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按摩合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病案

时间:2022-10-04 04:32:07

针罐按摩合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病案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刺;按摩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38-02

1 病例资料

苏某,男,66岁,退休。患者3小时前在家穿衣服过程中不慎扭伤腰部,突然感到腰部剧痛,行走、弯腰转侧均困难, 由家人送来就诊。舌暗红,苔白,脉弦。查体:神清,痛苦面容,BP:130/80mmHg,右侧腰肌板滞;腰部活动度前屈10°、后伸10°、左侧屈30°、右侧屈3O°、左旋3O°、右旋30°,第四腰椎右侧压痛明显,右直腿抬高试验(-)。CT示腰椎退行性改变,未见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先以毫针用泻法快速刺入双手的腰痛穴,同时嘱患者缓慢活动腰部,做下蹲及站立、转侧等动作,左侧腰痛则顺时钟旋转,右侧腰痛则逆时钟旋转。每1O分钟行针1次,约30分钟后去针。然后在腰部患侧拔罐,用闪罐法6~7次。在病人疼痛缓解后再予以经穴按摩手法治疗,让患者俯卧于硬板床,双臂放于两侧,术者站在右侧,用手掌紧贴腰部皮肤自上而下,先健侧,后患侧,用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节奏按摩1分钟,再用拇指按压两侧肾俞、肝俞、膀胱俞、大肠俞、环跳及双侧委中、承扶、承山,力量要均匀,手法要柔和,做到点按的力量、速度、幅度都要均匀,力度深透有力能够达到肌肉层,从而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分解粘连、滑利关节、整复错位的目的[1]。首次治疗后患者行走轻松,腰痛明显减轻。共治疗3次,痊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促进康复。急性发作时应睡硬板床,避免腰部负重。平素则加强腰背肌力量的锻炼。可指导患者做腰背肌锻炼和直腿抬高以及屈髋屈膝、跨腿运动。

2 讨论

急性腰扭伤属于祖国医学“闪腰”、“腰痛”的范畴。《金匮要略》:“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急性腰扭伤多因腰部姿势不当时,用力过猛,而突然扭伤腰部所致。中医病机多为受伤后经气不畅,甚则血溢脉外、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局部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腰椎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所致的无菌性炎症。疼痛引起局部肌肉紧张,而肌肉紧张痉挛又加重局部疼痛。当腰部扭伤后,局部会出现纤维组织的损伤或撕裂,水肿充血,此时针刺治疗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腰痛穴为经外奇穴,有循经远取之意,具有镇痉消肿、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急性腰扭伤。针刺时,腰椎小关节周围紧张痉挛的肌肉韧带可以得到松解,同时配合腰部轻柔的旋转运动,可使错位的小关节复位,消除疼痛,恢复脊柱功能[2]。配合拔罐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在患者腰部疼痛缓解以后再予以中医伤科经穴按摩手法[3] 以指代针,对相关经穴施以点压掐揉,点按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可放松腰部肌肉,舒解局部痉挛,促进腰背部经脉气血的循行。针刺、拔罐、按摩三者合用,共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在治疗的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心理、饮食、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强化康复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再次扭伤。

参考文献:

[1] 阳世伟,殷磊,李健等.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便秘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2―14

[2] 孟丽.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7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44.

[3] 李连生 于海阔,经穴按摩结合针刺秩边穴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河北中医.2008年8月第30卷第8期.

上一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检测... 下一篇:自制药物分置盒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