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时间:2022-10-04 10:3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

――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因此实施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办法。

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到195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已经具备。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形势,于1952年底提出了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建议。不巧的是,1953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央决定暂缓宪法的起草工作。直到1953年底,中共中央才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小组。对宪法起草工作非常重视,亲自挂帅。1954年3月中旬,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四读稿后,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告一段落。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1954年4月号的《新华月报》记载了这一意义重大的会议,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题,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三月二十二日下午举行。会议由主席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宪法委员会主席,委员宋庆龄、李济深、李、何香凝、沈钧儒、、陈伯达、乌兰夫、刘少奇、邓小平、薄一波等共二十六人。会上,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共中央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会议在听取了陈伯达委员关于宪法草案初稿的说明后,决定在最近两个月内完成对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和修正,以便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作为草案批准公布。讨论除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外,并会同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分发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派、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讨论。”4月号《新华月报》的首页,还配发了出席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委员合影,用照片记录下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在此次大会上,当谈到宪法草案保护各种所有制时,说,宪法草案有个其他个体劳动者,这是指:“摊贩、夫妻商店、船夫、戏班子等等,他们既是劳动者,也是私有者。比如梅兰芳,他也是劳动者,他的戏班子又是他个人的。”特别强调:宪草要简单、明了。我们国家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将宪草写得简单、明了些,是有好处的,等将来有经验时,再制定详细的宪法。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多制定些子法。至于母法――宪法,就不能随便变更、修改,否则会有影响。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由此正式诞生。自中国有历史的100多年里,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行使制宪权,并且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后的历次修宪,都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

上一篇:图话新闻 第4期 下一篇:现代农业,如何引领9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