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追的玩具

时间:2022-10-04 01:16:07

那些年,我们一追的玩具

提起玩具,每个人都能在记忆深处找到特别的物件,会想起那些久远的酸酸甜甜的往事。在“70后”的记忆里,玩具是弹弓、铁环、自制的小木枪,是一根树枝,甚至是一块泥巴;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玩具是变形金刚,是能在空中旋转的电动飞机和在地上跑的“小汽车”;而对“00后”来说,玩具是托马斯、是魔棍、是智慧金字塔。玩具只和快乐有关,和本身的价值无关。廉价的玩具,同样能带给我们高贵的快乐!

闪吧!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寻找童年,回忆那些已经与我们相去甚远的玩具……

“70后”的回忆:那些渐老渐远的玩具

南在南方

说起来是上世纪的事了。80年代有些什么玩具?这个问题有点儿沧桑感。那时似乎没有玩具,却又有很多玩具。因为那时什么都可以拿来玩,什么都是玩具。

打四角,应该是城乡通行的,我们当地管这个叫打面包。先用废纸废书叠成很多四角,那个用来主打的面包必须厚重,常常要给它加料,将一些小废纸塞在里头。三五成群的孩子弯着腰,按剪刀石头布比划出来的顺序,依此击打放在地上的面包,只要掀翻地上的面包就算赢了。地上的面包易主。输了的重新放一个面包在地上……喊叫一声高过一声,总有先出局的,但不肯走,围在那里看,像在学技术一样。

我玩这个不行,我最拿手的是等到下雪,把家里的板凳翻过来,放在有冰的路上,坐在上面当滑板。我不怕摔,但父亲总会及时出现,他心疼板凳被石子划坏。

成品玩具,似乎有左轮手枪,配专门的打火纸。还有一种拧了发条可以动的青蛙,看着傻里傻气的。这里头,万花筒无疑是个神奇的东西。

万花筒不是我的,是同桌的,全班只有她有这个,她宝贝得不得了,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那种变幻莫测的对称花朵让我们都惦记着。它的两头是一大一小的玻璃,能看清一些五颜六色的碎东西,怎么本事那么大啊?

班上的发明家想要做一个万花筒,在此之前,他成功地做了一把木头火枪。我们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把同桌的万花筒拆开看看,这个任务落在我身上。当然,同桌不同意,把我的火枪送给她也不行。这样,我们只好决定偷出来。

那天课间,她出了教室,我们让“女内线”陪她,嘱“女内线”将她拖到上课铃响再进教室,我便把万花筒拿走了。这样,即便同桌发现万花筒不见了,老师也已经上课了!而我和发明家准备旷一节课来研究。

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它拆了,原来,这个圆筒里藏着三面玻璃镜子,

头放着好多色彩艳丽的玻璃碎片!

我们的发明家用三角板量圆筒的长度、直径,标明镜子的位置。还原时,将那些玻璃碎片给洒了几个,不过,装好之后,依然千变万化。

幸好,同桌并没有发现。而老师问起来,我说发明家肚子痛,我陪着他去医院,也蒙混过去了。

发明家终于做成了一个万花筒,他用蓝墨水染了碎玻璃。这个万花筒谁都可以看,看得我们眼睛都蓝了。后来褪色了,怎么看都是雪花……

那时候多么快乐,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屋子玩具却总是盯着新的。约翰・格拉夫说:新技术把更多的东西挤进了我们的生活,并让我们对过程丧失了耐心。我们拼命压缩时间,哪怕只等候一秒都让我们痛苦不堪。新玩具何尝不是这样?

90年代:从DIY玩具到电子玩具

陈永恒

1984年,我出生在江西赣州南部一个农民家庭。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关于玩具,六七岁之前的我没有清晰连贯的记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顺便qooqle和wikipedia了一下,发现原来我来到人世浑浑噩噩只知吃喝拉撒睡的这些年,这个世界不动声色地制造了许

多牛逼的玩具:匈牙利人ErnoRubik发明了魔方:美国孩之宝公司推出了变形金刚;还有艺术家哈维尔制造出了卷心菜娃娃……

当城市的孩子向父母索求这些玩具的时候,我和大部分农村孩子却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一自制玩具。竹条、芦苇、铁丝、木头、胶绳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可以被制成玩具。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玩具或游戏是弹弓、火药枪、甩纸板、打陀螺、跳皮筋等等。

