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员工价值获得途径探析

时间:2022-10-04 04:20:50

中小企业员工价值获得途径探析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今年来的研究热点,而员工价值作为重要的软性因素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中员工价值的内涵和特点描述出发,提出了中小企业员工价值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价值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21-01

员工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的软性资源。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发展,硬性资源(如固定资产、技术和设备、信息和资源等)正面临来自全球竞争压力。如何实现和提升软性资源――员工价值成为中小企业获得企业价值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员工价值的内涵与特点

(一)员工价值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员工价值,有不同的界定。孙剑平认为,员工价值为员工对企业的价值,此价值量的大小与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有关(2005);陈霞认为员工价值可以界定为员工效用与成本的比,用公式表示为V=F/C。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员工价值的内涵,由原来的将员工当作“会说话的机器”转变为真正作为与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相关的主体。此文所述员工价值指的是:企业所有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劳动效用(体力劳动效用和脑力劳动效用),同时员工以其为标准来衡量自身从企业所得到的满足(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满足),以确定自身对所创造价值的满意度。也即员工在企业中创造价值的同时,还对企业对其所创价值的回馈作出反应。

与价值的分类相似,在企业中的员工价值同样分为两种维度:1.显性价值。即员工所创造的实体价值,可以为企业上下观察到的福利和好处;2.隐性价值,即员工的努力劳动带给企业的品牌凝聚力和宣传力,以及隐性的但又能为公司内外部人员觉察到的价值,它具有隐蔽、稳定、长期和延续性的特点。

(二)中国中小企业中员工价值的特点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由于组织结构和员工构成相对简单,财力、物力和技术都相对落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融资难、技术研发难、引进人才难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小企业把如何激发员工价值,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降低离职率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中国中小企业员工价值显示以下特点:

1. 员工价值构成一元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受到自身力量的限制,一般依托于某项特有资源、特有技术等建立,且大部分是服务行业。故员工结构相对大型企业来说相对简单,而其发展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又相对稀少,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以及从中得到的满意度都很单一。

2. 员工价值的实现渠道和途径相对一元化。对于内部组织结构相对完善的大企业,员工价值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的都能够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得到体现和发掘,通过不同渠道的培养和发现,实现隐性价值到显性价值的跨越式展现。但是在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的中小企业,由于资源相对不足和管理能力的不完善,员工价值的实现渠道和途径相对一元,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用通过相对简单的业务量展现出来。

3.员工价值的评估系统不完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理论上根本没有动力建立完善的员工价值的评估系统,为实现员工价值提供强有力的评价和监督保障,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在以员工价值为核心的激励措施相对不足。

4. 员工价值的实现更依赖于人情而非客观的规章制度。对于人员配置相对简单的中小企业,人情,也即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在对员工价值的认定和宣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员工价值的实现,也即劳动效用和员工所得到的基于效用大小的回报,更倾向于依赖人情,依赖于自己所在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网,而非依赖企业内部尚未完善的员工价值评价规章制度。所以在内部绩效制度未有完善的中小企业中,在效用实现的前提下得到的满意度衡量标准也相对模糊,人情的作用一般大于客观的绩效衡量规章和制度的约束。

二、中小企业员工价值实现路径探析

针对中国中小企业中员工价值的特点,可以对员工价值的实现途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分析。

为员工价值提供条件,使之实现构成要素的多元化。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如大多以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的服务业为主;成长潜力较大;企业未成规模化、系统化等,中小企业员工价值的构成要素大致按顺序分为:就业价值、学习价值、职业价值。

由上所述,员工价值不是简单的硬性规章制度或者软性的口号号召所能培养的,而中小企业作为中国一个特殊同时又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其员工价值的培养不仅仅要考虑到中国中小企业的个性特征,而且要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元素;不仅在硬性的规章制度上使员工价值的实现更规范,也要重视软性文化的培养对员工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巧丽.员工价值与企业文化契合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

[2] 李丹,刘晓芸.中小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8).

[3] 陈俊,王曙光.普通员工价值开发的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5).

上一篇:浅析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下一篇: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