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水文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04 06:59:14

梧州市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水文应急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简述了梧州市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关键词: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应急体系;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 A

广西地处南亚热带,降雨量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分布不均,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洪灾和旱灾频繁发生,季节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水文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而梧州市水文事业发展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水文监测能力不够强、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投入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还不能满足梧州市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的要求,还不能全面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防灾减灾服务和旱涝灾害应急体系建设亟需加强。

1 我市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代化水平不高、投入机制不建全

相对于传统水文,现阶段的水文行业无论从设备设施、监测能力,还是从资金投入、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底子薄、基础差、发展后劲力不足依然是水文的实际。许多水文监测站点(水文站、雨量站)远离城镇,地处偏僻地带,工作条件和周围生活环境恶劣,职工结婚难、子女上学、就业难成为基层测站的主要矛盾。测验方式仍然为固守断面,测验手段还处在半机械半自动状态;水文办公自动化水平不高,水文数据库尚未建立,应对突发水事件监测能力低下无不彰显着水文投入的严重不足,无法适应梧州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需求。就梧州水文而言,市局办公条件和环境目前处于全区水文系统最落后状态,水情测报中心机房和办公室总共才只有三十多平方,没有会商室,接收天线和其他设备没无法安装;水环境测报中心暂用梧州水文站站房,实验室设施陈旧简陋,没有交通工具,快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水质监测能力不强。

1.2站网布局不完善、站点布设稀疏、测报手段和能力相对落后

传统水文主要是围绕大江大河以及重要支流“量”和“质”的变化而开展监测工作,各水文站点以流域控制为原则而设置,雨量站点随流域汇流区间自始至终稀疏布设,而对中小河流、大中型水库、暴雨灾害易发区、城市内涝、旱片区、地下水等领域的水文监测少有涉猎。这就形成了只有重要河流才有水文监测站点,其他地方(包括梧州市区和各重要城镇)为水文监测盲点的局面。在山洪暴发和地质灾害发生前无法进行水文预测预报预警,造成灾难的发生。水利工程对水文资料和洪水预报影响大。近几年来,浔江长洲水利枢纽、桂江梯级电站、北流河金鸡电站相继建成发电,蒙江太平站下游陈滩电站大坝加高,致使各河道失去了天然性,水量受到了人为控制,使得传统水文所倚重的单一业务架势和长期形成的水文情势态势已发生根本改变。原有的监测站点(水文站、雨量站)水文资料已不能满足防汛要求,必须重新规划站网布局,布密监测站点,建设合理的覆盖全市区域的水文监测站网和自动遥测系统。

1.3旱涝灾害防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旱涝灾害防御平台没有建立,多部门联动防御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水文是弱势群体,虽然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但由于长期的自我禁锢和封闭,形成了社会民众对水文知之甚少,了解不多的事实,各级党委、政府各届领导存在着“有灾想起水文,无灾忘记水文”的思想,造就了水文事业在自身改革和发展上独行其道,没有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当中,与其他行业一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形成相对滞后的局面;没有完全进入到梧州市旱涝灾害防御决策平台,与其他行业形成多部门联动防御机制。在水事预警预报方面和应对旱涝等自然灾害时,只能与水利、气象、防办等几个涉水部门沟通连接,其他行业需要水文支撑时,水文却无法知情并提供及时服务。在涉及农业用水、饮用水安全、用水量调度等水资源管理方面以及工业用水、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建设等等,现阶段的水文工作因投入资金不足、基础建设滞后,自身作用难以发挥。水文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体系急需加快建设。

2 梧州市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应急体系建设采取的措施

2.1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和预报水平

“十一五”时期,抓住西江中下游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梧州水情分中心等项目建设机遇,以工程项目促发展,大打水文基础设备设施攻坚战,水文监测能力和预报水平逐年提高,水文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表现在:

(一)基础建设不断夯实,监测能力逐步增强。由于历史原因,水文欠账一直很多,站房陈旧、设备老化、监测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为彻底改变水文落后状况,我们用十多年时间,在国家建设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对各水文测站原有站房和设备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或改造,同时推广和应用了大量的高新设备仪器。目前,90%的水文站站貌已焕然一新,监测设备先进实用。雨量、水位全部改装自动遥测,实现雨情、水情不间断实时在线监测;流量测验一个小时内可完成并传输到梧州水情分中心计算机网络;各水文站可实测到最低水位和百年一遇最高洪水。建成了区域内(含大中型水库)各地雨量、水位、流量24小时随时可查询系统,实现了水文信息自动收集、传输和计算的历史变革。

