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 第13期

时间:2022-10-04 03:08:54

且不论最后的收视率如何,仅就引起的关注和争论而言,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无疑是今年最火的一档节目。

在“百度”上搜索“超级女声”,会出现70多万条结果,最近的新闻也有4000多条。前一阶段成都赛区“红衣教主”黄薪的八卦爆炒尘埃还未落定,最近杭州赛区“实力派”歌手韩真真在20进10的复赛中惨遭淘汰,引起的争议又是风声四起。骂也好,吵也好,慨叹世风日下也好,一个地方卫视的节目能在全国吸引如此众多的反响,似乎还是第一次。

去年的第一季《超级女声》一出台亮相,明眼人就看出来,这是美国大为流行的电视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中国克隆版。

FOX电视网从2002年推出《美国偶像》,一度稳居全美电视收视率的榜首。一眼看去,《美国偶像》和我们的《超级女声》相差无几――同样是大规模的初赛,大多数参赛者还没找到在电视里做一回“分钟明星”的感觉,就被尖刻严厉的评委三言两语打发出局;同样是层层复赛,由100而50,而20,最终10人(后来发展为12人)进入决赛;同样是有观众参与投票的决赛,场面华丽,程序繁冗,经过十来个回合最后产生出总冠军,也就是注定会被一个大公司签约的“美国偶像”。

《美国偶像》至今已经播出了四个演季,为FOX创造了数亿美元的产值。夺得冠军或是仅仅进入决赛的“偶像们”也大有斩获,出名不久就出了单曲唱片甚至专集,前三个演季的冠军凯莉克莱森、克雷艾肯和鲁本斯图达德的唱片,都在Bill流行专辑排行榜上占据过第一的位置。电视网和唱片公司赚了钱,参赛者出了名,公众则看了热闹,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其实,《美国偶像》的形态模版也是FOX用重金从英国买来的。它的英国母版叫做《流行偶像》(Pop Idol),在英国也是个有名的节目,但不论经济效益方面还是社会影响方面,表现都不如其美国的表弟。也许是一夜成名的灰姑娘传奇更符合美国梦想,除了初赛面更大,决赛更炫、更隆重,《美国偶像》几乎没做什么改动,就把这个节目变成了更有美国气派的娱乐方式。

当《超级女声》进行再克隆的时候,制作者在本土化方面遇到的困难,显然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美国同行。好在湖南卫视已经有十来年在娱乐电视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对中国的国情舆情也理解颇深,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美国偶像》完全穿上了时尚唐装。

比起不分男女皆可参加的《美国偶像》,《超级女声》显然更强调它的性别特征,强调性别间的观赏与被观赏意味。正是出于这种立意,尽管节目宣称自己的理念是“想唱就唱,以唱为本”,但等到进入决赛时,留下来的选手基本上是一片花团锦簇,极富“观赏性”。所以才会有杭州复赛时,荒腔走板的漂亮美眉顺利过关,而被认为是“实力派”的选手却要捉对PK。评委对此解释说,“偶像派”跑跑调无伤大雅,但“实力派”的演唱不能有瑕疵――好像是强词夺理,其实还真道出了这个节目的一片苦心。

但是,如果以为《超级女声》把观赏性仅仅定义为“美女大聚会”,那就太低估制作者的智商了。事实上,除了单一的性别要求,《超级女声》把门槛放得极低――年龄不限(《美国偶像》是16岁到24岁),唱法不限(《美国偶像》基本上限制在流行歌曲),地域不限(《美国偶像》限拥有在美工作权的合法居民),职业不限(《美国偶像》不接受有过任何商业性演出经验者)。

再加上东西南北中五大赛区大面积撒网,将近半年的超长运作,《超级女声》把自己演化成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平时电视中很难见到的拿腔作态和奇装异服,大众传媒中很难听到的嘈杂嘶哑和怪声怪调,都在这个节目中大量展现出来,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解构传统媒介庄严的快意。难怪许多人说,《超级女声》的海选部分,比后来正儿八经的决赛更娱乐。

尽管美国有些专业音乐人抱怨《美国偶像》倡导的风格过于喧嚣,甚至影响到了百老汇剧目的质量,但《美国偶像》毕竟为流行乐坛推出了若干很有实力的新人。相比之下,《超级女声》对于中国音乐的贡献还比较有限。但在动员群众、制造舆论、挑起争端、吸引注意、造就一个既广泛又持久的运动方面,《超级女声》真是妙手迭出,下的功夫和收到的效果都超出了原版,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上一篇:背景:“绑架险”再现富人安全危机 下一篇:《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