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主人”

时间:2022-10-05 01:23:49

【前言】唤醒“主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怎样唤醒? 首先,我们要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人,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在队伍前;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们就插到队伍中。我们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职业的要务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施行已经五年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的认同和努力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课堂形态也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仍然见到不和谐的景象。

镜头一: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正襟危坐,教室里一片安静;老师用尽浑身解数,正面疏导,反面举例,旁征博引,学生仍启而不发,一脸茫然。老师在黑板上勤奋耕耘,学生全盘照抄,“满堂灌”大行其道。

镜头二:老师积极调动学生情绪,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上出现热闹场面,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争论得热火朝天,场面一度失控。一些学生甚至抱怨:“老师,这哪是上课?简直是召开讨论会!”

镜头三:语文课上,老师倡导个性化理解,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要么贯以“你真行”“太棒了”,要么不置可否,学生个个欢喜非常,一脸灿烂,整个课堂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虽然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和求胜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但同时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得不偿失。

类似镜头举不胜举,有的让人哑然,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沉痛,深入分析,其中包含的问题很多,而归结一点,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形式上不仅要求变、求新,而且下大力气宣传和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必须唤醒“主人”共同进步。

怎样唤醒?

首先,我们要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人,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在队伍前;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们就插到队伍中。我们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职业的要务之一是爱生,只有在学生生命发展中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

教师要改变课堂上权威和强势形象,放低姿态,与学生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教师虽然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但如果对自身的定位过度,一味地强调课堂的“安静”或“热闹”而不去改变课堂的实质内容,那么“满堂灌”或“满堂彩”就会不断出现。

其次,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被动地认识改造的对象,而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认识不足。教师教学行为的短视,学生惯性思维的束缚,都促成了学生“主人感”的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内心已存在有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是:做一名好学生,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切勿乱发言;课后作业要认真及时完成,绝不拖延;老师抄在黑板上的笔迹,要记好,因为它是要考的;成绩好了,老师和家长就会高兴,将来也有一个好的前程。

有这样的角色感和学习意识,学生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展示自己,展现特长呢?

反思之后我们要落实行动。唤醒学生主人感的行动之一是大力宣传、教导。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完整的“人”存在,基于平等的人格相遇,为了共同的目标对话,双方既有权利也有义务;行动之二是实践推行,我们要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让学生“活”起来,敢于发问,积极参与,敢于展示。不要担心纪律“乱”,气氛“闹”,只要教师悉心督促、引导、帮助、支持,那么“乱”中有序,“闹”中也会闪耀思想的火花。

要改变陈旧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努力创建和谐的教与学的课堂生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我们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和谐的学习氛围,激活多余鞭策,爱护与赞扬并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悟,尊重学生的想象联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切实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提高学生当家做主的“幸福指数”。

其次,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教师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教会他们敢问善问,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潜能,发展个性。面对新课程,面对促进学生的重任,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平台,利用课堂的一切时间和空间,组织种种有利于显现学生特长的活动。

再次,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走研究之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目标所在,而引导学生走上语文研究的道路是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第一,要认真接受这一研究的理念,从而产生语文研究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能敏锐捕捉外来信息,但缺乏筛选、甄别能力年龄阶段,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一旦这种研究的成就感转化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那么学生完全可能成为研究者。

第二,在研究过程中不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如果学生依靠个体或团体的力量较好地解决了难题,那么不仅身心得到愉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意志和毅力,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一种很好的引领与实现。

第三,如何将学生引导到研究的道路上来呢?我认为:(1)教师首先是一个研究者,作为先行者,教师应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所创见,以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作为示范;(2)不论课内还是课外,也不论什么课型,我们都要从研究的心态,研究的思路去从事研究工作;(3)研究的要求及目标不宜拔高,只要能找到研究特点即可;(4)建立一个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平台,适当予以评价或奖励,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和干劲。

总而言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和现在进行的“教学行为”,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扩大视野、拓展思路、改革创新,努力创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寻求并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二中)

上一篇:就事说事 缘事析理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与地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