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探索与建设

时间:2022-10-04 05:12:44

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探索与建设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公益社团与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建设的意义、特征。以西北大学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公益自行车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效机制建设对策:第一,完善高校社团相关政策制度;第二,增加社团的资金扶持;第三,完善社团的组织管理。

【关键词】 大学生公益社团;公益自行车社;西北大学

一、大学生公益社团与公益自行车社

大学生公益社团是指高校大学生在共同的目标下,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为追求共同兴趣爱好成立的学生公益性组织。目前大学生公益社团种类繁多,主要有: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大学生义工协会、大学生书法协会、爱心家教以及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等。大学生公益社团开展公益活动的目的是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对于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服务性质,国内学者有着广泛的共识,认为其在保护环境、爱心救助、公益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

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作为大学生公益性社团,在为学生提供自行车这一准公共产品的同时也具有其独特性,它带动大学生的公益创业之路。公益创业,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指的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创业过程。公益自行车社创业作为一种校园组织的公益创业形式其经营模式是,学生经过校领导批准成立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在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一定数量的车子后,再以很低的价格甚至免费出租给学生,由于租车收入与购车成本之间存在价差,创业者获得一定的收入,当然中间的部分维修费以及丢失车子的赔偿费由学生个人承担,这也构成了社团的一部分经济来源。因为较购买一辆自行车成本,租车行为不但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用车需求,而且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经济成本,故目前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发展迅速。自行车来源主要是毕业学生遗留下的旧车,企业以及个人捐赠以及向自行车厂家购买等。购车所需经费可来源于主要有三种方式,向社会出卖冠名权、自行车厂家赞助、依托学校财政支持。

1、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性质和特征

由公共物品的概念出发,公益性学生社团指的是以面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作为组织目标的学生社团。基本上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性质存在广泛共识,认为他们通过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法律咨询、爱心救助、留守儿童教育、普法宣传、环境保护、消费维权、交通安全等为社会提供了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显然,这些新兴的高校公益社团已经不同于校园中的传统社团,前者不仅为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总结归纳具备以下特征。

成员行为的自发性。所谓大学生社团主要指的是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制定规程,并依据法律程序依法构建的大学生群众组织。而作为公益的学生团体,他们所从事或者参加的工作,都是来自于体现自我价值的志愿精神,和其他以获取报酬或者获得学校综合测评加分,以及其他收入等, 与其他学生团体有着本质区别。公益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志愿且利他的一种行为,因此不符合传统社团的硬性规定和服从的管理模式。

管理组织的民主性。公益社团的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因此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社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个平等的个体,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民主意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学生团体也会根据民主需求构建民主组织结构,让学生成员拥有平等交流的机会。与普通学生社团不同的是,公益性的学生社团往往会涉及爱心基金的管理,特别是爱心基金的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还具有完备的监督体系。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按时对公众进行信息披露,提供财务收支情况分析报告。

资金来源多样性。由于公益性社团本身很少甚至没有收入,可是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转需要费用,而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如:学校财政的补助;私人的捐赠;企业的捐赠;外界的赞助等。多样性的来源保证了社团的安全平稳运行以及管理的实施,同时使得社团的管理机构以及决策组织进行决策以及做决定时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多样性的资金来源降低了其风险系数,即使一方的资金不到位,不会对社团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2、公益自行车社与学生的公益创业相结合的意义

首先从学校角度来分析。由于有了租金收入,校园内的自行车管理不再是纯投入性的,实现了可持续运作。而且租金除了可以部分抵消车款外,还应有盈余部分,用来支付方案所增加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样可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连续性。对学校来说,这种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丢车是小概率事件,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丢车的期望很小,即便出现了丢车的小概率事情,其损失可以在租金和押金中得以弥补。此外租金数额可与学校为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挂钩,如果校方支持力度较大,那么公益自行车社可减少学生租金费用,降低租车押金,故可以实现学校对学生的经济支持。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分析。一方面基于租车学生立场,由于只需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获得自行车的使用权,经济上比较划算;另一方面基于公益自行车社立场,公益自行车社创业者和社团参与者可以获得应有的利益以及管理团队的经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

