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10-04 06:26:16

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治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时间、瘢痕情况、切口的血运情况、患者的满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 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口腔颌面部由于血液循环丰富,神经密布,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的相应功能缺失及面容破坏,对其术后生存质量同样会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提供患者基础生命保障的同时,予以患者软组织缺损的相关整复,同样是肿瘤切除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但是由于手术后切口位置较深,患者疼痛等诸多原因,患者张口、进食、护理难度较大,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效果不甚理想[2]。本研究以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为着眼点,对患者进行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6月~12月收治的进行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51.60±0.48)岁,平均病程(17.53±0.44)月,其中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20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7例,骼骨肌皮瓣修复3例。对照组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2.30±0.37)岁,平均病程(15.49±0.40)月,其中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20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7例,骼骨肌皮瓣修复3例。观察组患者中,牙龈癌19例,腮腺混合瘤7例,唇癌5例,口底癌3例,舌癌6例。对照组患者中,牙龈癌15例,腮腺混合瘤9例,唇癌7例,口底癌6例,舌癌3例。上述患者病情均排除严重的心、肺等器官严重功能不全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术式、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前清洁口腔;术后一般生活指导;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等。

1.2.2观察组

1.2.2.1个体的评估 评估病例的营养及饮食情况,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及生活照顾,提供营养饮食食谱供其选择,术前介绍术后进食方法如鼻饲饮食等。

1.2.2.2心理辅导 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病患及其家属说明病情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目的、治疗效果,向患者明确手术治疗的成熟性和安全性,在病患家属配合及协助下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其保持治疗期间的心情愉快[3]。

1.2.2.3术前教育 向患者介绍手术原理及治疗机制,明确术后颜面部、、气道、进食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手术后禁语、卧床时病床上排除两便等卫生情况的注意事项。

1.2.2.4术前准备 手术前给予患者3%双氧水及含有茶多酚的津岛漱口液漱口,3次/d,预防口腔感染;术前一天清洁牙齿,以清除牙垢及牙菌斑,保持术前口腔清洁,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2.2.5术后护理 ①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术者,注意气管套管常规护理,并且预防气管套管压迫移植皮瓣血管蒂影响移植瓣血供,造成皮瓣坏死;②皮瓣维护:定时观察记录移植皮瓣的颜色与供区皮肤的颜色是否一致,预防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若发生皮瓣血液循环供给问题应当及时处理;③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手术后应当常规进行供区和受区的负压引流,保持有效通畅的负压引流。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准确记录;④供区护理:观察供区的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用枕头垫高供区肢体并制动,根据部位的不同预防相应并发症的发生;⑤营养支持:向患者提供术后营养食谱以及为患者自制食糜,并补充维生素、纤维素等重要且术后易缺乏的营养物质[4];⑥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咀嚼和吞咽功能的锻炼、语言功能的锻炼、张口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的锻炼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制定差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并监督指导患者实施。

1.3评价方法 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瘢痕情况、切口的血运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护理质量调查根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法(SNA)评价患者术后营养状况[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应用χ2检验, P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移植皮瓣均存活,都达到了手术疗效,主要差异在于面部美观的效果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愈合后的瘢痕相对不明显,瘢痕相对不明显。两组患者疗效情况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临床状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予以全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营养状况对比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应用SNA评定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大约占到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6]。由于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神经血管密布,解剖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外观,而且造成相应的呼吸、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而且使患者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其生命。

口腔颌面部肿瘤以癌最为多见,因此大多数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7]。手术治疗后的软组织缺损常常容易造成术后感染、血管挛缩、血栓形成等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常常采用护理措施干预。而对于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术后恢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认为术后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感染、血管痉挛以及血栓形成都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8]。

但是由于手术后切口位置较深,患者疼痛等诸多原因,护理人员护理难度较大,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效果不甚理想。相关研究认为,切口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长短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个体营养条件有关[9]。营养条件较好的患者愈合过程中脂肪组织可有效填充软组织缺损,显著提高面部美观程度。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对照组,予以术前、术后全面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主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切口愈合时间有效缩短,切口的血运情况良好,瘢痕愈合情况理想、伤口美观度大大增加,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营养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有利于其术后脂肪组织更好填充软组织缺损部位,促进其术后更快更好的恢复[10]。本次研究的优势在于采用营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疗效,对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减少伤口疤痕,提高整体美观程度都具有确切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具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无可比拟的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志琼,陈丽慧,方雪梅.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0):326.

[2]陈瑛,袁伟军,郑丽萍等.舌癌根治术后患者皮瓣护理的进展[J].护理杂志,2014,31(3):30-32,65.

[3]薛景.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3,26(4):696-698.

[4]张琳,郭宏梅,李秀娥等.自制匀浆膳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水平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12(2):91-93,97

[5]孙惠,方芬,吉凯.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营养支持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1):23-25.

[6]田海锁,王东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4):60-61.

[7]陈宇轩,韩小宪,陈书军等.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110例手术治疗分析[J].医药杂志,2013,25(3):53-56.

[8]张学鹏,钟声.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6.

[9]张琳,李秀娥,杨国勇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存在的问题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70-1971

[10]李静言,付光新.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56-3858.编辑/冯焱

上一篇:腰椎术后患者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计算机音乐创作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