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外语教学的比较

时间:2022-10-04 06:37:48

东南亚国家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外语教学的比较

[摘 要]东南亚教育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特点具有相似性――民族多元性,语言多元性等。教师可以通过东南亚国家外语教学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教师队伍和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比较,借鉴东南亚国家外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经验,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东南亚国家;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外语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89-03

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一是了解外国,使中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二是了解自己,改变“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把我们的文化教育和东盟国家的文化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教育知识,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学习外国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教训。[1]

东南亚教育改革与发展表现出其多元性的特点,其中包括民族多元性,语言多元性、宗教多元性和政体与管理多元性。[1]这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教育特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学生来自广西世居的11个少数民族,具有民族多元性,很多少数民族拥有其本身的语言,如壮语、瑶语等,语言多元性;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思想各有特点,广西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共处。所以比较东南亚教育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的教育,可以发现教育的规律性,促进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

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共通性,其学习的语言即使是各不相同,但其习得的规律和方法却是大同小异。笔者有幸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进行为期差不多一年的对外汉语的教学,所以对该所学院的外语(对外汉语)教学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很多学生的汉语基础为零,而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也比较差,两个学校的外语学习情况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把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外语教学与广西预科的外语教学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东南亚外语教学的特点,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试图为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对外汉语)教学与广西预科外语(英语)教学的比较调查

两所院校的外语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外语培养目标和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该门语言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其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师队伍、教学活动这两个差异比较明显的方面来进行比较,具体如下:

表1 教师队伍

川登喜皇家大学的汉语组属于人文科学系。除4名专职的专任教师外还有2名来自中国的外教。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那位教师是中国国籍。他们都有在中国留学一年以上的留学经历,而且是回国教学几年后又会再次来中国再学习进修,再回国进行教学,是一个教学―出国留学进修―回国教学―再进修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表2 教学环节

注*任务型教学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2]

二、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教学与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基地的外语教学的比较分析讨论

(一) 教师队伍的比较分析

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研室的教师有到目的语国留学进修的经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目的语使用娴熟,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习俗等有具体实在的了解和接触。由于学习、生活在目的语国,他们对目的语了解透彻,使用目的语地道自如,这样他们在教学中可得心应手,从容应对。因为他们对目的语国非常熟悉,包括目的语国的最新发展,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所以他们能深入浅出地教学生这门语言,把这门语言的真正的内涵――文化轻松地传输给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音、形、义等,而是把语言实质的东西教给学生,为学生的语言习得提供了良好的输入准备条件。

预科外语教学由于条件因素制约,10名专职教师没有任何人有机会到目的语(英语)国家进行学习和进修。教师本身习得的语言也是纸上谈兵。教师对真正地道的语言使用并不透彻。而且预科外语教师除了课堂英语外,其他使用英语的机会也非常少。教师没机会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语言,又怎能教好学生?

(二)教学活动的比较分析

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学以语言为载体,强调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语言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在教学活动中,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外语教学活动的展_令笔者深刻,他们的语言习得强调的是在“使用”中“学”。教师在上课时先教学生语言的音、形、意以及用法,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语言。例如,在学习“旅游”的单元里,教师带学生去到某一个真正的旅游景点,要求学生逐一轮流当其他学生的导游,用中文进行景区介绍和为其他同学服务。介绍“餐饮”时,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会像是在中国家庭吃饭一样煮饭做菜,边吃边聊边学,真实、自然。在吃饭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到有关餐桌的语言外,也学到中国的餐桌礼仪和文化。教师会在活动过程和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改进的意见。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把外语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是川登喜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特点。遇到中国传统的节日,例如中国的春节,汉语组的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会在这一天穿上中国喜庆的红色服装,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跟中国人过春节一样隆重而热闹。教师由于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他们能在语言教学中真实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把目的语的真实使用的情况和环境展示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到这种学习,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得体使用语言,并在使用这种语言中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因为学生的学习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所以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学生学习了语言的音、形、义等,同时把语言真正的文化内涵也掌握了。这样的语言学习真实,有效。川登喜皇家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往往能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汉语学习后就能够用简单的汉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需要。

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外语教学开设综合英语(读写)和听说训练。综合英语强调读写,教师会围绕一定的词、短语和句型进行操练;根据每单元所涉及的语法,进行语法的讲练。预科外语教学这几年也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试图找出适合预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也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受环境和条件制约,预科学生的语言学习还是停留在课堂的语言学习。没有使用机会的语言学习就如学游泳,只在教室学习游泳的规则和动作,而永远没机会到游泳池进行实践练习,游泳规则学得再好和在教室里动作学得再优美,也不可能学会游泳。这种学习方法又怎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由于语言的学习环境是创设出来的生硬的课堂环境,语言的学习是为了“学”而“学”,僵硬而无交际意义,学生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尽管广西预科的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教师、学生把英语学习仅仅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学生学外语的目的是完成课业,其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就会不明确。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外语的结果往往是:尽管大多数预科学生学习英语都至少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但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中介语现象严重,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没有真正习得语言。

三、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教学对广西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使得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变得很重要。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发展。为提高广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外语习得水平,使学生真正能达到外语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与川登喜皇家大学外语学习比较,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

首先,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增加教师学习、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使教师的外语水平上一个台阶。倡导“知识基础”对教学专业重要性的盖奇(Gage)和伯利纳(Berlinker)强调,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一要有专业知识,二要有专业技能。尽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元的,比如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发展,在课程开发中发展,在行动研究中发展还有在实践中发展等[3],但作为语言的习得,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如能在目的语国进行学习进修,在真正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浸泡,其专业知识的提高可能更有效。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的高度决定了该专业的知识传授的水平。教师的英语文化知识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选择和对知识教授的质量。所以提示提高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水平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有效保障。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的习得是在使用过程中完成。比较川登喜皇家大学学生的成功的语言学习,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具有良好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创设语言使用环境,开展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 “用”。在教学中彰显语言的文化性和交际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目的、有意义,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成效,满足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最后,增加学生接触、使用英语的机会,学习了解英语文化。川登喜皇家大学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来进行语言文化学习。如上面所列举的中国节假日,教师就会组织学生仿照中国传统方式来过节。通过比较川登喜皇家大学的学习方式可知,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除加强课堂学习外,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把语言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英语的机会,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语言和了解英语文化。

四、结语

教师的个人知识的建构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就影响到学生的语言习得。学生知识的获得除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动机等影响外,教为学生个人知识的构建也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入,让学生有运用语言的机会,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帮助。[4]总结学习川登喜皇家大学外(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能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育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强海燕. 中国――东盟(预科)教育比较研究[A].中国――东盟预科教育比较研究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0-12.

[2] 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

[3] 徐斌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6.

[4] 韩刚.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0.

上一篇: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微观孔隙特征... 下一篇:探究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