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04 03:33:37

做好“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 写好课后反思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次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失误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中发展自我,能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二次备课自我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一、什么是二次备课

一次备课,就是指教师个体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后形成的对课堂的一种预设。二次备课,是对第一次上课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等作进一步调整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实践证明,每一次教学实践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出现,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学前的设计与备课无论多么充分,毕竟只是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却是千变万化的,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及时反思既是对一次备课的重要补充,又是对后续教学的重要指导,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二次备课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既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是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这个基本规律的,如果说第一次备课是从认识到实践的活动,那么第二次备课则是从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尽快地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作出质的判断和量的分析。如估计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和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是否适当,教学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的进度是否合理,等等。教师通过第二次备课获得信息反馈,既是对第一次备课的认识效果进行评价,又能根据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发现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甚至提出有一定创造性的见解,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三、二次备课的主要内容

1.课时后的备课。

二次备课可以从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两个角度去考虑。对教师而言,本节课的精彩之处,闪光点,瞬间掠过的灵感等精华所在应该备录,这对将来教学将有极大的帮助。再比如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提问的针对性等,都应该在课后二次备课时深思熟虑。还有时间的控制,作业的设计都可以再考虑调整,以便使教案更合理,使得我们上课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从学生角度来看,课堂上出理的问题、错误,以及作业、考试中易错之处,也应详录;学生新奇独到的思路和见解也是一种财富,是拓宽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对于学生学生困难的环节,可以多花时间多下功夫,重新琢磨课堂设计,或分解问题,或重设铺垫。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能顺利地迈过这道坎。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后的备课中及时制订补救措施。这里的补救学习既包括对学困生的补救(比如适当补课),又包括对学优生的补救(比如超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大的发展。

2.单元后备课。

每单元结束,教师应在原先各个课时二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二次备课。教师对该单元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备课,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教师应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总结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3.学期后备课。

学期结束后的备课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的总的考查和评价,又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总体规划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在实质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二次备课的重要作用

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

结教学的重要工具。二次备课是在一次备课的前提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再对一次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弥补第一次备课的不足和缺陷,增加第一次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二次备课中又可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一次备课乃至整个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由一次备课到二次备课再回到一次备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五、几点启示

1.加强二次备课并不是淡化一次备课,而是对一次备课的强化。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真正理解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精心选题,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对各个教学环节融会贯通,在教学中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

2.二次备课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

二次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1)找出教学中的得失,记录教学方法上的成功之处和疏漏失误之处。(2)捕捉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3)寻找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它既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又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4)感悟学生的困惑,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3.二次备课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有部分理论指导,但成熟的经验较少

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情境不同,对象各异,情况千变万化,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靠等、要,不能固守现成的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探索中成熟,在实践中深化。

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多一份探究就多一份发展。进行二次备课,一方面能根据具体实际调整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能找到原有教案中的不足之处,挖掘教学资源,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杰.教师的自我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伟.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104-10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上一篇:重塑新课程理念,实行有效教学行为 下一篇:“生态教育”撑起课堂教学的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