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势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时间:2022-10-04 03:48:02

目前形势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摘 要: 本文从人才规格、质量评价、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学校发展、激励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吸引力 评价

近年来,选择中职和高职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没有一个考取高等学校或高中的学生会选择职校。在众多城镇,就读职业学校是绝大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或大学的学生的无奈选择。是什么原因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蒙羞,又是什么原因使职业学校缺乏竞争力呢?在目前的形势下,培养毕业就能上岗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只适用于传统的劳动组织结构。现代新型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需要复合型、智能型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职业学生不再感到蒙羞,提高职业学校的竞争力,在学生培养上,职业学校要更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评价中重视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学习迁移能力等的培养,这样学生才更有发展后劲。所以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只要教学质量过硬,同样就具有吸引力。那么对于职业学校应该如何评价呢?有了评价,那样才有优劣之分,优胜劣汰,才可以促进优良发展。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影响不大、地位不高,而且不能改变人的命运、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人获得应有的尊严。所以职校生选择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认为上职业学校是一种可耻的事情,不好意思对别人说自己在职业学校上学。那么怎样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掌握一生幸福的“看家本领”呢?

一、人才规格能量化

讲质量,先要有质量标准,而且是可测量的标准。接受了职业教育后,一个人能获得什么、能做什么,不仅教师、学校要清楚,学生、家长、社会也要清楚。要让受教育者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要让受教育者知道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能为自己的未来带来什么。但是,实事求是讲,当今的一些校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师往往不知道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确定人才规格的量化标准是当务之急,凡不愿量化或者没有能力量化的,教学必定是凭感觉的,是不可能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也注定不可能有吸引力。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既然学校领导都不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么老师更会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看到哪个知识比较好讲,学生爱听,就天天讲,可是这个知识到底学生将来用不用得着,却无从知晓。

二、质量评价可操作

目前的办学可以说是无是非、无好坏,已经到了“无责可问”的地步,每个学校都可以无视学生的前途,把办学成绩说得天花乱坠,诸如“素质”、“能力”、“技能”、“品德”,都是不可测、无法评价的“软指标”。这就为学校和教师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和“自我吹嘘”提供了可能。评价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但要以结果为主;评价要看办学条件,也要看办学成效,但要以成效为主。学校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虽然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而且繁琐复杂不便操作。

比如,考试的时候,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及格率,哪儿容易就考哪儿,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考那里。有的老师甚至把考试的内容发给学生,只要学生最后抱抱佛脚就能过关。这样没有评价的标准,怎样判断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对于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来说公平吗?

三、培养目标须承诺

教学任务、培养目标明确后,还要有相应的责任制、问责制和承诺制。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作出承诺,这既是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又是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承诺不能兑现,学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就要主动请求处分。

一些学校为了招生,承诺对学生怎么样,可是等到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比如,甲学校使用乙学校的名字来招生,可是结果是教学资源都是甲学校的,就连最后的毕业证都没有乙学校的章,纯粹是忽悠学生,你说这样的忽悠,以后还有人再来上学吗?

四、专业发展的合理性

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和广泛适用原则。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就业率为导向,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职业岗位设置专业,根据职业需要协调若干专业,如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等,达到培养专才的目的。会计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应为: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应当按照培养目标,提出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在职业岗位知识方面,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财务分析、经济预测分析、经济决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在职业岗位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会计核算能力,收集、加工、分析经济信息能力,应用计算机财会软件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是在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培养适应信息环境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最不好掌握的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应该避免重复,增强所选教材的系统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加大课程的信息含量。即使在一门课程中,也要力求知识的完整与广博。要注重学生创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与国际接轨。

五、学校发展的科学性

学校的发展是学校具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那么怎样的发展才算是科学的发展呢?就目前形势而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第一,校企联办的长效机制,使学校的办学更加有的放矢;第二,招生与就业一体化,实行订单式办学,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输送毕业生的定单式办学;第三,与兄弟学校实行联合办学,既解决了兄弟学校学生学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又为开发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人才。第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既可以使学生预先接受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衔接,又可以使困难学生“以工助学”完成学业,实现就业。

六、激励措施要与时俱进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成长,使教师成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教师进行激励过程,也就是引导教师不断学习,扩充新知识和新科技,树立新观念、新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物质激励机制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而当物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激励机制便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导因素。

教师评价上,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教学科研并重,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评价基础上,才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聘任。很多高校过于重视科研评价,并用统一的量化指标进行学术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者论文成果的肯定,并用准确的数字实现量化,但对于学者论文中创造性的东西却很难进行评价。这种缺乏定性分析基础的量化评价,使学术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但是学术质量却没有太大的提高。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强调学术生产的数量、重视效率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教师角色的学术价值。所以,高校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理性的经验分析(这里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自我、学生、同行和专家)与数量化的准确结果,两者结合更加可信、直观、合理。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公开、透明,使教师明晰评价对以后进步的重要作用,不要使评价流于形式。

教师评价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的重要职能,而教学则是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教学评价,不但可以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工作,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个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所以,高校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逐步提高教学能力。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在思想上兼顾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的评价中建立评价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1世界的竞争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冲击。那么为什么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发展得非常好,规模越来越大,而有的职业学校却面临倒闭和兼并的命运呢?我们要认清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共创辉煌。

参考文献:

[1]王秀梅.以人为本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教育探索.2007,(7).

[2]张应强,马廷奇.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研究[J].2002.

[3]杨春梅.国外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改革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27.

[4]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网站论坛.

[5]怎样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要为人一生的幸福提供“看家本领”网站论坛.

上一篇: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思考 下一篇:加强中职生职业指导,成功转型为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