(二)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水文预报工作成效卓著。

水情预报是水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预报工作不仅对梧州市及下游广东沿江各地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整个西江水系水情预报牵涉重大,是真正的“耳目”和“哨兵”。长期以来,我们的洪水预报是在经过广大水文职工长年累月对江河的监测和摸索,积累大量洪水规律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依靠预报人员经验和使用合成流量法计算以及预报方案相结合方式,在预报中再考虑区间降雨、洪水涨速、流量增量等因素而作出。2008年,随着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梧州洪水预报工作开始进入到用计算机自动计算分析收集到的雨情、水情并作出预报时代。2008年西江梧州站“6.15”洪水和桂江昭平站“6.13”洪水;2010年北流河“6.02”洪水和贺江贺州站“6.15”洪水就是采用传统经验和现代洪水预报技术相结合手段而做出的预报,准确率高,有效预见期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赞扬。

(三)服务范围不断扩展,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经过多年的发展,梧州水文的现代化水平已初具规模,服务领域在不断拓展,服务质量得到稳步提高,不仅在水情水质测报预报、基础设施建设、法制体制改革等行业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还为珠江调水压咸、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高质量提供为满足水利发展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及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工矿企业、城镇规划和建设等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所编写的梧州水文年鉴、水资源公报、水质通报和地下水通报等基础资料正逐步被交通、航运、铁路、农业、环境等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涉水旅游、城市景观、娱乐休闲等领域广泛运用。

2.2加强防灾减灾水文应急监测预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作为全国25个首批重要防洪城市之一的梧州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防治水患灾害历来就是梧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之一。按时水情简报、水质通报、汛期水情月报、水情专报等、在作业洪水预报时,与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及相关市水文局、流域机构水文局互通水情信息,相互协商,密切合作,做到雨水情报预报和水质监测通报及时、准确、统一。

(一)提供水情短信服务

为了给各级党政部门和防汛指挥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给防洪抢险当好参谋,广大的水文工作者不辞劳苦日夜监视雨情水情,跟踪天气、雨情、水情变化,加强对水情信息的收集,发报工作。雨水情信息的短信服务从2008年开始,多年来,为地方政府的防汛工作与防御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决策依据。我们根据梧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每天提供雨水情信息给市防汛成员与各县区党政领导手中,雨情发送标准按区局制定的标准,雨情监测点则按雨量站的详细地址提供,大大方便领导进行科学防洪决策与防御地质灾害发生,如5月底与6月份的发生在蒙山县、藤县、岑溪市、苍梧等县的局地强降雨,我局水情人员及时地将雨情信息发送领导手中,为地方领导及时转移受灾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把灾情减到最低。

(二)配合开展梧州市地质灾害水文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为了做好梧州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我局积极配合梧州市开展地质灾害水文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加强与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气象局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水文气象预警预报业务流程细则,做好业务流程的准备工作。进入业务流程实施阶段后,汛期每天按要求向市国土资源局提供雨水情数据,为防御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该项目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拓展了水文服务领域。我们提供的雨情信息在2010年藤县、蒙山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提供水文应急测报服务

按照《广西突发公共水事件水文应急测报预案》的有关规定,我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将演练纳入每年的汛前准备,积极开展水文应急测报工作。2010年5月27日至6月1日,北流河上游岑溪、南渡、马路等乡镇出现特大暴雨,连续的大降雨导致岑溪南渡镇社垌村等地出现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南渡镇出现严重内涝,最大处水深约1m,交通中断,12人遇难,2人受伤,岑城镇甘冲社区一座二型水库发生垮塌重大水灾害事件,造成当地居民受灾并紧急疏散转移800多人。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开展抗洪救灾工作,我局先后分别立即派出应急测小组前往现场进行监测、调查和研究,对雨情、水情、污情和灾情实行跟踪监测并快速报告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岑溪市暴雨灾害水文调查分析报告》、《苍梧县沙头镇质灾害水文调查初步分析报告》和《黄华河死鱼事件原因调查及分析报告》,报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有效处置灾害,定性分析灾害成因,作出了指导性意见。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梧州水文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建成布局比较合理、设施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和服务体系,形成监测技术较为先进、信息收集较为及时、水文预报较为准确、行业管理较为规范的发展格局。水文工作在梧州市历年防灾减灾水文服务和旱涝灾害应急处置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梧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下一篇:一千零一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