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进行实验教学

时间:2022-10-04 03:21:19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进行实验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94-0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四种类型,如何进一步弄清各类实验的特性和作用,并把它们和谐起来,使它们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发挥最佳功能,则是值得我们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演示实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物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它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通过演示实验,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兴趣。

二、随堂实验

所谓随堂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随堂实验,能与教师的讲授密切配合,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研究方法而设计的课堂小实验,是创设物理情境、探索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进行随堂实验教学的形式可分为多种,它既可以是教材中的演示、验证、测量实验转换而来,也可以是教材上所没有的实验;它既可以由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或让学生自带些小物品,随堂完成实验,也可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课后由学生完成,再利用上课交流讨论、实验。随堂实验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半节课时,也可以用几分钟。总之,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八年级上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四、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学生课外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探初中物浅实验教学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将为学生在今后走上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升上高中乃至上大学学好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大力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