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时间:2022-10-04 06:04:50

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

吴遵民在《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基于我国当前的学分银行的性质、管理体系等还亟待明确和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必要性以及其重要功能,剖析了国家学分银行与地方学分银行的关系,分析了国际上不同国家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基本条件和构成主体。

我国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因此建设学分银行成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融通与衔接的“立交桥”,但是我国的学分银行建设仓促,没有法律授权、没有专业指导、也没有形成自身完善的体系。因此,建设国家学分银行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国家学分银行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1.完善当前的学分银行制度,弥补当前只有地方学分银行而无中央统筹管理机构的缺憾。2.推动“学分银行条例”的制定,规范现有的学分银行体制。3.宏观调控地方学分银行具体业务的开展。

建设国家学分银行需要明确其与地方学分银行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上下级的行政组织关系,又是业务指导与监管管理的隶属关系。地方学分银行有以下基本功能:1.对学分的内涵进行认定。2.对以前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累计。3.在学分银行存储的学分可以兑换。因此,国家学分银行相应的功能就为:1.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统一规则和标准。2.建立学分认定和积累的框架和标准。3.建立学分储存和兑换的规则。

纵观国际,国家学分银行的搭建模式分为两类:一是自下而上,二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即先建立地方性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然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国家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框架或体系。自上而下即先尝试建立国家层面的制度,然后把各级各类教育都整合到统一的学习资格认证框架体系中。由此而得出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加强立法保障并成立专门推进机构。2.建立统一的资格与标准框架。3.设置质量评审机构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4.以资格认定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学习成果认定制度。5.实现学分认定的分类、积累与转换。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提出我国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基本条件:1.国家学分银行的建立及筹集主体必须要法律授权与认可。2.对国家学分银行的实施细则做出统一的规定。3.国家学分银行与任何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不能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或隶属关系,要具有“第三方”的独立身份。4.创建或承担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机构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经验和研究能力。并由此提出,我国承担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主体应为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陈道明:不道不明 下一篇:友情是一种最炙热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