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创业的洋妞们

时间:2022-10-05 12:44:28

在北京创业的洋妞们

兰妮茨:开个小店,经营爱情

北京有来自法国、西班牙、丹麦和俄罗斯等国的“女老板”1000多名,这是一个外界很少了解的特殊生活群体。她们有的是千万富翁之女,却甘愿开一家个性小店经营爱情;有的靠打“中国特色”牌,把民族土布卖到欧洲赚取惊人的财富有的虽是几家公司的老板,转眼间又会关掉手机,同“驴友”一起畅游很少有人光顾的藏区寺庙。

高挑而性感的身材,满头金发,一双如蓝宝石般闪着迷人光彩的大眼睛。在北京秀水街一家个性小店里见到女老板兰妮茨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她更像模特。兰妮茨来自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来到北大学习中文。

2002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女友妮莎请她到三里屯参加一个好玩的Party。参加Party?那岂不是一个充满了艳遇的地方?想着这些,性格活泼的兰妮茨兴奋了,急忙出去买礼服。当她极尽漂亮地和女友一起赶到那里时,却完全傻眼了,原来这是一个叫“黑暗约会”的另类Party。

“黑暗约会(dark date)”起源于美国,指的是未曾谋面的男女经第三者安排所作的约会。派对规模约三十人,参加者在引导下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进行交谈并吃完五道菜。席间不许抽烟和使用手机,因为一点光亮都会破坏环境的黑暗,从而降低派对的刺激度。因为在看不见别人的环境中,男女青年可以很放松地交流,一旦发现心仪的对象,完全不必考虑对方的长相,在黑暗中就对他一见钟情!

黑暗中,兰妮茨和一位名叫陈海的中国男孩坐在一起交谈起来。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那是一种彻底打开心扉的快乐,他和她一样都喜欢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一样都去旅游过,也一样喜欢品尝蓝山那浓郁香醇、微微泛酸的味道一一兰尼茨感觉自己像回到了童年,拿着嫩黄的油菜花在田野上奔跑,那么自由和无忧无虑。

临别时,兴奋得眼睛发亮的丹麦女孩突然轻轻地在陈海的脸上吻了一下,然后笑着跑开了。对于外国女孩这种表达友好的方式,这位含蓄的大男孩很不适应,陈海的脸倏地红了。

兰妮茨讲一口纯正的英语,正在读大学的陈海一直想结交一个外国朋友练习英语,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漂亮的丹麦女孩就是最好的人选,于是鼓足勇气,大胆地对兰妮茨说:“我想跟你学英语,行吗?”兰妮茨大方地说:“有什么不行呢?不过,你也得教我汉语。”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下午,陈海去北大批兰妮茨,她认真地与他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对话,并纠正了他在一些发音上的错误。男孩为了表示谢意,想请兰妮茨吃饭,她摆了摆手说:“不,没时间了,我得马上赶到酒吧去上班。”陈海的心头突然涌上一丝莫名的失落。他试探着问:“能不能和你们老板说说,让我也去那家酒吧打王?”没想到几天后兰妮茨打电话给他,高兴地说:“恭喜你!我们老板答应你去酒吧工作了。”

陈海来到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做了一名服务生,与兰妮茨成了同事。在陈海的口语水平进步时,他与兰妮茨的感情也与日俱增。一天晚上,酒吧打烊时已是凌晨1点,兰妮茨和陈海都感到饥肠辘辘,街边一个烤红薯的小摊吸引着他们。陈海花4元钱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递给兰妮茨一个,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是个穷学生,只能请你吃廉价的烤红薯。”他眼里流露出的柔情让兰妮茨的心湖碧波荡漾,她咬了一口,夸张地说:“啊,真香!太好吃了!”吃完了香喷喷的烤红薯,意犹未尽的兰妮茨用纸擦擦嘴巴,又在陈海的脸上吻了一下,高兴地说:“从这一刻起,我爱上你了。”

一次兰妮茨的父亲到北京看望女儿,小伙子才知道她父亲是做国际贸易的,在丹麦有好几家大公司。陈海想,自己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小工人,而兰妮茨却是千万富翁的女儿,这样的家庭背景太悬殊了,兰妮茨对自己的感情也许是一时的冲动,当新鲜感和激情消退后,她会离开我的。这样想着,小陈决定结束与她的这段感情。

周末,他没有告诉兰妮茨,悄悄地从酒吧辞职了。此后,也一直没有给兰妮茨打电话,决定彻底把她从心里抹去。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上完自习的陈海被兰妮茨堵在了教学楼门口。数日不见,兰妮茨美丽的蓝眼睛里盛满了忧伤,她眼泪汪汪地问陈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为什么离开我?”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兰妮茨不解地质问他:“难道就因为我爸爸是千万富翁?这跟我们的爱情有什么关系?爱情不讲究名利地位的,只在乎两个人之间的感觉!”