最后从自行车厂家和冠名赞助商角度的分析。行车的频繁使用,将给厂家和商家带来较好的广告效应,塑造其品牌形象,凸显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获得了学生们的好感,最终扩大了自身的商业利益。

二、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公益自行车社发展现状――以西北大学为例

为了客观了解现状,作者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公益自行车社团部分成员以及学校内经常会租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面向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8份,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94.5%。论文设计调查表围绕西北大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社团成员个体的思想认识与实际感受,以及需要租车的学生的回答情况,反映了西北大学公益自行车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公益自行车社成员男生所占比例为54%,女生所占比例为46%,两性参与规模大体相同,这反映了在参与公益自行车社团的积极态度上,并无性别差异。

表1 学校对公益自行车社团的建设关心程度

你认为学校对公益自行车社团的建设关心吗 关心 一般 不知道 不关心

人数 301 35 22 20

比例 80% 9% 6% 5%

如表1所示,80%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公益自行车社团是关心的,这也反映了西北大学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大力发展对学生有利的公益性强的社团。9%的同学认为学校给与社团的关心一般,6%的同学不清楚高校对社团的发展是否存在关心,还有5%的同学甚至认为高校并没有关心这一公益自行车社团。从这个调查来看,也说明了高校在该社团的管理与支持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还需要完善制度,落实相应工作,保护学生从事公益性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并为其他租车子的学生提供便利与服务。

表2 公益自行车社团的办公与活动场地提供方

公益自行车社团的办公和活动场地 学校提供 主要是学校提供 主要是赞助单位提供 学校不提供

人数 287 69 22 0

比例 76% 18% 6% 0%

如表2所示,西北大学基本上能够为公益自行车社团提供必要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为该公益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同时由赞助单位提供办公和活动场地的仅占6%,这也说明该公益社团的活动从社会得到的支持力度并不是很大,仍有继续拓展的空间。

表3 公益自行车社团的经费来源

公益自行车社团的经费来源 学校拨款 社员团费 社会赞助

人数 80 128 170

比例 21% 34% 45%

如表3所示,公益自行车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社员团费和社会赞助,其中社会赞助所占比例最高,社员团费次之,说明该社团内社员力量强大,自身具有贡献精神,且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很强,但是这对于社团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可以看出,学校由于经费的原因,给予该公益社团财力上的支持是十分有限的。

表4 公益自行车社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公益自行车社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经费不足 场地有限 社员公益意识不高 社团干部工作不努力

人数 145 98 76 59

比例 38% 26% 20% 16%

如表4所示,问及公益自行车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经费不足成为首要问题,其次是场地有限,再次是社员公益意识不高,最后是社团干部工作不努力。因此可以看出,经费的缺乏已经成为该社团追求长远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公共产品和满足其需求的最大障碍,而此障碍如果不得以解决,社团的进一步生存以及管理模式将受到挑战。

表5 对公益自行车社的财务了解情况

对公益自行车社团的财务了解情况 了解 不了解,希望公开 无所谓

人数 180 128 70

比例 48% 34% 18%

如表5所示,问及对公益自行车社的财务了解情况时,48%的学生表示对其处于了解的状态,34%的学生表示对其财务情况不了解,并希望公开其财务情况。18%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解其财务情况的学生不超过一半,这反映出该社团的财务管理缺少透明性和公开性,应当及时公开社团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出社团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改善。

2、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认识不够,对其具体内容和流程不了解。对公益的理解不到位,大多数学生对其理解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人,夸大其自愿性以及感性的一面。同时缺乏社会的认同与支持,社会对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认识不足,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都不够,当前社会对利益回报的追求大大超过对公益活动的投入。在这种普遍的精神追求的迷失中,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缺乏精神支柱与精神基础,最终导致当前该社团经费匮乏,财力不足成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团动力机制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对其呼声高,但是真正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度低。

