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题目入手 抓关键词语

时间:2022-10-04 04:35:00

鲁迅先生说过:倘要画人物,最简单的办法,是画人物的眼睛,即使头发画得再像,也是没有用的。语文课中的一篇篇文章题目,犹如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要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重视课题教学。课题或反映内容的主体,或道明文中的人物对象,或反映作者的观点,或直接点明作者的感情基调等等,对我们理解把握文章内容极为重要。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师生并不是特别关注文章的题目,他们往往例行公事般扫一眼题目,便投入到文章的解读中。那么,文章的题目到底在课文理解中起多大的作用呢?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文章题目进行教学呢?

一、文章题目包含的信息:

文章题目能够反映文章体裁。从体裁上文章可分为写景、写人、写事等。大多数阅读文章时我们一看题目,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该文是写什么方向的了,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例如《爬天都峰》是记事的,《赵州桥》是写物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写景的……

文章题目能够反映内容的主体。其实,有的文章的题目已经交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懂了文章的题目,内容已经掌握大半。如《孔子拜师》讲的就是孔子拜师的事情……

文章题目能直接点明作者的感情基调。文章是抒情的艺术。理解文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握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些文章的题目就能直接点出作者的感情基调。如《我不能失信》就直接指向人要诚实守信;《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向对西沙群岛的热爱……

二、如何抓住文章题目组织教学

1、从题目中抓“关键词”。文章题目中,往往有一两个字词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这些字词可称为“题眼”。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题目的结构入手,分析文章的“题眼”,通过“题眼”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开天地》是个完整的句子,题目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并且揭示了人物的行为――开天地,“开天地”是文章的“题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课文是讲如何开辟天地的。

2、从题目引发问题。有的文章题目很有启发性,学生会产生疑问。教师要围绕课题,设计一些贯穿全文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达到解决疑问、理解全文的目的。如刚提及到的《开天地》,就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又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充分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玩”也能出名堂?玩了些什么?是怎样玩出名堂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了解文中大意。还可以启迪学生平常应怎样玩?玩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等。

3、从题目感知作者的表达情感。含蓄是大部分课文的典型特征。究其原因,文章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人、物、景都是入文的意象。因此,在文章中往往会有主人公所做的事,有景物的描写,有主人公的直抒胸臆或者借景抒情。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知道是写地方景物的,而从题目中的“富饶”、“美丽”就可知作者们要表达的都是赞赏的一面,分别道出对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从而表达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读懂了题目就能在学习课文时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拿到一篇文章分析文章叙述了什么事,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同样是一条很好的解读途径。既然这样,如果我们能够从文题中把握课文的表达情感,并由此深入思考,是不是也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呢?学会理解文意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也是传承祖国文化的需要。理解课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见仁见智的。而关注课文题目,也是理解文意的金钥匙之一。

4、从题目理出线索。有的文章题目,隐含看作者行文的线索。教师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线索,做到抓住一条线,提出一大串。如《风筝》一课,可以先引导学生从“风筝”这个词入手,问学生有否做过风筝、放过风筝,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以“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为线索分析学习课文内容。全文贯穿以“风筝”为主线。

5、从题目理解寓意。有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寓言故事,富含深刻的哲理。常用一些普通物品作题目,寓深刻的含义在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些客观事物为题,领会文章意义。如《陶罐和铁罐》,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铁有什么优点?(坚硬)陶又有什么缺点?(易碎)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又回到课题揭示出铁罐虽然坚硬,但亦有自身的短处――会氧化会腐烂变质最后消失掉;陶罐虽然易碎,但能存放很久很久。揭示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的道理。又如《矛和盾的集合》,老师可先向学生提出:矛有什么功能?(能攻击)盾又有什么功能?(能防守)为什么题目说是矛和盾的集合呢?有什么好处?最后又回到课题提示出集合矛和盾的优点就既能进攻,又能防守。道出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自己所用。

由此可见,题目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台阶。抓住了文题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养成探究思考的习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适时抓住文章题目进行教学。

上一篇:巧拨学生创新的心弦 下一篇:试论低年级学生 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