人们的胡思乱想,而是根据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借景移情”而获得的。同时,“音乐形象”又具有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朦胧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既有长处,也有局限。

(二)抒情性

音乐的另一大审美特征,就是抒情性。音乐作品中,情感多于描绘,也大于描写。德国伟大的美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音乐表演者(演唱者、演奏者),通过对作品中词曲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体验,再将这些情感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所以可以认为,情感是联通作者、表演者、观众三者之间的桥梁。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听了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之后,热泪盈眶地说,这部作品“已经接触到饱受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同样,《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奋进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被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马赛曲》也因为表现了法兰西人民爱国主义情感,两度被定为法国国歌。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爱国青年,高唱《大刀进行曲》奔向战场?又有多少革命烈士,高唱《国际国》走向刑场?……音乐以情动人的实例,真是比比皆是。

(三)节奏性

节奏与旋律是音乐的两大翅膀,节奏能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抒情性。节奏是音乐家内在情感的外化,也是音乐作品情感含量的有效载体与重要的表现手段。所以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一般来说,缓慢沉重的节奏与不和谐的和弦,常表现出悲痛欲绝之情;而轻快急促的节奏,常表现欢快热烈之情。

(四)韵律性

韵律原指我国古体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律,在音乐中,乃指音韵的规律,例如声调铿锵,讲究抑扬顿挫等等,即人们常说的“音乐美”。

四、音乐的流派、发展趋势

古今中外,音乐的艺术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世界范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大音乐流派:

(一)古典乐派

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标志的音乐流派,提倡理性与情感的统一,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与完整,注重创作手法上的戏剧对比、冲突和发展,成为当时的典范。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海顿、莫扎特和德国的贝多芬。

(二)浪漫乐派

是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其风格特点是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浪漫乐派前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舒伯特、舒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后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瓦格纳、勃拉姆斯;俄国的柴科夫斯基。

(三)民族乐派

是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于欧洲各国的音乐流派,其风格特点是追求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以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精华与本民族音乐精华密切结合。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捷兄的德沃夏克,俄国的“强力集团”成员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四)现代乐派

是20世纪出现于西方世界的各种新潮音乐流派的总称,其中主要有以法国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以奥地利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派音乐以意大利布梭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及爵士乐、摇滚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等。

我国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呈现明显的多向交流、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例如声乐与器乐的一体化(自弹自唱)、音乐与舞蹈的一体化(狂歌劲舞)、通俗乐派的民族化(如李谷一的通俗乐派)、民族音乐的通俗化(如祖海德新民歌)、美声乐派的民族化(如杨洪基、关牧村、殷秀梅、王霞等的“民族美声”)等等。

五、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边缘领域,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它同音乐、戏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说:“音乐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在我自己的电影里,我会先了解这环境是怎样,包括地理环境以及这地方会有什么声音?所以往往音乐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电影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如前所述,音乐具有抒情功能,电影对进入它本体之内的音乐加以改造,使之创新。无论是主题歌还是插曲,片头曲、片尾曲,都成为电影音乐的重要形式,成为影片提示主题、抒感、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感情,音乐出现时,观众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来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抒发的情感。反过来,音乐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从而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振兴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文化艺术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食粮,人们的思想和欣赏趣味愈来愈复杂多样,观众需要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音乐与电影的其它元素一道肩负着丰富影片内涵、提高电影整体艺术水平的责任!

上一篇:对歌唱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电影《面子》中英文字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