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等价交换的并非只有高薪

时间:2022-10-04 08:37:08

梁键玮是公司里唯一的香港人。在清华大学读完本科,又去美国念了一个硕士之后,他本来想直接回香港工作。他给AECOM位于香港的办事处投了简历,但由于公司在香港的业务内容只涉及城市设计,为了做回老本行的建筑设计,他选择了到深圳的分部工作。

这也意味着拿到手的工资只有在香港工作的1/2甚至1/3,而且还要负担一笔不菲的房租费用―在深圳工作其实相当不划算。

但梁键玮有自己的考虑,他非常明确自己想要进大公司。他曾经分别在十几个人的事务所、大型建筑公司以及设计院实习,“公司涉及的业务线越多,自己就更有机会学到其他领域的内容。”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工程设计公司,AECOM的业务涵盖了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咨询等多个方面,刚好满足了他的这个需求。另外,与在香港工作大多是和港资背景的公司打交道不同,在内地“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人”也是他所喜欢的。

“如果你要追求快速成长,就不能单纯看工资,你必须有权衡和取舍”―没有太多犹豫,2011年10月,梁键玮在深圳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他接的第一个活是给开发商做项目策划,目的是拿到地。当时他还算是一名“学徒”,由老板带着跟甲方沟通以及参与团队内的讨论。不过,这个持续了两个月的项目最后并没有做成,虽然政府觉得创意不错,但他们想让开发商顺便把周边的土地一并包下来做了,而开发商并不乐意―没谈拢,项目也就黄了。

“有中标的,就会有落标的。”梁键玮倒并不觉得特别遗憾,但他也确实感受到“建筑这个行业的负能量很大”:有时甲方对事务所提出的建议不太懂,就有可能会拼命批评你的创意,或者认为“不要太复杂,随便弄弄就行了”―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很容易焦虑。

梁键玮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释放的出口。他利用每周五下班后的时间,在公司内组织了一个“设计交流角”:最初是由他自己来分享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设计参数化”―国内用得相对少。出乎他的意料,虽然是Happy Hour时间,但来听的人竟也坐满了一整间四五十人的会议室,甚至还有人站着。那之后他要么是邀请其他同事讲课,要么干脆做成讨论的形式,相互聊一聊最近做了什么项目、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很多人刚从学校出来时会有很大的热情。但这种热情可能随着工作几年,因为遭遇的现实或被其他人打击而慢慢消退。”梁键玮说他做这个交流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和更多的人能保有这份热情,并且从思维的条条框框中抽脱出来。交流角到现在已经做了七八个月,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和同事一起筹备参加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责任感”是梁键玮经常提及的一个词。他自认是一个事业心很重的人,也抽空考取了绿色建筑师的资格认证(LEED AP ND),“我的工作是24小时制,除了睡觉基本上一直都在想。”而更长远一点,他希望在设计公司多积累一些经验之后―比如十年后,能有机会换到甲方工作。“开发商对于城市面貌的塑造能力更强。而且,对于怎么在拿到地的同时保证赚钱,它们都更有自己的平衡方式。”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有一种情结叫不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