其次,保障机制建设存在问题。宏观层面各省市的党政《意见》、《决议》等成为公益社团获得支持的依据,但是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微观层面,符合大学生公益社团的管理办法仍然空白,缺乏详细的操作细则。且当前经费支持不足,经费来源单一。从国家大环境上讲,我国公益事业来源本身就存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问题,而从高校公益社团本身讲,经费来源靠高校拨款以及外界捐助,而其受益方对该社团的支持力度微乎其微。同时对于其长久发展的制度建设也有很多漏洞。

再次,服务内容供求不对称。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供给对象就是自行车,而高校里需要自行车的几乎是每一个每天要上课下课的同学,但是其供给并不能有效的满足需求,同时供给方与需求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信任机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供给方与需求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出现很多高校自行车市场的“搭便车”现象,学生租车或者骑车之后没有付手续费或者租金,甚至车子受到损坏供给方却不能及时发现。在供需市场之间缺乏中间平台,中间平台的缺失造成了需求信息的不对称,服务的不及时,服务者积极性受打击等一系列问题。

三、大学生公益自行车社的制度培育与管理改进

第一,完善高校社团相关政策制度。首先政策制度的完善是高校学生公益社团得以开展以及有序进行的基础保障,也让社团内部成员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用来参考。同时,制度的出台有助于提升社团的公信力,消除外界人员以及学校内对此社团不熟悉的学生的疑虑。中央政府的文件主要是为了完善高校社团整体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就具体的某个社团的完善以及更好的发展提出任何建议与规划。所以针对这种问题,高校要从制度的层面上确认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公益团体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其次是探索有效的支持模式,目前政府层面对高校公益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大,甚至很低,因此政府应该对大学生有切实效果与好处的公益社团提供支持与财力保障。

第二,增加社团的资金扶持。要实现社团的稳定发展,资金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社团得以继续运营下去的根本所在。目前大学生公益社团的经费来源途径还十分单一,大多数通过社团收费和学校补贴等途径。而收取一定的社费是必须的,这是保障社团存在的基础,但是同时,学校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校加大拨款力度的同时,监管机制也应该随之建立起来,防止有人私自挪用公款,影响社团的正常运行。所以学校的监管制度必须完善,保证资金用途透明,真正的做到物尽其用。而在社会资金方面,社团要尽可能地寻求社会资助,同时要做到利益与公益的平衡,公益社团不能做到纯利益化,而寻求资助的同时也要对社会上的企业有一定的好处,这就需要社团的经营管理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供需平衡,既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又能得到所需资金。

第三,完善社团的组织管理。目前的社团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一个新的社团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构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比如,需要学校、社团成员、以及社会募集资金企业的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多方参与者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一方出现任何问题其他各方予以指出并提出改进机制。社团内部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由选举产生,只有公平的产生管理人员,社团内部的成员才能心理平衡且更好的为社团服务。公益社团不同于社会上的企业,但是其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又与企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笔者认为社团内部也应该有所谓的人力资源、营销人员、公关人员等,人力的作用在于做好行政工作,做好社团的每一个小事,而营销人员的作用就在于将社团很好的营销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扩大其影响力,而公关人员的意义在于当多个社团进行联合或者社团与社团之间出现问题时要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社团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是很重要的。而社团的创始人更应该有全局观念且有个人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乃强,荣茜.浅谈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社团活动[J].中国西部科技,2015.01.119-120.

[2] 汪凯丽.文化适应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社团融入的实证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50-51.

[3] 钱晓蓉,陈婷,赵乐,徐黎元.大学生社团有效自我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171.

[4] 龙希利,李新瑾,樊立三,任祥华.基于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社团管理路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02.39-41.

[5] 马华伟.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均衡发展[J].林区教学,2015.03.122-123.

[6] 王宁.探析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的课程化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202+49.

[7] 隽敏,刘佳园.关于大学生社团发展困境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2.51-52.

【作者简介】

张翔宇(1990-)男,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学系学生,研究方向:区域财政与税收制度.

上一篇: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细h的增殖”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在多民族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