1993年,我上小学二年级。这一年年底,三舅结婚了。婚礼当天放了很长的鞭炮,这把我高兴坏了。男孩子对于鞭炮总是难以抗拒:那些在燃烧过程中脱落且尚未爆炸的鞭炮是火药枪的极佳选材。所以当拥有如此多的鞭炮时,我总想拿它来“干点儿大事”。我先是把几十个鞭炮里的火药都倒了出来,然后把它们装进火药枪。迄今为止,我也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出了漏洞,总之在我要将火药装进枪管时,它们瞬间变成了一团火焰。我的眉毛、头发、指甲,还有过年的新衣服都烧坏了。后来的半个多月,每当我看别人的时候,总能隐约感觉到他们的后脑勺闪烁着一些金光闪闪的东西。

当然,这还不算坏,后来我在自制一个陀螺时,差点儿用斧头把自己的无名指整个砍掉。现在回想起来,我儿时受伤多半与自制玩具有关。

1995年左右,身边去深圳、东莞打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舅舅、叔叔和学习不好的堂哥们都出去了,过年时他们总会带回来一些新鲜玩意儿。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吃到荔枝、喝到健力宝和接触到打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

我简直爱死那块小小的屏幕了,一连六七个小时都不撒手。在连续消耗了三对5号电池之后,表哥带着哭腔说:“你还给我吧!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还给他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表哥经常在课堂上玩,不仅如此,他还迷上了镇上游戏厅的柜式游戏机。不到半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又过了不久,他也去了东莞打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沿海打工,生活中的玩具也逐渐由自制过渡到电子时代。除俄罗斯方块游戏机外,那个时候最常见的电子玩具还有:“小霸王”、遥控赛车、变形金刚、柜式游戏机等等。不过这些与我的关系已不大了,因为自从上中学后,我被迫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从此便远离了纯真的快乐。

母亲说“00后”儿子:

玩具让儿子的童年更幸福

王小艾

2007年儿子浩仔出生后,伴随着他的成长,我也见识了小朋友们的各种玩具。这些玩具大多数都是以技能型和知识型为主,比较具有时代气息,而且很多玩具的产业链都很丰富。不得不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

浩仔的玩具基本分三类:第一类是书,第二类是与车有关的,第三类是益智的。

浩仔一岁多时,给他看过一套识图大卡书,颜色鲜艳,他比较喜欢。然后就是胶片书、立体书、无字的绘本和简单的绘本故事。两岁左右基本就看字多些的图画书了。比如在小朋友们中一直很风靡的“托马斯”系列,一共20多本。每一本,浩仔都爱不释手,然后缠着大人一遍遍地念,直到书页都被翻得散架。浩妈曾思索过:为什么小朋友们都喜欢托马斯呢?一是它们的火车造型确实很可爱,二是书里的故事简单易懂,而且书里常常蕴含做人的智慧,如勇敢诚实、乐于助人等等。比起国内喜羊羊的无厘头,浩妈更推崇它们所表述的理念。浩妈常用书里的故事结合浩仔的现状来说事。比起简单说理来,他更容易接受。接着就是与书相关的各种玩具,托马斯的光盘、托马斯拼图、托马斯火车、火车贴纸等等,都是浩仔的大爱。

见他玩得目不转睛、看得专心致志,浩妈常常在内心默默感激:谢谢托马斯,带给孩子这么多喜悦和感动!

之后,浩仔喜欢的巴布工程师、小小救生队等都出自英国,让浩妈觉得英国的童书做得真不错。随着浩仔年龄增大,书的内容也不断延伸,比如科普书系列、历史书系列、百科全书系列。让书做孩子最好的玩伴是浩妈的一个理念。当然,最好是发现孩子对哪方面的书感兴趣,由此先展开下去。

小汽车估计是大多数男孩子喜欢的玩具,浩仔的车品种繁多,公交车、消防车、警车、油罐车、遥控小汽车、回力车、有轨火车……起码有几十辆。凡是带轱辘的,似乎他都喜欢。对此,浩妈基本都支持,觉得爱车可能是他的天性吧。

想想浩妈小时候,玩具比较匮乏,自己很喜欢布娃娃,却只能用枕巾之类来做。更多的是接触大自然,比如在晚上捉萤火虫,躺在草地上看流云。相对而言,浩仔这一代,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许多。不过,因为我们家临近三个公园,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带他去公园走走。感受落叶一片片飘落,捡起两片来当翅膀飞;蹲下身来观察一只小虫子如何一扭一扭地从路这头爬到另一头。浩妈尽量让孩子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每个时代对孩子的影响不同,一个人的生活还是要适应时代需求。浩仔这个时代,资讯丰富,要求他们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谁又能说这不好呢?

上一篇:感谢.祝福 下一篇:我在美国当小区业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