2004年完成在北大的学业后,父亲希望她带着男友回丹麦发展,小陈希望她留在中国。兰尼茨思考了很久,最后在电话里认真地对爸爸说,“中国有句古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爱陈海,以后结了婚,我就随他在中国生活,做一个贤慧的中国媳妇!”

不久,陈海进了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兰妮茨则在著名的秀水街开了一家个性小店。这个20多半米的店面,透着精致与温馨,迎面是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这股清香来自每日更换的鲜花以及每天必点的印度香。店内最具独创性的两类产品,一是那些琳琅满目大小、形状和色彩各异的丝缎靠槐一是点缀于各处的手工制灯具,有悬挂式、台式和落地式的,造型非常别致。

兰妮茨说,经常光顾这里的多是外籍人士,以及在京落户的台湾人和香港人,生意挺好。但她开店不图赚钱,只为经营一份浪漫的爱情。今年国庆节,这位丹麦公主就要和她的中国王子结婚了!

贝蒂:卖土布也能赚钱

身材修长,长相靓丽逼人,身穿淡蓝色低腰牛仔裤和雪白的手绘T恤。眼前这位女孩叫贝蒂,因被中国这个大市场所吸引,三年前随朋友来到北京经商。

初到北京,给贝蒂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与法国人对“工作”的不同理解。这一点,几乎随处可见:在商店里,中国服务员给顾客找零钱时,不是双手递给顾客,而是往柜台上一扔。她一开始非常生气,几次因此而退货。在停车场,看车人冲着司机喊:“你交钱没有?”在这位洋妞看来,作为停车场员工,顾客交没交钱,你得自己查记录,怎么能对顾客嚷嚷?到一些单位办事,传达室的人冲着来宾指手画脚:“你哪的?过来!登记!”真是奇怪,来宾是客人,哪有主人用这种态度待客人的……

但也有许多让她感动的事。比如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朋友帮助下,贝蒂到郊区拜访过一些农民。这些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特别热情淳朴,将家里所有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她。“在法国,人们拼命挣钱,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但在一个又一个中国家庭中,我看到了真诚善良、吃苦耐劳、重视亲情的品质,从中悟到了什么是幸福。”

在房山,一位姓李的老太太还送给贝蒂一块纯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贝蒂觉得这种土布很漂亮,就让

人为自己做了一套衣服。“你穿衣服太有个性、太时尚了!”她的一位法国女友看到后,禁不住大声赞叹!连贝蒂本人都没想到,她穿的这套土布衣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甚至有不少欧美女孩问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朋友们的称赞让贝蒂感到很开心,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那位老婆婆,而老婆婆的回答让她颇感意外:“我们家会做这个东西,配方、花板什么都有。”老婆婆拿出一大堆东西,让贝蒂看得眼花缭乱。

大开眼界的贝蒂对蓝印花布着了迷,听说上海有一个蓝印花布博物馆,她就风尘仆仆地跑了过去。“原来蓝印花布可以这么做!”大开眼界的同时,她决定在北京开一家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土布庄。

贝蒂经营的都是用蓝印花布做的衣服、荷包、手袋、手机袋等。店里没有玻璃壁橱和霓虹彩灯等现代化的装饰,而是用牢固的兰竹和老榆木做成了陈列柜台,实用而不笨拙,小巧灵活之外又别有一番情调。土布庄顶上用稻草铺盖,显得古朴淡雅。店内一架货真价实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成了一个出色的景点。看惯了都市繁华的人们,来到这里会突然感觉一种重归自然的脱俗和清新。

蓝印花布是这里所有商品的原料,不论是横幅一米长的桌布,还是巴掌大的手机袋,一律是原汁原味的蓝印花布系列。虽然在色彩上只有蓝与白,但组合的图案却令人意想不到――白色的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悠游,朵朵白云在晴空中漂浮,还有的图案类似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让人沉迷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神奇魔力中。

她的土布庄刚开张,就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贝蒂和另外3名中国女孩,都穿着蓝印花布做的时尚衣服为顾客服务,往那里一站就是酷酷的模特。不少金发碧眼的小姐、女士,OK、OK地喊着争相抢购。很快,她每天发出的货值就超过了1.5万元,最多时达到5万元!

