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芬复合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4 02:50:01

凯芬复合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比较凯芬复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64例 ASAⅠ-Ⅲ级全髋关节置换或半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凯芬组复合芬太尼)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凯芬100 mg加芬太尼1.0 mg,B组采用芬太尼1.5 mg,两组均加入君凯3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手术结束后1、2、4、8、24、48 h 各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评分(BC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 VAS、BCS与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均高于A组(P

【关键词】凯芬; 芬太尼;静脉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商品名凯芬,是一种新型以微脂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本研究旨在比较凯芬复合芬太尼和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Ⅲ级全髋关节置换或半关节置换术患者 64例,男31例,女33例,年龄35~89岁,体质量47~71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凯芬100 mg加芬太尼1.0 mg,B组采用芬太尼1.5 mg,两组均加入君凯3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术前皆无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溃疡病史及凝血障碍病史。两组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均采用腰-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于L2~3或L3~4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即行腰麻穿刺术,见有透明液返流即注射0.5%布比卡因 1.5~2 ml。

1.3 静脉镇痛方法 A组采用凯芬100 mg加芬太尼1.0 mg,B组采用芬太尼1.5 mg,两组均加入君凯3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0 ml。手术后每个患者1 mg芬太尼缓慢静滴作为负荷量,5 ml/h静脉持续镇痛。

1.4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1、2、4、8、24、48 h 各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评分(BC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完全无痛为 0 分;4 分或 BCS ≥1 级,则视为镇痛不全。对于这类患者,采用肌内注射哌替啶缓解疼痛,并记录追加次数、药物剂量。必要时,该患者退出本实验,采用其他镇痛治疗。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A组中1例患者退出本实验,1例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50 mg 可缓解疼痛,1例患者肌内注射两次哌替啶各50 mg可缓解疼痛; B组无一例患者肌内注射哌替啶。A组VAS、BCS与B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

3 讨论

以往术后镇痛多采用单一药物模式,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导致术后镇痛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术后镇痛的发展趋势是多途径均衡镇痛和超前镇痛。复合用药可使单药的镇痛作用相加,但不良反应不重叠、不相加,或因拮抗作用而减少,而且多重机制可使对伤害性传导的阻滞更完善[1]。

凯芬是一种经脂微球包裹的药物。脂微球对其包裹的药物的药效主要有3方面的影响:①靶向性,使包裹药物在炎症部位聚集,从而增强药效; ②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更长; ③易于跨越细胞膜,促进包裹药物的吸收,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凯芬中的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在羧基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具有强效消炎镇痛作用[2],且没有依赖性、抗原性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氟比洛芬的镇痛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使炎性反应所致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另外,在术中和术后受损组织会释放出疼痛介质和前列腺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降低局部组织、脊髓和中枢对疼痛介质的敏感性从而减少痛觉冲动,增强镇痛效果[3]。但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镇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5],单独使用往往不能充分缓解大手术后的疼痛,如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和每种药物的使用剂量[4]。

大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易引起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限制其单独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则没有这些不良反应,且有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手术后有止吐作用[5]。本研究采用凯芬复合芬太尼,从多途径多机制抑制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治疗更加人性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当,但 A组的芬太尼剂量比B组减少5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 组,提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芬太尼剂量有关。因此,凯芬复合芬太尼的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之明,刘超,张东亚.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 3:222-223.

2 Adams SS,McCullough KF,Nicholson JS.Some bidigical properties of flubiprofen,an anti inflammatory,analgesic agent.Arzneimittelforsch,2000,25:1786-1791.

3 Moote C.Efficac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Drugs,2002,44:14-30.

4 Rao AS,Cardosa M,Inbasegaran K.Morphine-sparing effect of ketoprofe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0,28:22-26.

5 Kokki H,Homan E,Tuovinen K,et al.Peroperative treatment with i.v.ketoprofen reduces pain and vomiting in children after strabismus surgery.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4,43:13-18.

上一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54例的临床探... 下一篇: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