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影动聚真情

时间:2022-10-04 12:19:31

近视镜后的双眼闪烁着痴迷于工作的如火热情,扛着摄像机的足迹遍布东安大地的山山水水。在夏尊宾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老电教”的耕耘和奉献精神。十二年电教生涯,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沧桑岁月的魅力缩影,把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都融入到了一帧一帧的影像画面中。

用好实干的“敲门砖”

正式调入县委组织部电教室前,夏尊宾一直在东安县广播电视局工作。由于经常有新闻报道见诸省市报纸和电视荧屏,并屡屡斩获宣传工作的各级荣誉,因此县委组织部电教室缺人手的时候就总找他帮忙。

从临时帮忙到最终调入组织部,夏尊宾可不是靠“吃老本”,而是真正用好了苦干实干的“敲门砖”。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他又被借调至县委组织部电教室、县委远教办、县委先教办工作。一次,他外出拍摄一部反映工作的片子,拍了几天后,整理收集到的素材,觉得内容不够丰富,大部分工作经验和实例都是靠负责人口头介绍的,缺少相应的故事和画面,显得干巴巴。可是这些工作在干的过程中又没有留下什么影像资料,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觉得采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应该能够弥补素材不足的问题。于是,他加了一夜的班,对脚本进行修改。不过,由于担心情景再现会影响片子的真实性、破坏观众的观片体验,第二天他又拿着修改后的脚本来到电视台找到一位相熟的记者,一起研究怎么把情景再现这种手法用好、用精。听说他这部片子是给组织部做的,那记者还挺惊讶:“没想到现在组织部拍个工作片也这么讲究手法和艺术性了。”夏尊宾答道:“人家倒没说得拍成什么样,但我既然负责做片子,就不能敷衍了事,总得先过了自己这关才能指望别人满意啊。”

凭着这股认真钻研的劲头,一年多的借调时间里,夏尊宾扎实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先后采写了一百余篇新闻稿件,并制作完成了《甘露润三江》《为了县城的靓丽》《甘做群众铺路石》《在平凡的岗位闪光》《情满山乡写人生》《“远教”致富带头人》等六部党教专题片,其中《情满山乡写人生》还荣获了市委组织部优秀课件评比二等奖。有了这次难忘的借调经历,夏尊宾对组工工作更加充满了向往。2008年,虽然他已经是东安电视台的新闻部副主任了,但是当接到县委组织部的调令时,他当即表态愿意到部里从头干起。这个决定改变了夏尊宾的人生轨迹,他的角色也从电视人转变成了电教人。

“较真”工作争一流

虽然成功转型成为一名电教干部,但夏尊宾认为光懂得电教领域的相关业务还远远不够,必须电教远教两手抓、两手硬,这才算得上称职。于是,平时就愿意跟工作“较真”的他,这次又跟自己较起了劲,下决心要成为远教工作的行家里手。

恰逢县里举办全县远程教育骨干培训班,夏尊宾就跟领导申请跟班参加学习。领导同意他去,还叮嘱说:“学就要学精,回来好对基层的管理员进行培训,当他们的老师。”带着组织的嘱托,他在培训期间除了睡觉,脑袋里没有一刻不在琢磨远程教育的那些道道。有一次,培训班组织大家到一个示范站点参观考察。考察中,示范站点的管理员向大家现场演示了排查解决投影仪与电脑连接过程中的一些故障。回去整理笔记时,夏尊宾发现有一处关于如何处理“投影仪输出信号不稳定,有条纹波动”问题的方法记录不全。他问了班上的几个人,也都是一知半解。为了弄懂这个问题,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又急匆匆赶回示范站点。得知他是因为这个小问题返回来请教,那个管理员笑道:“这事我电话里跟你一说就明白了,何必特意跑一趟呢?”夏尊宾说:“还是现场看学得明白,工作上的事可含糊不得。”

随着对远程教育工作相关业务和知识的日益娴熟,夏尊宾又张罗起了基层站点管理员培训。在培训中,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员心高气傲,认为远教工作不过就是打打字、上上网,没啥难的。为了帮助他端正工作态度,夏尊宾与他来了一场远教技能“比武”。结果没几个回合,那个大学生村官就败下阵来,心服口服地说:“是我把远教想简单了。夏老师,以后我愿意跟你好好学。”有了基层管理员的信服,夏尊宾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县的各个站点,面对面介绍经验,手把手传授技巧。有的站点设备故障多,他就一边帮助维修,一边进行讲解;有的站点管理员年纪大,他就简化学习内容,反复进村指导……一个多月下来,他整整瘦了十五斤。付出总有回报,在夏尊宾的努力下,如今全县16个乡镇场已经建立起一支近百人的远教骨干队伍,管理员们见到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夏老师”。

“责任激励我前行”

对于不了解党员电教工作的人来说,电教片无非就是一部十来分钟左右的党员教育节目。孰不知,这看似简单的节目却凝聚了电教工作者殚精竭虑的构思和不辞辛劳的拍摄,可以说是汗水与心血的结晶。

一次,上级要求东安县委组织部用半个月时间拍摄时任大盛镇党委书记的周娟华的先进事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作为电教室里唯一“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担子自然就压到了夏尊宾肩上。要在平时,他肯定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可那会儿,他的身体正承受着骨质增生带来的巨大疼痛,真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他平生第一次跟组织提了要求:“片子我拍,但要给我配一个副手。”为了支持他这个“制片行家”,组织上承诺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

那一年的国庆,夏尊宾带着另外一名同志,放弃了七天的假期,来到了全县最偏远的大盛镇进行现场拍摄。拍摄期间,骨质增生引起的肩膀疼痛经常让他扛不起摄像机,有时为了赶进度,只得让同行的同志执机拍摄简单镜头,他从旁进行指导。就这样咬牙坚持拍了六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梗塞,急需入院救治。一边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工作,一边是父亲刻不容缓的病情,夏尊宾几乎没有时间做出权衡,当即给妻子打去电话,让她把老人送去医院治疗。挂断电话,他就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拍摄当中。完成当天的拍摄任务时,已经是夜里八点多了,他赶紧往县里返。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中,他的心就像颠簸的车轮一样上下翻腾,赶到医院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妻子说,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老人会落下半身瘫痪的毛病。母亲哭着埋怨,你可是咱家的独子啊,啥工作那么重要,让你连亲爹都没时间管了。面对家人的责备,夏尊宾的眼里也噙满了愧疚的泪水。事后,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会选择留在拍摄现场?没有答案,那瞬间做出的决定也许仅仅是出于对工作负责任的本能。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十二年来,夏尊宾参与拍摄制作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优质专题片,先后向中央、省、市组织部门推出了全国“扶贫功臣”蒋孔吉、全省“勤政爱民的好干部”周娟华、全县践行群众路线的“标杆个人”王小军等一批先进人物;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县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电教生涯中,他用镜头捕捉到了一个个温暖而又感人的细节,收获了一次次灵魂洗礼和心灵启迪,这些都激励着他背负使命、继续前行。

上一篇:高职院校关工委指导就业帮扶工作思考 下一篇:新西兰北岛蓝与绿之间疯狂如此简单