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意外”,打造生成性张力课堂

时间:2022-10-04 01:31:29

妙用“意外”,打造生成性张力课堂

对于复杂多变的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这样描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遇到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确实,在学生、教师、课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复杂多变的活动,无论教师课前做了怎样详尽充分的预设,课堂中也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利用这些“意外”,抓住生成的契机,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将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弹性和可塑性,让课堂教学富有张力。怎么样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意外”呢?笔者根据自身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如下三点拙见。

意外错误,顺势生成

真实的课堂必然伴随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当错误产生,教师是生硬的批评还是顺势引导,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犯错的态度及教学机智。

有人说:正确,有可能是模仿;而错误,大凡是一种经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犯错的过程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它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若能通过这些错误,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学生发生错误的内在因素,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生成精彩课堂。例如,笔者在开学后的第一次作业提交中,发现学生提交的文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文件名(如图1)。导致学生犯错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在装系统的时候把部分学生机文件的扩展名隐藏了,但我的这一疏忽恰恰暴露了部分学生对文件名的粗浅认识。随即,我展示了学生提交的文档目录,针对出现的不同文件名,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寻找文档命名错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学生通过多种尝试、结合自己的经验,纷纷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讨论、争执中逐渐明确了文件名的格式和扩展名的作用,还掌握了如何隐藏和显示文件的扩展名,对文件命名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这堂课中的“错误”之所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课堂的精彩,其价值并不在于“错误”的本身,而在于师生在集体思错、纠错的活动中对于“错”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对于“对”也有了更透的理解。这时的意外错误也就由教学的“绊脚石”转变成为了教学的“生长点”。

意外事件,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无关,出乎教师意料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教学事件。信息技术课堂,因为对机房、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等的依赖性较强,难免会出现诸如机房断电、网络故障、软件故障、计算机病毒等意外事件。表面看起来让人头疼的意外事件,若能机智利用,可以动态生成一堂精彩的课。

那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多途径下载文件》,课前我准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及电子学案,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打算在课间利用电子教室先将资料下发到学生机。未曾想在下发的过程中,电子教室文件下发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文件传送到50%就再也不动了,试了几次都是一样,这时,上课铃却响了。“怎么办?换教室显然比较浪费时间,其他下载方法我一时还没有准备好。”手足无措中,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也正好符合这节课的主题。随即,我向学生说明了情况,请学生给出建议: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载资源?学生纷纷献计献策。

生1:老师,通过网上邻居共享吧!我们老师以前都是让通过网上邻居下载资料的。

师:好啊!那你帮老师来共享一下吧。

随即,生1演示了如何共享文件夹及通过网上邻居下载资料,之后学生纷纷利用网上邻居下载到了学习资料。但是,有几位学生因为系统版本的问题无法打开网上邻居。

师:有几位同学没法打开网上邻居,还有其他资源共享的方法吗?

生2:老师,通过FTP下载吧!(在学生下载的过程中,我配置好了FTP)

生3: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再让他们下载!

生4:用QQ的传送文件功能传送。

生5:发电子邮件附件。

……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然后请学生2演示了从教师机FTP下载资料的方法。学生们还分组尝试了QQ的传送文件、E-mail附件发送等资源共享的方法。这一节课就围绕着“文件的下载”这个主题,在师生的互答中结束,许多学生都主动地记起了笔记,这让我欣喜。整节课都没有用到我准备的资料,却因为软件的故障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维跳动。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学会了资源共享。可见,课堂的意外事件,若能巧妙利用,便可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演绎出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

意外精彩,随机生成

因为学生跳跃的思维,真实的课堂也不乏精彩。学生回答问题时独到的见解、学生自我探索操作时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意外的发现等都是可以随机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当然,瞬间的精彩往往转瞬即逝,教师若能适时抓住精彩瞬间,巧妙加以利用,便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建构起灵动的课堂。

例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仔细观察他们的操作过程,不乏有精彩的操作及作品在课堂中生成。这样的作品往往蕴含了作者瞬时的灵感及创意,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思维。笔者在一次利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的课堂练习巡视中,无意中发现一位学生创新地利用自选图形的图片填充效果,合成了具有不同裁剪效果的图像(如图2),省去了图像处理的环节,却达到了图像处理的效果,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随即我让他将自己的创意操作过程演示给其他同学。事实上,他的作品展示不仅起到了示范的效果,帮助其他同学模仿修剪图片,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激励了其他同学,拓宽了学生创作的视野,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灵感。在后续的课堂中,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图片叠加、图像透明度调整和图文合理布局等生成了更多的创意与精彩(如图3)。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意外的捕捉,考验的是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意识,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智慧,敏锐捕捉各种有助学生发展的“意外”,让课堂更富有生命的张力。

上一篇:做一名幸福的信息技术教师 下一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