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新探

时间:2022-10-04 02:02:46

关于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新探

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生物学科就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设置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生物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打好生物学科基础,形成基本技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我们所开展的生物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把传授知识的多少作为教学活动是否高效的标志,这导致很多的生物教学活动都陷入了灌输式的泥潭,反而令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足。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当前生物教学活动的不足,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观念来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能够真正地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环境下通过积极的互动,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能力的活动。在以往的生物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往往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一节课从头到尾讲个不停,学生的笔记本上也是记得满满当当。然而,这种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只是让学生接受了一些机械的知识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这种看似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却并不高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非简单的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有趣的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记得笔者在给学生上第一课内容《我们周围的生物》时,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生物种类,一时之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以及各种植物,学生都说了个遍。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对所提到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纳,最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归纳中总结出生物的特征。就这样,一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归纳和总结中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没有灌输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二、优化作业设计方案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补充、巩固和延伸的作用。我们要想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课堂,课堂以外的作业设计也至关重要。以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一些书面性的作业为主,这些作业往往都是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一些理论知识方面,这种作业形式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方面却显得不足。为了改革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优化作业设计方案,多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去完成这些作业。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饲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特征,或者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写一些观察日记,等等。不同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这种实践类的作业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而且这些作业并没有什么统一化的答案标准,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独立地观察、思考、探究,并养成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财富。

三、改进单一的评价机制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习惯于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眼睛只盯着分数,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可以说,生物教学活动过分应试化、灌输化的问题,与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密不可分。因此,改进当前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除了考试的分数这一标准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个性化评语、课后作品展示、课堂即时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就会使得评价内容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些机械的知识的掌握上,进而令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其他能力的培养上。

总的来说,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就一定要从多种途径入手,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技巧,使得生物教学活动能够向着科学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

上一篇:探讨如何优化语文课堂中的“问”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