在经营中,贝蒂又摸索出一些门道。比如日本和欧美人都很喜欢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民族土布,但并不认可中国的款式。所以,除传统款外,她马上又请法国设计师设计了时尚和休闲款。时尚款借鉴了巴黎、米兰最新流行的款式。休闲款主要以“韩流”为主。在做工上,更是十分讲究。尤其是女式裙装,看起来简简单单,但中间却有相当复杂的制作流程,从服装的整体剪裁,到纽扣的缝制、搭配,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最后展示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如今,贝蒂已经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贸易公司,蓝印花布服饰被远销到日本、韩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这位洋美女认准了一个理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其实贝蒂不仅是位赚钱高手,还是个很懂生活情调的人。“努力地赚钱,尽情地享受生活”是贝蒂不变的信条,她会不定期地在自己的家里组织Party,会在空闲的时候出去登山,攀岩,会不停地发现新的咖啡馆,会不断地和男朋友约会。

索娅:经商之余爱飙车

今年29岁的索娅,是位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女老板。到北京经商6年来,她已经有了3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索娅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旅行。别的女孩都喜欢轿车、跑车,可她偏偏对越野车情有独钟,有时心情不好,开着大越野回来后就乐不可支了。

她说一个人驾驶的时候,车像一个男人,所以她会用“他”来形容她的车。她喜欢人在旅途的感觉,喜欢自由的感觉,从来不会问目的地还有多远,只是尽情体验人车自然合一的和谐,不是征服,是过程,是完美。

索娅虽然酷爱旅行,但从不到那些著名风景区凑热闹,她喜欢去那些外界很少了解却又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地方。她印象最深的是郎姆寺。郎姆寺有两个寺院,寺院和甘肃被白龙江隔开,白龙江也就是一条一步可以跨过去的小溪,但它是温泉。冬天去的时候,每天早上,女藏民就在水边洗头,水边都是木头房子。这里西方人很多,而中国人是不去的,小溪的上方是雪山,还有很多寺院。那里民风淳朴,因为那里和内地没有交流,你如果把一个包放在山坡上,过5天再去,肯定包还在那里。

在这里,索娅了解到有关藏民天葬的神秘习俗,还见到了看守天葬台的一位20岁的尼姑,名叫卓玛。她迷惑不解地想:“尼姑以什么为生呢?”后来才惊奇地得知,尼姑卓玛的哥哥是甘肃这边寺院的一个负责人,做宣传的,有摄像机,收入也比较好,他们家住在50公里以外的地方,有70多头牛,收入属于富人。在藏区,僧人出家不像汉人靠的是化缘和施舍,他们是靠家着的,相当于供养一个学生,条件好才能供得起,你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就做不了出家人,而卓玛家就有三个人进了寺院。

当时因没地方住,索娅就住在了郎姆寺僧人家里,于是就接触到了这个看天葬台的姑娘。尼姑卓玛邀请索娅和她的几个“驴友”到自己家里玩。这位西班牙女老板回忆说:“她对我们说了一大堆话,我们没听明白,就看着卓玛的手势跟她去了。来到她家,哎呀,什么都准备好了。我们坐在炕上,羊肉煮好了,奶茶也煮好了,炸的各种面制品摆在那里。他们就蹲在地下,看着我们大吃大喝。她的母亲、姐姐、爸爸,瞪着眼睛看着,希望我们把这些好东西吃完。因为我们是稀奇的客人,上门来做客是他们家的光彩。”

索娅说,在郎姆寺她感受到了的东西,是在拉萨感受不到的,因为那里太商业化了,包括日喀则,也没有这种感觉了。但郎姆寺不一样,西方人就讲,等到你们中国人来得多的时候,我们就不来了,这个地方就完了,味道这种东西,必须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才能感受得到。回到北京,索娅向尼姑卓玛寄了不少漂亮衣服和时常画报。

索娅很会做生意,6年间能在北京开3家公司就是最好的佐证。可她爱玩的天性怎么也改不掉,有时和“驴友”们一高兴就驾车绝尘而去。而且一离开公司就关掉手机,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工作反正有他们看着做,我要是把自己的行迹告诉几个部门经理,他们就会为我担忧,一担忧生意就做不好了。”这位西班牙女老板幽默地说。

有意思的是,虽然自己也是商人,但索娅却不喜欢和生意人交朋友。她说,我认识很多外国老板都很富有,但是他们生活得远远不如我,质量不如我,生活的乐趣也没有我多。同时我接触的一些中国商人,他们少赚几万块钱会很痛苦,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莎士比亚说得好:金钱打造的枷锁是最沉重的。所以,人不能光为钱活着吧?

最近这位西班牙女老板又有了新的想法,组织一批“驴友”,到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和藏北高原探险。因为那里有数不清的藏羚羊、野驴、黑熊等野生动物。这想法把她的男友和西班牙同胞都吓了一跳!

上一篇:京城闹市五味神 下一篇:搭上体育财富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