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找矿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04 08:54:46

论地质找矿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将从地质找矿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之后从找矿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地质找矿,问题,对策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s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then from the defects existing in the prospecting for research,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prospecting,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地质找矿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地质找矿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对地质找矿问题和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找矿常见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矿山环境保护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一是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造价依据缺失;二是部分省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尚未正式建立,需国家统筹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生态补偿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采煤塌陷区治理问题。采煤塌陷区治理单靠地方难以解决,亟需国家政策予以支持。由于破坏程度高,相当一部分塌陷的基本农田和耕地根本无法复耕。第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并且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地区矿山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严重,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矿山环境治理任务重、压力大;部分边远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力量薄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有二:首先,积极探索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国家财政二次分配,对因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经济补偿,调动当地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加强对地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工作的指导,探索生态保护经济补偿和激励机制,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地质灾害防治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省内有抚顺、本溪、阜新、北票、南票、铁法、沈北、红阳等八个煤矿区和数十个煤产地。其中抚顺、阜新、北票、南票等煤矿区已有数十年及近百看的开采历史,为辽宁乃至全国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开采时间延长,开采范围、开采规模和开采深度不断增大,给矿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与灾害地质问题。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煤矿区存在的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有;水资源污染破坏,土 地压占、挖损,空气污染,地面塌陷,矿震,滑坡,泥石流等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生产。

煤矿开采中所排放的大量煤矸石堆砌的表占用并破坏大量耕地,全省各煤矿占用土地总面积为670 km2。其中:破坏土地面积为200 km2,沉降面积为170 km2,矸石排放占地面积为28 km2;其中的大部分为良田耕地。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以通风方式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CO、CH4等废气,据测算全省仅CH4每年达108m3,它对大气污染程度是CO2的20倍;同时煤矿区大量的煤尘和矸石不仅极易产生自燃,而且形成粉尘和尘爆。对地表和大气环境有非常大的污染。

煤矿采区面积较大,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大,造成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建筑物倒塌。地面塌陷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和渐变性,且影响持久。

地面沉陷一般多为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陷,我省各矿区的一沉陷深1~15 m,地表多呈现椭圆形盆地状,深度大于2 m时常形成积水坑。主要分布在抚顺、阜新、本溪、铁法、北票、南票、红阳、沈北等煤田区内,沉降面积达250 km2以上,其中阜新矿区沉陷面积近100 km2,抚顺市深降面积达30 km2,本溪市沉降面积达40 km2,铁法沉降面积为30 km2,地面沉降损毁大量的城镇设施、地下管网、工业及民用建筑、破坏了大量耕地、公路、通讯线路和自然景观。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当地最大的灾害问题。

解决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二:首先,积极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建议在加快编制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的同时,将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的“田、水、路、林、村”土地整治、基本农田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以及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等工作统筹谋划,综合整治,示范推广,逐步扩展到广义的国土综合整治,进一步把这件好事做好。其次,加大地灾防治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对地灾治理、移民搬迁、矿山环境治理在项目、资金和安置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加大对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项目和资金投入,提供技术设备支持,加强对地灾防治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能力。

三、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 地质找矿中的投资不足,投资存在盲目性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不仅包括的是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还包括一些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一方面,从目前地质找矿工作中来看,对于地质基础调查工作中的各种费用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投资的,而且很多时候财政拨款较少,不能满足基础工作需要,导致基础资料准备不足,很多时候地质找矿都是依靠以前的材料,新的基础地质材料不够完善。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财政和企业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地质勘察中,虽然地质勘察中有了足够的资源作保障,但是,没有基础资料的支撑,地质勘察收效甚微。

2、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力度不够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利用国内矿产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各国利用国外资源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走出国门、从国外获取矿产资源为我所用对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在利于国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3、地质找矿中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明显

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地质找矿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找矿工作能力,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市场资源配置在地质找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地质找矿工作与其他的市场经营行业不同,投入与回报之间不一定会完全相等,如果地质找矿根据市场调节进行,那么如果没有相应的回报,就不会有人在地质找矿中进行投资。另外一方面,在市场调节中主要是靠利益的驱动,很多市场主体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没有树立大局意识,对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可能导致地质找矿市场的混乱,影响国家的稳定。

四、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管理策略探讨

1、加大国家社会在重大地质找矿中的投入

矿产资源关系到我国工业发展的命脉,在地质找矿过程中很多社会和企业将资金投放到具体的勘察中。造成地质找矿工作中资金的不平衡使用,所以为了保证地质找矿中有充足的资金和合理使用资金,国家财政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地质找矿中的资金投入,并且要做好资金的分配工作,利用一定的资金进行地质基础工作,收集一些新的地质基础工作资料,为以后资质勘探工作打好基础。

2、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可以自给自足,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是世界各国保障本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单位到成矿条件较好的国家勘查开发当地优势矿种应该大有作为。地质矿产勘查单位“走出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是自我发展的客观需求。

(1)充分认识“走出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充分认识“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拓,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所规划,在人才、资金、信息及熟悉当地的政策、法律和人文环境、国际投资运行规则、人身安全等方面有所准备。

(2)选择“走出去”的国家和地区以与我国有友好关系的周边国家、非洲国家为宜。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看,在人才、资金、技术水平、装备等方面,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3)“走出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成立合资公司、兼并与收购、组建战略联盟、提供技术或劳务服务等。

(4)地质矿产勘查单位要成功地“走出去”,必须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境外投资监管约束有力的公司制治理结构。

2、加强地质找矿中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目前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很多企业都是以利润为向导的,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往往重视的是投资能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完全按照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导致地质找矿工作侧重点不同,对整个国家的利益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地质找矿工作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站在保护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地质找矿工作。对企业获得矿权圈而不在固定时间内进行勘探开采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一般矿石的价格要制定相应的标准,防止矿产勘探和开采市场的混乱。

3、加强对矿产权的设置和管理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各类型不同的矿产权加强管理,国家对一些地质勘探活动和资源开发活动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强对能源矿产权的管理,因为在目前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矿产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对国民经发展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家要将这些能源矿产的勘探和开采权利集中控制,由国企进行地质找矿和开发。第二,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矿产权则应该适当引进社会资本,既避免了社会资本在获得矿产权之后谋取暴利,也可以增加国家的矿产资源储量。在对矿产权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国家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统一部署地质找矿工作,防止占而不探现象的发生。

五、结束语

通过对地质找矿相关问题分析,从而为促进地质找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整个找矿过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鲍荣华.调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J].资源战略,2002

[2] 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

上一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下一篇:探讨变电站电气一次安装的质量控制及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